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航,徐建華
(浙江工業大學體育軍訓部,浙江杭州 310023)
科學發展觀下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探析
葉曉航,徐建華
(浙江工業大學體育軍訓部,浙江杭州 310023)
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科學發展觀理論指導下,對我國當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分析了存在問題的原因,為改善當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提高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素質提供參考依據。
科學發展觀;體育教學;理論探析
Abstract:The use of literature and data,logic,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in theory,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rrent statu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were analyzed,and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to improve the current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to improv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to provide quality reference.
Key words: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Physical Education;theory analysis
2002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及《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實施辦法》的通知。并同時頒布了新的課程標準和指導綱要,旨在提高小學、中學、大學學生的體質健康等系列問題。然而通過近幾年的調研發現,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仍不樂觀。2005年由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等10個部門在全國31個省區市開展了第二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調研結果再次顯示出學生體質與健康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我國大中小學生各年齡組肺活量水平繼續下降,速度、爆發力、力量耐力和耐力素質水平進一步下降???。如何進一步完善體育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是當前普通高校體育課面臨的主要問題。
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和分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認識的成果,從而成為我們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根本指導方針。本文在科學發展觀理論的指導下,對我國當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實施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分析了存在問題的原因,為改善當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提高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素質提供參考依據。
事物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的。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體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使命。對世界主要國家高校體育課程改革進行的比較研究發現,高校體育改革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學術研究工作,而且是一個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重要戰略措施。因此,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得到了世界各國政府高度的重視。在素質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學校體育指導思想從“增強體質”到“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根本性轉變,對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將成為當前我國學校體育教育的主導思想。目前,我們不難發現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一直以技術教學、技能培養為主導思想,過于注重運動教育、技能教育、體能教育,特別注重教學的形式、結構、內容、方法、手段、要求、考核和評價等要素的統一性與標準化,已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為了更好地適應21世紀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要求,高校體育教學必須進行改革。這對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參與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促進我國高校向科學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一種對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與地位的肯定,強調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與目的地位;它是一種價值取向,強調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為了人;它是一種思維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決一切問題時,既要堅持歷史的尺度,也要堅持人的尺度。以人為本,意味著一切發展都必須以人為出發點,一切發展都必須依托人的主體性,一切發展都必須以人為目的。
提高體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未來高校體育事業發展的成敗,最終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加強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是改革和發展高校體育的基本前提。在新的時代,只有具備一支優秀的高校體育師資隊伍,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合格人才。要想真正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首先要從源頭抓起,嚴把教師錄用關。其次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通過培訓來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技巧,使其學會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鼓勵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如何適當地糾正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等。同時,通過培訓使其掌握必要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能,使教師從單一的“技術型”向“復合素質型”轉變,從而推動素質教育的成功進行。
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好壞是一件直接關系到國家民族素質的大事,關系到國民體質的增強、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現代社會文明、健康、科學的重要標志之一。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建國五十多年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我們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先后出臺和實施了《準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大、中、小學生體育合格標準》及《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等一系列體育評價標準。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革,至上世紀末,很多專家、研究學者已經意識到,當時《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中的“學生體育合格標準”部分,有些內容已經不能適應學校體育發展的要求,由于其中體質的測試內容及評價指標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因此,為了進一步修訂與完善這些體育制度的評價標準,建立一個比較科學、客觀、全面、合理、簡單實用的學生體質健康評價標準,顯得十分必要。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相協調。
制約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可持續發展的因素有教學指導思想界定模糊、體育教學有悖于學生體育意識的基本特點、課程觀念落后、教學內容龐雜、教學方法陳舊等。因此普通高校應該明確體育教學指導思想,更新體育課程觀念,樹立體育教學的整體效益觀,更新教學內容與方法,加快實現普通高校體育教育教學觀念和模式的轉變是培養可持續發展人才的關鍵。在構建高校體育教學體系時,應體現教育觀念的3個基點,即素質教育、終身教育、個性教育,同時還應體現教育模式的3個轉變,即競技向健康、體育教學向體育文化教育、傳授知識向自主學習的轉變,從而進一步完善高校體育教學。
