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福才
高職職業道德課程目標教學法芻議
□桂福才
目標教學法的內容實質是創新。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創新、樹立新的教育觀念以及考試方法的更新等等。職業院校的職業道德課,應采用目標教學法模式,其法適合職業院校職業道德課培養人才的需求,符合職業教育規律,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
高職;職業道德課;目標教學;問題
職業院校職業道德課是培養人才的主要陣地,應以與時俱進、科學發展、實事求是的觀點為指導,對職業道德課進行多途徑、多渠道探討,教學應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必須自覺地把教學思想從主觀主義、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使職業教學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社會主義國情和時代發展的需要。
目標教學是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需要。職業院校的定位是培養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較強的實踐技能、良好的職業素質的實用型人才。目標教學模式強調采取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強調明確教學目標,強調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教學,強調在教學實踐中增強動手能力,強調反饋矯正,強調師生雙向活動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講,適合職業實用型的教學,如何采用要和本學科的實際相結合。
目標教學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需要。理論聯系實際是各門課程學習的方法之一。“理論”是各門課程理論的東西,“實際”就是各種職業工作中的實際。理論聯系實際就是將課程理論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各種職業生涯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結合起來,做到有的放矢。
目標教學是教育對象主體化的需要。長期以來,在職業院校職業道德課教學中,片面強調學生在知識、背誦、客觀過程中掌握知識,忽略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教師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存在較大偏差,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成為被動的接收者。將目標教學模式用于職業院校職業道德課教學中,采取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教學,成為教學主體。教師關心學生,了解學生,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這其中的關鍵是學生能否自覺地真心誠意地參與進來,因為學生的表面參與并不等于真正投入,而真正的參與和投入是建立在自覺基礎上的行動,表現為興趣、專注和認真。為此,教師一定要結合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問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合理運用到教學中去。
目標教學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需要。職業院校職業道德課的教學目的不是簡單的知識觀點的傳授,而在于如何運用觀點和方法去解決各種問題。因此,職業道德課的教學應當將如何運用正確理論、觀點和方法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真正把握職業道德課中所包含的科學思維方法,并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正是這種實踐性、開放性的特征決定了職業道德課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無定法,但各種教學有規律可循。目標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與特定教學目標相聯系的并相對穩定的教學活動程序。依據這種程序規律,實施單元目標教學。所謂單元,從教學內容來說,它是學科課程相對獨立的部分。從教學活動來說,它是一個從目標出發,經過一系列有序有組織的教學活動,最后回到目標上進行評估、反饋、矯正、補救的全過程。從教學時間來說,比較寬松,可圍繞單元教學目標選擇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從教學對象來說,單元目標應該是認識活動的一個小周期,是掌握學習、達成目標的一個階梯。從教學作用來說,教學目標是教學者在具體教學活動中要達到預期的結果和標準。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圍繞單元目標教學這個中心,從教學目標出發,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教學。做到知識與能力結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調動學生主體主動性作用;貫穿過程性評價;及時反饋矯正。
(一)研究教學內容,準備教學資料
研究教學內容,著力教學內容創新。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除了常規情形之外,特別應研究學生所關注的問題。做到教學有針對性。
研究教學內容,還應做到使教學內容與時俱進。職業道德課的性質和教學目的決定了其教學內容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進步的脈搏。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才能真正發揮職業道德課在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才會讓職業院校學生有新鮮感和認同感,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教學資料包含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理論的論證應有權威的根據;實踐資料要有新穎、鮮活、生動的例子,還應有實踐證明了的實例,做到理論與實例結合解決問題。
(二)確定單元目標教學體系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者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和標準。依據教學內容制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起著啟動、導向、激勵、凝聚、調控、制約、測度等作用。因此,圍繞目標教學能開辟一條發揮師生作用,解決學生所關注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特別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節行為標準和強化學習意志的新途徑。
