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爍
關于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幾點思考
趙爍
村鎮銀行是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農村金融市場、服務農村經濟的重要使命,是今后要重點發展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村鎮銀行能否健康持續發展關系到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工作安排的順利進行,關系到多元化農村金融體系的構建,關系農村金融改革的順利推進,因而具有重要意義。
村鎮銀行;資金瓶頸;可持續發展
村鎮銀行的出現,創新了農村金融貸款運行模式,在為三農提供金融供給和資金支持方面成效顯著。其信貸決策鏈條短、發放貸款快、經營機制靈活,豐富了農村金融供給,為農村經濟提供了資金支持,基本達到了“引導各類資本到金融網點覆蓋率低、金融服務不足、金融競爭不充分的地區”服務農村和農業發展的目的。
然而,村鎮銀行的運行過程中同樣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其中資金來源不足已成為村鎮銀行普遍存在的問題,在農村經濟發達的浙江省,村鎮銀行存在資金來源不足的問題,其他農村經濟欠發達地區則更加突出。作為小型商業銀行的村鎮銀行,充足的資金來源是其拓展業務的基礎和源泉,資金來源不足必然影響其后續發展能力,成為制約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村鎮銀行作為小型商業銀行,充足的資金來源是其開展業務的前提和基礎。在商業銀行的業務經營中,能夠形成其資金來源的業務即負債業務從廣義上包括資本、存款、非存款性負債。具體分析如下:
1.吸存難度大,個人存款來源不足。存款是商業銀行最主要的資金來源,存款規模的大小制約著商業銀行的資產經營能力,具體原因分析如下:一、成立時間短,缺乏公信力和社會認同。二、部分村鎮銀行設立地經濟欠發達,農民和鄉鎮企業閑置資金有限。村鎮銀行設立的初衷就是解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零金融”現象,主要是滿足欠發達地區的金融需求。三、村鎮銀行網點少,無法提供便捷的服務,缺少吸引力。
2.未納入銀行大額支付結算系統,機構存款有顧慮。村鎮銀行在吸收居民個人存款方面居于競爭劣勢,要形成存款來源的關鍵要發展對公業務,吸收機構存款。而發展對公業務首要的條件是擁有央行大額支付系統的行號。目前,大多數村鎮銀行尚未納入到央行的資金結算體系當中,與央行的大額支付系統對接需要一筆價格不菲的軟件系統開發費和電腦設備購置費等,這也成為了存款業務發展的制約瓶頸,使得村鎮銀行無法滿足客戶資金結算快速安全的要求,因此企業在將資金存入村鎮銀行時也是顧慮重重。
3.非存款性負債資金來源受限。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中除了吸收存款這一被動負債以外,還可以進行主動負債,即以各種方式從金融市場上融入資金,如同業借款等。由于未納入央行的支付結算體系,村鎮銀行通過拆借方式從其它金融機構拆入資金,融入短期資金的渠道并不暢通,同業拆借難以進行。另外,村鎮銀行不能發行、買賣金融債券,使村鎮銀行無法通過主動負債形成其短期資金來源。
4.資本來源不足。資本對于商業銀行非常重要,充足的資本金是商業銀行維持業務運行、滿足監管要求的資金基礎,同時也是公眾判斷銀行可靠性的重要依據。商業銀行的資本主要指銀行的自有資本,即成立銀行時的資本金及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盈余公積和資本公積,未分配利潤等。
1.在存差地區增設分支機構。村鎮銀行要為農村農戶提供便捷的服務,就要在業務發展時機成熟的時候增設分支機構,這能夠解決網點少、吸存難的問題。對于增設分支機構不成熟的村鎮銀行可以增設儲蓄網點。這既有利于滿足金融機構稀少的偏遠鄉鎮農戶的金融服務需求,又有利于擴大資金來源。在分支機構網點選擇方面,要盡量選擇存差地區。在存差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吸存較為容易,能夠解決村鎮銀行吸存難的問題。而如果在貸差地區設立村鎮銀行或分支機構,吸收存款難度無疑更大。
