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央青(寧波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寧波 315800)
提高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效果的策略研究
顧央青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寧波 315800)
本文結合筆者在高職院校數學教學的實踐,針對當前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的狀況,提出應從提高教材針對性、提升教師職教能力、改革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改革作業和考核方式、開設數學建模課和專升本培訓課程等方面入手,提高教學效果。
高職;數學;教學效果;學習興趣
高職數學作為高職教育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工具課,直接影響著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專業能力的提高。近幾年來,高職院校數學教學圍繞“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作了一定的探索和實踐,并初見成效,但教學效果仍不盡如人意。現在高職數學教學的弊端是:教學模式單一,課堂顯得枯燥,許多學生在學了高職數學后,因無法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或者專業知識聯系起來,而產生數學無用論的思想,甚至有一部分學生會產生厭學心理,出現上課睡覺、玩手機等現象。那么高職數學課教學如何做到讓學生樂于學習數學,并且善于學習數學,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呢?筆者擬對提高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效果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教材按照專業大類編寫 現在高職院校數學教材通常有《一元微積分》、《工科類應用數學》及《經濟類應用數學》。《工科類應用數學》里包括微積分和工科類專業需要的章節,《經濟類應用數學》里包括微積分和經濟類專業需要的章節。這些教材的缺點是所選用的例子對專業的針對性不強。近幾年按照專業編寫的教材也陸續出現了,如《物流數學》、《計算機應用數學》、《機電應用數學》等等。其中我院編寫的由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應用數學》主要針對機電類專業的學生,其內容與機電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相吻合,專業針對性很強,很多例子選用專業課本中的例子和專業相關的例子,突出數學為專業服務的作用。用這樣的教材教學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學的效果。
教材按照工學結合模式編寫 現在很多教材包括規劃教材從體系上還是純數學體系,應用性不夠,強調突出應用,但實際上教材中還是以數學計算題為主,最后編寫幾個應用題作為綜合訓練,而且所選的例子專業的針對性也不強。高職數學教材改革要突出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產學結合為發展道路”的理念,創新高職數學課程模式,編寫適應工學結合的數學教材。要實現這一目標,教材的編寫應按照工學結合思想,采用項目教學法編寫相關內容。這種教材在市場上少之又少,我院編寫的《應用數學》課程體系按照與機電類專業相關的案例體系編寫,無論是工作任務、引例還是應用案例均以學生的專業知識或生活知識為基礎。此教材內容:第1章初等數學在機電機床操作和電工學中的應用;第2章電流變化率與誤差的計算;第3章導數在產品加工與管理中的應用;第4章設備電路物理量的計算;第5章零件測量數據分析與產品檢驗。此教材打破了常規的純數學體系,是按照項目教學法編寫的符合高職特色的一本好教材,值得借鑒。
傳統知識體系教學是以抽象的知識概念問題引入,教師講解新概念、定義、定理,進行邏輯推導與證明,知識講解完畢,介紹知識的應用實例。在課堂上教師通過講授、灌輸的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學內容以純數學為主,最后學生不知道學習數學到底有什么用處,到了專業課需要用數學來解決的問題也聯系不起來,這樣的數學教學是不合格的。而職業技術教學是以直觀、具體的職業活動的案例引入,從案例引出實際的項目、任務和問題,教師對問題進行試解,學生可以先模仿。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不是理論推導,更多的是行動引導。問題初步解決之后,對知識進行歸納,包括系統知識、類型問題、解題模式,最后還要引入案例,進行實例功能的擴充。讓學生在許多新的任務中對能力進行反復訓練。這種課程的特點是領學生做事,圍繞知識的應用能力,用項目對能力進行反復訓練。所以作為職業院校的教師要提升自己的職業教學能力,要首先了解數學在所教專業中的應用,以及今后未來崗位上所涉及的數學的具體應用。需要教師查閱所教專業的各門專業課程,跟專業教師探討數學在專業中的應用,還要深入所教專業的未來工作需要。我們不能閉門造車,一定要走出去調研,才能獲得真實的信息。
有了來自專業和未來崗位的數學素材,我們就可以設計適合學生學習的項目和學習任務。教師教學中根據學習項目和任務,在做中學,以項目帶動知識,學生的目的性明確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也提高了。
改革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大家都比較認可用多媒體結合板書的方式,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教學中也引進了數學軟件Mathematica或Matlab的教學。培養學生利用數學軟件包求解導數、積分、解微分方程等復雜運算的能力,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掌握數學思想、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專業問題和實際問題上。具體實施的時候一個章節結束后,安排一次上機房學習軟件,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自己建模,并用軟件來求解,訓練學生結合軟件解決數學的能力。
