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柏
膈下逐瘀湯合大承氣湯加減治療急性胰腺炎86例觀察
李松柏
目的探討膈下逐瘀湯合大承氣湯加減治療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對86例患者隨機分為膈下逐瘀湯合大承氣湯加減治療組和常規治療對照組進行治療觀察。結果急性胰腺炎常見臨床表現為急性腹痛、發熱、惡心、嘔吐以及血尿淀粉酶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膈下逐瘀湯合大承氣湯加減對急性胰腺炎的腹痛緩解時間、血淀粉酶恢復時間和有效率等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結論膈下逐瘀湯合大承氣湯加減對急性胰腺炎療效確切,可明顯減少并發癥,降低病死率,縮短住院時間,節省醫療費用。
急性胰腺炎;膈下逐瘀湯合大承氣湯加減;療效
急性胰腺炎是因胰腺分泌的各種消化酶被各種因素異常激活,導致對胰腺組織本身及其周圍臟器產生消化。它不僅引起胰腺本身及胰周的炎性腫脹、滲出、壞死,而且常導致全身重要臟器功能的改變,以急性腹痛、發熱、惡心、嘔吐以及血尿淀粉酶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臨床上分為輕型急性胰腺炎和重癥急性胰腺炎兩種類型。自2006年4月至2011年3月,筆者采用膈下逐瘀湯合大承氣湯加減治療急性胰腺炎44例,并與單純西醫常規治療42例對比觀察,取得了較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病例選自2006年4月至2011年3月間在我院住院的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中華醫學會胰腺外科學組制訂的診斷及分級標準[1],并按 Ranson標準[2]分為輕型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輕型急性胰腺炎(MAP)67例,重癥急性胰腺炎(SAP)19例。按住院順序編號,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齡28~68歲,MAP34例,SAP10例;對照組42例,男24
例,女18例,年齡23~74歲,MAP33例,SAP9例。兩組病例在年齡上,病情嚴重程度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均做三大常規、肝腎功能、腹部B超或者腹部CT、心電圖、血及尿淀粉酶檢查。
1.2 診斷標準[3]腹痛始于中上腹,也可以偏重于右上腹或左上腹,放射至背部;惡心,嘔吐,腹脹;初期常呈中度發熱,約38℃左右,合并膽管炎者可伴寒戰、高熱;腹膜炎體征輕,壓痛只限于上腹部,常無明顯肌緊張;血、尿淀粉酶增高,在發病后24 h內檢測,血清淀粉酶值>500U/dl;腹部B超或者CT提示胰腺腫大,部分胰周液體積聚。
1.3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3 d后癥狀與體征緩解,7 d內消失,血尿淀粉酶恢復正常與體征緩解;顯效:7 d后癥狀與體征顯著好轉,血尿淀粉酶有所下降;無效:7 d后癥狀與體征無減輕甚至加重,血尿淀粉酶未下降,病情加重轉手術治療。
1.5 治療方法 例患者隨機分為二組,治療組44例,對照組42例。二組的男女比例、年齡、病情輕重等無顯著性差別,如表1。

表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P值>0.05)
對照組予常規內科治療,給予禁食、胃腸減壓、抑制胰酶、胰液分泌、抗感染、擴容、抗休克及全腸外營養(TPN)支持、ICU監護等治療。治療組在常規內科治療的基礎上予膈下逐瘀湯合大承氣湯加減治療,基本方:丹皮10 g,赤芍15 g,丹參 20 g,紅花 10 g,柴胡 10 g,厚樸 12 g,延胡索 15 g,枳實 12 g,虎杖30 g,生大黃(后下)10 g,芒硝粉(另沖)3 g。加減:熱盛加梔子、敗醬草;伴黃疸者加茵陳;腹脹劇加川楝子、木香;嘔吐劇加黃連、竹茹;伴結石者加金錢草、郁金;有蟲積者加檳榔、烏梅、苦楝根皮;發熱者加生地。每日一劑,濃煎2次共300 ml混合后分早晚二次口服,腹痛腹脹甚者,留置胃管胃腸減壓,從胃管注入中藥煎劑,待患者開始解大便后腹脹明顯減輕,拔去胃管改為口服,中藥7 d為一療程。
2.1 治療組與對照組在腹痛癥狀消失時間和恢復進食時間、血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主要指標比較