2.創新金融產品及服務方式。村鎮銀行要針對農村金融需求特點,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吸引更多的客戶,爭取更廣泛的資金來源。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不斷開發出適合當地市場特點,符合當地農村需求的金融產品,提升服務質量,才能真正樹立村鎮銀行服務農村的品牌,隨著村鎮銀行的公信力提升,資金來源也會擴大。
3.盡早加入銀行支付結算系統,解決多元化資金來源問題。盡早加入銀行支付結算系統,這能夠保證資金的快速安全流通,為客戶提供快速、便捷的支付結算服務,滿足廣大客戶的基本需求,爭取更廣泛的客戶資源,拓展資金來源渠道。另一方面,支付結算系統的暢通使村鎮銀行能夠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開展同業拆借,形成村鎮銀行主動型負債,增加資金來源。
4.加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從外部環境上,要解決村鎮銀行公信力不足、吸存難的問題,應加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這能夠給村鎮銀行吸收存款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解決存款人的后顧之憂,使客戶在辦理業務選擇上不以銀行的大小為選擇標準。
5.加強地方政府支持力度。首先政府相關部門制定優惠的稅收政策,在財政、稅收上應給予傾斜政策。在稅收方面,給予村鎮銀行與農村信用社同樣的優惠,至少在成立初期有3至5年的減免稅期,允許在稅前多提壞賬準備,減輕村鎮銀行外部負擔,增加村鎮銀行的收益。其次由財政對村鎮銀行面向農戶的貸款進行貼息,增加村鎮銀行的貸款收益,拓寬收益來源。財政對農戶貸款進行貼息,農戶所能承受的貸款利率提高,村鎮銀行就能夠通過提高貸款利率增加收益。另外,政府在增設村鎮銀行網點應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同時,可以在縣以下單位的涉農資金、財政資金等存入村鎮銀行方面給予積極引導。這既能夠解決村鎮銀行的吸存難題,也能夠更好地實現村鎮銀行服務三農的功能和市場定位。最后,政府還應在外部環境上加大對村鎮銀行的宣傳力度。政府部門應對村鎮銀行的服務宗旨和特點,對村鎮銀行的扶持政策加大宣傳介紹,提高村鎮銀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增加村鎮銀行的公信力,為村鎮銀行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有助于增強村鎮銀行的吸存能力。
6.放寬民營資本準入門檻。針對村鎮銀行資本來源不足的問題,尤其是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監管部門應當放寬準入門檻,積極引導民營資本入股村鎮銀行,增加自然人及非銀行企業法人入股的比例,充分調動民營資本入股村鎮銀行的積極性,進而形成充足的資本來源。充足的資本對于存貸比高的村鎮銀行持續經營具有重要意義。
7.監管機構給予優惠政策。銀監會及人民銀行等監管機構應建立對村鎮銀行涉農貸款的獎勵工作,對村鎮銀行根據涉農貸款余額給予獎勵。這能夠給村鎮銀行服務農村給予正向激勵,同時降低村鎮銀行的經營成本、拓寬收入來源。
村鎮銀行出現3年多以來,在運行過程中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就是資金來源不足,這已成為影響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的瓶頸。針對這一突出問題,需要村鎮銀行苦練內功,爭取更多的客戶資源;同時也需要地方政府、監管機構等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給予政策支持。只有內外兼修,才能不斷擴大村鎮銀行的資金來源,促進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和新型農村金融改革的穩步推進。
1.李曉春、崔淑,我國村鎮銀行建設進展緩慢的原因及對策,《經濟縱橫》2010(3)
2.李鴻建,村鎮銀行:生存困境和制度重構,《武漢金融》2010(3)
3.應宜遜,我省村鎮銀行發展狀況考察,《浙江金融》2009(2)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