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京 侯杰
(廣西石化高級技工學校 廣西 南寧530031)
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改革實施成效與問題思考
曾繁京 侯杰
(廣西石化高級技工學校 廣西 南寧530031)
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改革方興未艾。改革實現了在工作過程中、在崗位任務中、在職業標準中、在行動導向中學習的轉變,成效顯著。濃厚的課堂教學氛圍增強了教學有效性;改革實踐更新了教師的教學理念;編制教學文件提高了教師的業務能力,但同時也提出了教學文件編寫、教師培養機制、學生自主拓展、一體化教室建設、核心能力培養、評價方式、一體化管理制度等問題讓我們去思考。
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實踐研究;問題;思考
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是一種將工作過程與學習過程結合到一起的新型教學模式,即做中學、學中做、學習即工作、工作即學習。一體化課程改革是對傳統職業教育模式的一種顛覆。
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改革的特點:一是學習過程和方法的轉變,實現了在工作過程中學習、在崗位任務中學習、在職業標準中學習、在行動導向中學習的轉變;二是校企合作辦學的深化,使教室與車間合一、學生與工人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作業與產品合一、教學與生產合一成為現實;三是實訓管理方法的改變,融入了企業的“6S”管理,使實訓現場和企業生產現場的氛圍融合,學生耳濡目染,學習效率提高;四是教學表觀形式的轉變,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學習領域、學習情境、任務書、工作頁、工作站以及評價表等不同形式;五是管理內涵的轉變,注重柔性的教學控制與核心能力的培養,把教學內容和企業崗位要求緊密結合起來。
一體化教學以模塊項目為方向,以任務課題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目標,實現了課程內容與工作崗位對接、教師角色與技術人員對接、學習材料與課本內容對接、傳統教學方法與行動導向教學法對接。
以我校為例進行說明。我校自2009起實施了工業分析與檢測、機電一體化、焊接技術三個專業的一體化課程改革工作,成效顯著。
(一)在改革實踐過程中更新了教師的理念
理念的更新主要體現在企業調研進行職業工作分析、專家訪談確定典型工作任務、討論分析描述學習領域、立足教學進行課業設計、課程實施評價雙向反饋的一體化教學過程中。3個試點專業共派出10個調研小組利用暑假分赴20多個企業進行職業崗位任務調研,取得了企業崗位真實的典型工作任務,為學習領域確立及教學實施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在企業調研過程中,教師一改過去走馬觀花的形式,扎實深入崗位調查;一改過去只聽企業領導談論面上工作,深入企業崗位向技術人員求教。在教學實施中,徹底摒棄了過去紙上談兵的方式,而是在每一個環節中都圍繞企業崗位需求,著眼于學生到企業的適應能力。一體化教學過程有效地促進了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
(二)在編制教學文件過程中提高了教師的能力
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是一體化課程開發的關鍵因素,從企業調研、典型工作任務確定、學習領域轉化、學習情境描述,到課頁設計及學習材料的編寫,每一個環節都體現著教師的開發能力,課程開發過程鞭策了教師能力的提高。如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開發出了職業認識、化驗室管理、標準滴定溶液的制備、氯堿產品分析、環境監測、以及生產安全分析等11門學習領域課程,并提煉分解出了45個學習情境;焊接技術專業開發了職業認識、放樣與下料、焊接變形控制及矯正、管道的焊接、焊接質量檢驗等9門學習領域課程,并提煉分解出20個學習情境;機電一體化專業開發出照明線路安裝與檢修等9門學習領域課程,并提煉分解出18個學習情境。同時,每個專業的學習領域課程都編寫了詳細新穎的工作頁等學習材料。在開發過程中,教師已經無法按照傳統的課程模式去循規蹈矩,而是“逼上梁山”開發出顛覆舊課程體系的一體化課程體系。經過企業職業的再認識、學習流程的再造、學習課程的再設計、學習材料的再編寫,教師的開發能力在開發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
(三)在濃厚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增強了教學有效性
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對傳統學科體系的顛覆,對課堂教學的方法是一種更大的顛覆。如果把課程體系的開發設計比擬成“紙上談兵”的話,那么一體化課堂教學就是一種“真刀真槍”的實踐。一體化教學課堂一改過去教師唱“獨角戲”,而是以行動導向法為支撐、以師生互動為主題,采用頭腦風暴、項目教學、引導課文、角色扮演、案例教學以及張貼板教學等方法。這對習慣于學科體系“滿堂灌”的教師無疑是嚴峻的挑戰,要求教師必須深刻領會行動導向法的深刻內涵,必須駕輕就熟于行動導向教學法的課堂應用,必須從課堂傳授者轉變為導演和主持人的角色。否則,即便一體化教學的其他條件具備,也只能是“好米難為無婦之炊”。