改革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形式主要采取教師講、學生聽、一問一答式,這樣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有意識地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改革后的高職數學教學可以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問題引入式、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各種教學方法的綜合應用。讓每個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狀態,使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效果。在高職數學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其中案例教學模擬真實的問題,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獨立獲取信息的能力,與同學競爭與合作的人際溝通的能力,消化運用知識和經驗的能力,在具體情境中分析決策的能力等等,促進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的提高。
積極鼓勵學生,創造輕松樂學的課堂氣氛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使學生達到“樂學”,首先要使他們有成功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滿足學生的“成功欲”。 多看到他們努力和進步,一句贊揚的話,一個鼓勵的眼神,也會使學生感到愉快,也會成為他們繼續學習的動力,使他們時刻都能體會到成就感,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從愛教師到愛數學 數學教師往往比較嚴肅,有架子,跟學生的關系就是教與學的關系,學生跟教師有代溝。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情感的投入,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愛學生,與他們做朋友,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不僅關心他們的學習,也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心境,從而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
改革作業 高職院校的傳統的數學作業大部分是從教材練習中選擇幾道題讓學生做在作業本上,教師批改,下一堂課講解。學習不認真的學生出現抄襲的現象,學生完成作業后就沒事可做了。改革后除了傳統的作業外,每星期可以布置開放題,由小組共同完成,讓學生課外有事可做,分工合作,共同討論,最后集體完成,這樣既可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又可增強學生的自我成就感,從而增強自信心,把學習變成自主的行為,也鞏固了數學教學的效果。
改革期末評價方式 以往的數學課程的總評成績由平時分和期末考試分結合,按照一定比例如平時40%+期末60%構成。平時往往包括出勤,上課紀律,課堂提問,作業等。期末試卷還是以純數學的計算題為主,很少體現出數學在專業問題中的應用。改革后將學生的總評成績分成三塊:一是平時成績(占40%),包括考勤、平時作業、課外討論題、上課提問、紀律、數學實驗成績、案例的分析和發言等;二是開放性考試(占30%)由專業教師提供幾個專業問題作為考題,限時完成,考核學生如何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一方面,可以看出數學教學真正為專業服務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考核了學生對數學概念的遷移能力,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否讓專業教師滿意。三是閉卷考試成績(占30%),這部分以考核學生基本概念、基本計算能力為主,按傳統的考試方式,限時完成。
現在高職學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對基礎好的學生,課堂的教學還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我們上課的時候除了融數學建模于數學教學之中,還可以開設數學建模選修課。對基礎好的學生可以讓他們選修數學建模課,這樣既培養了學生數學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又能為每年9月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做準備。另外還有一些人準備專升本,很多專升本專業必考科目中要考高數(一)或高數(二),而我們教學內容是以專業服務為主,所以課堂上難以滿足這部分人的需求。可以開設專升本培訓課程,按照專升本的大綱要求給學生培訓,盡可能滿足他們的要求。
總之,在新的形勢下,作為高職院校的數學課教師,必須不斷突破,勇于創新,充實自身,敢想敢做,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去提升高職數學的教學效果,讓學生滿意。
[1]曾慶柏.高職數學教材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0,(7):102-104.
[2]顧央青.案例教學法在高職物流專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09,(8):58-59.
[3]顧央青.高職數學為專業服務的教學模式探討[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15-16.
G712
A
1672-5727(2011)10-0108-03
顧央青(1972—),女,浙江慈溪人,理學碩士,寧波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等數學教學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