陳波
創傷或手術后小腿腫脹早期治療方法的探討
陳波
腫脹;小腿;治療
小腿創傷或手術后由于出血及反應性炎癥的發生,經常會出現腫脹及張力性水泡,甚至會出現骨筋膜間室綜合征,需切開減壓治療,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給治療帶來一定困難,甚至會影響小腿的功能,筆者采用石膏固定、抬高患肢等方法治療創傷性小腿早期腫脹35例,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治療 本組35例均為本院2007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齡在18~58歲間,所有患者均為小腿受傷后12小時入院,肝腎功能正常,無其他合并傷,無脛前動脈及脛后動脈損傷,未出現骨筋膜間室綜合征,其中單純軟組織挫傷患者13例,骨折患者22例(其中開放性骨折急診清創行內固定手術6例,余閉合性骨折均予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
1.2 治療方法 除常規抗生素治療外,單純軟組織挫傷及有骨折行閉合性復位的患者均用石膏托固定患肢于功能位并抬高置于托馬斯架上,足趾外露便于觀察血運及腫脹情況。開放性骨折患者急診行手術治療,張力大的行減張縫合,并根據傷情用石膏托固定于舒適體位,并抬高置于托馬斯架上。予抗生素治療的同時給予20%甘露醇125ml快速靜脈滴注,每日三次,予七葉皂苷鈉靜脈滴注(10mg七葉皂苷鈉加入0.9%生理鹽水中),所有患者按體重使用低分子肝素鈣抗凝。在使用甘露醇過程中注意適當補充水和電解質,觀察尿量及腎功能。
1.3 觀察方法 觀察足趾血運、感覺變化、皮溫、足背動脈搏動強弱、腫脹情況及治療效果。有張力性水泡應及時抽吸并用無菌紗布包扎,本組患者均未出現骨筋膜間室綜合征。用藥一周后復查電解質及腎功能。
1.4 評價標準 顯效:腫脹減輕時間小于3天。有效:腫脹減輕時間為3~6天。無效:腫脹減輕時間大于6天。
35例患者經治療后,效果見表1。

表1 治療效果情況
小腿創傷或手術后由于血管內外、體內外液體交換平衡失調致過多液體在腿部組織間隙中積聚,導致小腿腫脹,其高峰是傷后或術后3~7天。如果小腿位置低于心臟平面,靜脈回流就要克服循環阻力和重力的雙重阻力,不利于消腫,將患肢抬高置于托馬斯架上可促進消腫。另將石膏托外固定制動既可使小腿承受的壓力均勻分布于石膏上,減輕局部的壓力而促進消腫,又可減輕傷處疼痛,減少反應性炎癥,促進組織愈合。
七葉皂苷鈉是天然植物藥,具有抗炎、抗滲出、消腫作用,能夠恢復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靜脈張力,改善循環,降低淋巴通透性。此外它還具有抗自由基的作用,減輕氧自由基對細胞的損害。七葉皂苷鈉單次用藥后16小時達最高藥效,可持續約30小時,對水電解質平衡及腎功能無明顯影響。20%甘露醇為高滲溶液,可迅速提高血漿滲透壓,使組織間液向血漿轉移,0.5~1小時產生脫水作用,持續時間約3小時[1]。與七葉皂苷鈉合用可取長補短,既發揮兩者的脫水消腫、減輕組織間壓力及肢體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又可最大限度的減少甘露醇的不良反應,減少電解質失衡及腎功能損害的發生[2]。
通過療效觀察,采用石膏托外固定并懸吊抬高,靜脈滴注七葉皂苷鈉及小劑量甘露醇治療創傷或手術后小腿早期腫脹是簡單易行、安全有效的,無嚴重副作用,可縮短療程。筆者還需強調的是(1)在治療過程中腫脹無消退時需要測量骨筋膜間室壓力,當壓力達30mmHg~50mmHg時需立即行骨筋膜切開減壓術。(2)還需注意觀察整個下肢的腫脹情況,如患者出現整個下肢脹痛的話要高度懷疑深靜脈栓塞的形成,可行下肢彩色多普勒明確診斷。
[1]張家銓,吳景時,程鵬.常用藥物手冊[M].3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300-301.
[2]王予彬,賀枕.創傷及手術后肢體腫脹的治療和藥物選擇[J].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03,18(1):21.
10.3969/j.issn.1009-4393.2011.18.068
213136 常州市新北區羅溪衛生院 (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