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科學發展觀,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統籌兼顧。統籌兼顧的發展方法為完善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指明了發展思路。高校體育事業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事業,以滿足廣大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強身健體需求為根本目的,是廣大學生和教職員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美好心靈,磨練堅強意志,弘揚社會正氣,弘揚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國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力發展體育教育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體育教學要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自覺接受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以學生為本,全面、協調、健康地發展,為構建和諧校園做出更大貢獻。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對高校體育的課程性質的定義: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途徑。高校體育課程目標為:提高學生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綜合素質能力;通過課程教學,培養學生樹立“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意識,了解和掌握科學健身的方法和手段,提高體育活動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與人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素養和體育競賽的觀賞水平。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是學生在校期間接受體育教育的必修課程之一,是實現學校體育目標和任務的重要途徑。體育課程以教書育人為宗旨,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樹立“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意識,了解科學健身的方法和手段,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進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學生體育人文素養,為實現學校教育的整體目標,培養合格的創新人才而發揮學校體育教學的特殊功能。
目標制定的不明確不具體,導致教師不明確教學任務,學生不明確學習內容,從而使教和學都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目前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結構板塊基本包括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每一部分也基本上都是沿襲了以往的教學模式,比如準備部分,現是學生慢跑熱身,然后是身體練習,對體育課而言,每節課準備部分的熱身練習時必不可少的,但應該在內容和形式加以創新,使得練習內容要新穎,以滿足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静糠謩t是復習內容和新學習內容,并且每一部分的內容都是教師的統一組織下完成,過于注重組織性和統一性,學生們缺乏自主性。而結束部分則是放松活動和本課總結。放松活動對于學生身體疲勞恢復具有重要作用,但放松活動實施并不樂觀,常常被忽視。整體而言,結構板塊較為陳舊枯燥,導致了學生對體育課興趣的消退。
當前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課主要包括兩個部分:體育實踐課和體育理論課,即通常我們所說的外堂課和內堂課。體育課程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體育理論課的實施。體育理論課程在體育課的實施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體育課的實施對象是學生,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念,促進其身體健康。完整的體育課程包括體育實踐課和體育理論課,并通過三個價值層面的實現來實現最終的目的。三個價值層面依次為:娛樂身心、掌握體育知識和相關技術方法、理解和認同體育精神。但當前很多高校理論課有所缺失,部分學校只是在天氣不好時,安排理論課,更有甚者一個學期沒有完全實施理論課教學,造成了學生對體育健身知識的盲目性。
田徑運動是運動之母,身體素質是一切技術學習的基礎。運動技能的掌握必須是建立在一定身體素質的基礎之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天的大學生缺乏系統的身體鍛煉,與以往相比身體素質明顯在下降,這與體育教學內容的偏離是分不開的。忽視身體素質練習,偏重技能學習,過多強調身心愉悅,從而使體育課的效果流失于娛樂化之中,丟失了體育課本因該具有的強身健體的教育目的,進而導致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在不斷下降,心理健康水平也出現眾多問題。例如,受挫能力、適應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
《中國青年報》于2010年3月30日刊發《國民體質監測顯示我國青少年體能連續10年整體下降》的報道,在對3 016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青少年體質持續下降的主要責任分別為:67.9%的人首選“應試教育體制”,48.6%認為責任在“政府”,48.1%的人選擇“學校和老師”,43.4%的人選擇“父母”,41.3%的人認為“青少年自身”也要承擔責任[5]。
“課程評價”指出:“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是對學習效果和過程的評價,主要包括體能與運動技能,認知,學習態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情意表現等,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定等方式進行[6]。”原評價方法在某種程度上雖然提高了運動技術,技能,增強了學生的體質,但是,由于評價方法過于突出選擇性,技能性,絕對性及定量性,而忽視了激勵與發展,身心和社會適應性,相對性及定性[7]。
普通高校體育考核的面多,評價方法單一,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重結果,輕過程,考核項目太多,太雜。每個學期至少要進行二至三個項目的考核,每一年還要進行一年一度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的測驗,使得學生既要應對繁重的專業知識學習,又要忙于應對體育考核的各項達標測試,根本無暇顧及個人的需要。同時由于身體素質指標與遺傳關系往往大于體育教學的效果,而技術考核評價又過于依賴教師的主觀認定,往往會出現教師評定與學生實際水平不相符的情況。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反映出學生學習效果的綜合性、教育性、促進性。
3.1 科學發展觀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2 目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存在著宏觀指導理想模糊空泛,課程結構板塊陳舊枯燥,理論課有所缺失,教學內容上缺乏身體素質練習,考核與評價體系不合理等問題。
4.1 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充分認識到科學發展觀對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指導意義。
4.2 要充分發揮課程教學目標的功能,制定的目標必須明確、具體、可行,要有導向、激勵、發展與評價功能。
4.3 成立各單項體育俱樂部,開設課外俱樂部活動課,組建體育社團,豐富課外體育活動,開設課外興趣指導課等方式來改善單一的教學模式。
4.4 加強理論課實施,提高大學生對健康知識的認識,培養大學生身體的積極鍛煉習慣。同時增加課時身體練習比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4.5 逐漸完善高校體育教學考核評價體系,注重教學過程評價。在考核形式上,取消傳統的每學期體育教學考核。讓大學生體育教學真正成為引導學生掌握和延續終生體育鍛煉指導思想的重要階段。
[1] 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第二次國民體質監測公報[EB/OL],http://www.sport.gov.cn/2006-09-19.
[2] 胡錦濤.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6-12-05.
[3]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2007-10-15:15-16.
[4] 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M].2002:3.
[5] 中國青年報.國民體質監測顯示我國青少年體能連續10年整體下降[N],2010-03-30.
[6] 段健芝.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問題剖析[J].體育學刊,2006(1):76-78.
[7] 聞蘭.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學習效果評價方法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234-236.
Analysis of College of P.E based on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YE Xiao-hang,XU Jian-hua
(Zhe T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 Zhou 310023,China)
G807.4
A
1004-3624(2011)02-0095-03
2010-10-15
葉曉航(1978-),男,浙江永康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