2.2 治療組顯效29例(65.90%),有效12例(27.27%),總有效率93.18%,無效3例(6.82%)。對照組顯效14例(33.33%),有效16例(38.10%),總有效率71.43%,無效12例(28.57%)。二組總有效率及無效率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見表3。

表3 兩組有效率比較(%)
急性胰腺炎是一種全身的炎性反應過程。由于各種致病因素致使胰酶外溢和酶原被激活,產生多種炎性介質及細胞因子,從而導致一系列器官及組織損害。以急腹癥發病,如腹痛、腹脹、腸麻痹、腹膜刺激癥,甚至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它的病情兇險,尤其急性重癥胰腺炎易合并器官功能障礙或局部并發癥,死亡率達20% ~30%,因此研究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中醫藥在急性胰腺炎治療中的作用已得到中華醫學會胰腺外科學組的肯定[4]。中醫學認為本病屬于“腹痛、胃脘痛、脅痛、脾心痛”等范疇,病機為氣滯血瘀,熱毒結聚,不通則痛,所以治療應以活血化瘀,通里攻下、清熱解毒為原則,筆者認為化瘀要早,胰腺微循障礙貫穿于AP發展的整個過程,是水腫性胰腺炎向出血性胰腺炎轉化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也為中藥的活血化瘀法提供了佐證[5]。基本藥方由丹皮、赤芍、丹參、紅花、柴胡、厚樸、延胡索、枳實、虎杖、生大黃、芒硝粉等組成,通過辨證進行加減。丹皮、赤芍、丹參、紅花等涼血活血,化瘀止痛,虎杖、大黃等通里攻下、清熱解毒,能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癥過程中的滲出,胰腺組織對血液供應極為敏感,胰腺血循環障礙可加重急性胰腺炎癥狀,并促進急性水腫性向壞死性發展,而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的血流量下降,近年研究發現中藥大黃[6],丹參[7]等能明顯改善胰腺血流狀況,大黃[8]還能抑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等的活性,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促進細胞外液向血管內轉移,降低血液黏稠度;柴胡、枳實、延胡索又可疏肝解郁,理氣止痛;大黃、枳實、厚樸、芒硝通里攻下,降低腸管內壓,有效緩解腹部癥狀,枳實又增加心輸出量及抗休克。因而本方既可抑制急性胰腺炎時的胰液外分泌及各種消化酶活性,又能抑制炎癥過程,防止休克、繼發感染等并發癥,起到良好的胰腺保護作用,特別是對于SAP可有效阻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降低病死率,并能縮短住院時間,節省醫療費用,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
[1]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胰腺學組.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診斷及分級標準.中華外科雜志,1997,12(35):773-775.
[2] 馮莉莉,謝鵬雁.Ranson及Glascow評分系統在急性胰腺炎中的應用-附311例急性胰腺炎臨床分析.中國醫刊,2005,11(40):29-30.
[3] 吳在德.外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4] 楊絮,胡剛,婁禮廣.重癥急性胰腺炎46例治療體會.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5,25(2):815.
[5] 黃紅.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2271例.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7,15(33):3549-3552.
[6] 焦東海,沈學敏,景炳文.單味大黃治療急性胰腺炎17年研究.中醫雜志,1994,35(3):172173.
[7] 謝敏,金遵禹,葉耿輝,等.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重癥胰腺炎的臨床研究.實用中西醫結合雜志,1995,15(5):269-272.
[8] 沈映君,李儀奎.中藥藥理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
415500 湖南省澧縣中醫院
·臨床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