(三)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恰當的教學法
單元目標教學,注重教學方式創新,職業道德課教學能否達到預期目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能否為學生接受,都和教學方式有密切聯系。長期以來,職業道德課教學方式單一,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這種教學方式對于當代思維活躍的職業院校學生當然是效果不佳。為改變這種現狀,必須深化教學方式改革,實行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在教學實踐中,有必要結合教學對象,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關注的熱點。從實際出發,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包括預習、專題講座、專家報告、電化教學、參觀訪問、社會實踐等。
(四)指導學生預習
預習可使學生做好接受新知識、新技能的準備;培養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明確所要掌握的新知識及所要解決的問題;也可帶著某些疑難問題進入教學活動的學習;明確應作哪些知識和技能的準備;參與教學討論;使自學能力提高等。
預習可使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空里,開展更多的教學活動,教學更有針對性,從“滿堂灌”的枷鎖中解放出來。
(五)注重有序的教學互動
教師要視學生為平等交流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教育對象。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心理特征,關注學生的內在需求和價值取向,重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個性發展,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這樣才能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在這種氛圍中,職業院校學生的主體地位才真正得以確立,他們才能暢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和優勢,從而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其學習興趣。學生主體性在職業院校職業道德教育中有重要的積極的作用,為職業道德教育過程注入雙向溝通交流的活力。所以,優化職業道德教育方法,貼近學生思想實際,增強教學的互動性,進而提高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六)形成性評價
過程性綜合評價的方式是在學生學習的很長一段過程中,科學地收集每個學生的樣本數據,如作業、論文、專題討論、自選課題、小論文、與教師的交流等等。通過分析評判,給出反映學生包括:學習能力、水平、特長;某一學科方面的特殊才華:創新、個性、情感、思維;問題意識、創新思維、情感、想象力等多種因素實際水平的評價。
職業道德課形成性評價,是了解學習的進展情況和存在問題,持續性地對學習進行評判,依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活動,特別是學生所關心的熱點、難點、疑點等進行形成性評價,以達到在學習過程中及時改進學習的目的。它是過程性綜合評價的組成部分。
(七)教師反饋矯正
反饋矯正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沒有反饋矯正不是完整的教學。形成性評價之所以對達成教學目標有“形成”作用,全在于及時的反饋和矯正。否則,它將失去“形成”作用。
反饋矯正的目的是對教學的單元內容、教學目標,特別是學生所關注的熱點、難點、疑點真正看通,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問題意識能力。
(八)教師課后分析
單元目標教學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從教學目標出發,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調動學生主體主動性作用。實踐證明,學生在理論聯系實際方面,在創新思維、問題意識方面,在運用正確的觀點、方法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等,都收到良好效果。
(一)應樹立“掌握學習”的理念
“掌握學習”的理念實質上是人人都能學習。它是由學生的能力(含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習材料(課本)、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反饋矯正等要素決定的。由此,教師必須研究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研究教材,了解學生對課程內容關注的重點、難點、疑點、熱點,備好課,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進行綜合評價,反饋矯正。按規律要求實施單元目標教學。
(二)教師準備要充分
目標教學法的教學過程,包含自學、討論、辯論、案例教學、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方法,信息的傳遞由單向變為雙向進行,這對于知識和能力是新的挑戰。要求教師要有多方面的儲備,精心組織,認真實施每個步驟或環節。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善于思考。
(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單元目標教學的教學要與考核相統一,防止教與考分離。一方面,在期末考核中要采取多種題型,含案例分析;另一方面,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的自學發言、討論發言、辯論發言、分析案例、寫案例報告等的表現寫入成績。這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有壓力又有動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教育教學效果自然會提高。
綜上所述,職業道德課教學運用單元目標教學法,形式上看似老套,而從內容實質上看,因其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創新,新的教育觀念和考試方法的更新,不失為操作靈活,內涵新穎的教學方法,符合職業教育規律,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
[1]郭常安.目標教學與醫學教育[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2001.
[2]清華網絡教育實驗室編.考試的革命[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
[3]顧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導論[M].武漢:武大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謝榮國
G712
A
1001-7518(2011)05-0039-05
桂福才(1952-),男,江西新余人,江西省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