通過行動導向法的培訓和課堂實施,教師只有掌握了行動導向的基本方法,才能自如駕馭一體化教學課堂,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師生共同去評價課堂的學習效果,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在新型的教學方法中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由于一體化教學過程較多地采用項目教學、案例引導、任務課題、小組合作、課堂評價等方法,使學生自主學習成為教學課堂的一道特色風景線,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學課堂上學生被動學習或厭學現象,大幅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學習效果。學生切身感受到,一體化教學讓自己改變了過去課堂上睡覺、玩手機等不良現象,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工作式的學習中去,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學到了在原來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感到離企業很近。焊接技術專業“管道的焊接”學習領域課程,通過兩個學習情境的學習,學生完成了管道焊接課題訓練及帶法蘭與不帶法蘭兩個等徑三通的制作,學生都能運用平行線法繪制三通相貫部位的展開圖樣;工業分析與檢測專業的“氯堿生產分析”學習領域課程中,學生在生產分析、原料分析、中間控制分析、產品分析等4個學習情境的工作頁引導下,很快掌握了16種分析測定方法;機電一體化專業的“照明線路安裝與檢修”學習領域課程教師編寫的“白熾燈照明電路的安裝與維修”、“安全用電知識”、“電工常用工具的正確使用”學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便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
總之,通過一體化學習過程,學生學會了獨立編制工作計劃,按照引導課文進行學習操作,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增強了自主學習能力,加強了團隊合作精神,培養了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激發了潛能和創新能力,學會了與人溝通的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
(一)教學文件編寫格式僵化,應因校制宜創新
一體化教學文件主要包括專業培養方案、學習領域課程標準、學習情境設計、工作頁、課堂質量監控評價等常用的教學文件。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不管是否適用而機械套用的情況,尤其是在工作頁和課堂質量監控評價文件的使用上盲目機械照搬,造成了工作頁內容單調、雷同、課時隨意、質量監控不易操作的情況。
一體化教學的實質和主題是工學結合,實施的表現形式應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設計,目的在于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教學文件的設計可以學習兄弟學校的經驗,但應以可操作性為原則而因校制宜,完全沒有必要在細微環節處都要盲目照搬,應以包含一體化教學基本元素、起到提高教學效果為原則。改進重點要放在工作頁的內容設計和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上。
(二)教師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培養機制應常規化
一體化教師素質的提高勢在必行,目前暴露出來兩個重點問題亟待解決:一是教師對一體化教學的流程不熟悉,在開發和編寫一體化學習材料時還局限在學科式教學的桎梏之中,“穿著新鞋走老路”;二是對企業崗位任務不熟悉,在教學中不能得心應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真正完成一體化教學任務的;三是教師駕馭一體化課堂的能力參差不齊,對行動導向法運用不自如,有個別教師的課堂變成了學生隨心所欲的自由市場。
首先要組織教師潛下心來弄清一體化課程改革的內涵,對一體化課程改革的認識要精益求精,以便在一體化課堂上駕輕就熟;然后要定期組織教師到企業進行職業崗位的調研和培訓,要定時間、定任務、定要求、定考核,鞭策教師真正在課程教學中融合校企的元素內容;最后要反復進行行動導向法的實際操練,有效地提高教師課堂運用行動導向法的能力。
(三)學生自主拓展的條件不足,應增加輔助手段
目前,一體化教學改革雖然認真扎實地實施起來了,課改的氛圍也烘托得比較濃厚,教師的積極性似乎也被調動起來了,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卻忽略了學生這個主體。表現在學生參與的空間范圍太小,一體化教室建設的必要硬件不足,學生第二課堂學習參考資料太少,電腦配置較少,無法進行網絡查詢,嚴重影響著學生學習的積極參與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要實施成功的一體化教學,就必須著眼于學生的主體參與度,必須配置一些必要的、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硬件條件,如相關參考資料、有關技術文件和電腦設備等,否則,師生互動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就可能是一句空話。
(四)一體化教室建設成“瓶頸”,模擬仿真可并用
目前,大多數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學條件要完全具備是困難的,特別是對于大多數剛剛起動一體化課程改革的學校來說,學習環境與工作環境、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工作和學習過程都還難以成為一體。
