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沙虎居
截至2011年8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相比2005年7月21日央行第一次啟動匯改之日已經升值接近30%;即便相比2010年6月19日央行二次重啟匯改之日,人民幣對美元也已經升值7%。這樣大的升值幅度除了巴西里亞爾、瑞士法郎、日元和泰銖等少數貨幣之外,人民幣已經是該期間各國貨幣對美元升值幅度最大的幣種。
目前來看,人民幣升值態勢似乎還要延續下去。央行于8月12日發布的《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首次將匯率作為一種政策工具來表述,這表明央行可能還會進一步利用匯率工具。前不久,央行副行長胡曉煉也曾在央行網站發表署名文章,明確提出“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匯率彈性,減緩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
人民幣升值的最大壓力,還是來自美國方面。盡管6月末Q E2已經結束,美國經濟增長依然乏力,據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美國一季度GDP環比增長率僅為0.4%,二季度僅為1.3%,經濟增長幾乎停滯;二季度非農生產率環比下降0.3%,表明美國經濟活躍度不高;在美聯儲推出的最新一期褐皮書報告中,12家地方聯儲中有8家報告其所在地區經濟增速放緩。
上述數據表明,美國很有可能推出Q E3,從美聯儲主席伯南克9月8日的講話中也能看出。他表示,美聯儲仍愿意在適當的時候動用貨幣政策以對經濟復蘇進行支持,下半年經濟成長可能加速,但更多持續性因素在拖復蘇的后腿。美聯儲將竭盡所能帶動經濟和就業高速成長。可以基本確認的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已經為適時推出類似Q E3這樣的舉措做好了準備。這將繼續加大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
人民幣升值對浙江經濟有負面影響也有正面影響,正確引導將有助于浙江經濟轉型升級。
負面影響來自三個方面:首先,出口企業為維持同樣的人民幣價格底線,用外幣表示的出口產品價格將有所提高;而要使出口產品的外幣價格不變,就不能不對出口勞動密集型企業造成沖擊。其次,人民幣升值后,對即將前來投資的外商會產生不利影響,因為這會使他們的投資成本上升,從而放棄來浙江投資。最后,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和境外直接投資的影響,最終將體現在就業上。浙江出口產品的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受阻必然會加大就業壓力;外資企業則是提供新增就業崗位較多的部門之一,外資增長放緩,會使省內就業形勢更為嚴峻。
正面影響也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國際能源和原料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浙江企業勢必承受越來越重的成本負擔。如果人民幣升值到合理的程度,便可大大減輕浙江進口能源和原料的負擔,從而使浙江企業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二是長期來浙江依靠廉價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數量擴張實行出口導向戰略,在國際分工中一直扮演“世界打工仔”的角色。人民幣適當升值,有利于推動浙江出口企業提高技術水平,改進產品檔次,改善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三是人民幣升值利于浙江企業到海外投資。從國際經驗看,日本、德國等許多國家的企業都是在本國貨幣升值的過程中加大對外直接投資。在1986年至1993年,日元兌美元升值幅度為37.6%。此時,日本企業加速了擴大對外直接投資的步伐,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發展中國家,針對美國貿易壁壘較為嚴重的汽車業,日本將其汽車制造轉移到美國國內。同理,人民幣升值意味著浙江企業到海外投資的成本下降,可以較低成本獲取外國當地的資源,這就降低了對外直接投資的成本。浙江出口企業應借鑒國外的經驗,向國際市場直接投資,在國外設立獨資公司、合資公司或合作。
(供稿: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