改革的標準是多層次的,不同的技工院校應該根據不同的辦學條件,挖掘潛力、因校制宜地建設好一體化教室。辦學實力雄厚的院校可以建立“校中廠”式的一體化的教室,實訓過程采用企業車間的管理方式、環境渲染、任務引領,使學生如身臨企業實境。辦學實力薄弱的學校可以采取模擬或仿真的設備進行一體化教學,也可以采用企業淘汰設備輔助一體化教學。總之,條件優良的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室的建設要精、要全、要與企業“零距離”;條件薄弱的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室的建設要學巧婦的“無米”之炊或巧婦的“代米”之炊。如學校靠企業援助的廢舊汽車發動機和底盤建設一體化教室、靠化工單元模擬仿真設備建設一體化教室,同樣可以達到一體化教學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經過一個過程的努力逐步做到車間與實訓室、教師與技術人員、教材與工藝文件、實習作品與生產產品、學生與職工、學習與生產的有機結合。
(五)核心能力培養各行其是,應規范地研究實施
核心能力培養是一體化課程改革的疑難問題,培養形式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實施一體化課程改革的技工院校或是先把核心能力培養問題以學科式的培養方法應付,或是各行其是地開發和實施核心能力培養課程。有些核心能力培養課程的觀摩課的確精彩紛呈,但卻無法推廣實施。目前核心能力培養的主要問題是:核心能力培養的學習領域課程開發困難,尚未出臺技工院校可行的教材。核心能力培養是長期的、隱性的、靈活的過程,不像技能操作實訓可以當堂見成效,所以對培養意義的認可和能力考核評價就成為了一個難題。
我們認為:一體化課程改革離不開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即職業崗位以外的基本能力,這應該蘊含在所有的課程之中。如果研究到位、條件成熟,把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單獨列為學習領域課程是再好不過了,但目前各校實施起來有較大難度。所以,應該采取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策略:可以按照學科傳統方法上好文化基礎課;可以整合文化基礎課將其融入到專業課中進行;可以取文化基礎課的適用、實用部分進行整合確定為學習領域課程;也可以將文化基礎課和企業實踐、社區實踐、學校第二課堂知識拓展等形式結合起來。應該指出的是,除第一種外,后三種都屬于創新實施,難度比較大,對教師來說,如何進行設計,如何編寫學材都是一個比專業學習領域課程還要艱巨的任務。
(六)評價方式操作性欠佳,應以激勵學生為主
在一體化教學課堂上,學生的角色既是學生又是員工,評價一般只用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檔次進行。評價的難點是對各個檔次評價過程的準確把握,包括評價環節、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量化等。在實踐過程中,有些課堂評價是憑印象、有些評價的內容線條太粗、有些評價只以實習產品論價、有些評價只看學生的行為表現、有些評價忽略了學生最重要的創新能力,這都不利于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實踐證明,一體化課堂評價要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確定好一體化課堂的評價內容,一般應包括實訓課堂的行為表現、訓練態度、課題測試、工件產品、自主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完成任務、操作創新等方面,并且應予以量化。不同的學校可以選擇不同的評價內容和量化標準。評價內容確定后,應制定實施細則以便于具體評價操作,如設計出簡單并容易操作的評價表格。特別要強調的是,評價一定要體現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學生參評、教師點評等要素。
(七)現行教學管理制度滯后,應出臺配套措施
在一體化教學改革實踐中,我們發現現行教學管理制度在諸多方面已經不能適應一體化教學改革的需要,甚至成為一體化教學的桎梏和障礙。一是教學檢查制度中對一體化課堂評價與傳統課堂評價的形式有較多的相悖之處,影響著教師考核和班級考核的評判;二是一體化課堂教學綜合評價在規范、科學、形式、實操等方面還不成熟,使有些一體化教師無所適從;三是一體化教學的日常管理質量記錄還是一個空白,使一體化教學改革無法納入質量管理體系;四是一體化教學內涵的教學研究工作還比較膚淺,等等。
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學是為企業培養合格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各技工院校必須要研究制定一體化教學改革的配套管理制度,為一體化教學保駕護航。建議先行考慮制定《一體化課堂檢查評價制度》、《一體化課堂學習綜合評價制度》、《一體化教學質量管理記錄辦法》、《一體化教學研究制度》等一體化教學改革的配套管理制度,然后逐步完善,使一體化教學在科學、規范、系統的道路上向縱深發展。
[1]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張國祥,朱敏紅,孫健.活動理論視野下的行動導向教學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1,(3).
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727(2011)11-0131-03
曾繁京(1962—),男,碩士,廣西石化高級技工學校高級講師,校長,研究方向為教學管理。
侯杰(1950—),男,廣西石化高級技工學校高級講師,副調研員,研究方向為課程改革。
(本文責任編輯:尚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