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競
(上海建設交通黨校圖書館 上海 200233)
圖書分類是以圖書分類法為工具,按照圖書內容的學科屬性及其它特征(如作品發表年代、作者國籍等)將圖書分門別類地、系統地進行組織的一種手段。其主要特點就是按學科、專業屬性集中圖書,并且從知識分類的角度揭示各種圖書在內容上的區別和聯系,提供從學科分類尋找圖書的途徑[1]。
圖書分類工作是圖書館藏書整理工作中的關鍵性環節,是圖書館重要的基礎工作之一,也是圖書館學術性、知識性較強的工作之一,其工作結果直接影響圖書館目錄的正確值、典藏質量及讀者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圖書分類工作是揭示和組織藏書的一種手段,目的是方便讀者查詢圖書、檢索圖書和按類取書。因此圖書分類的任務概括起來有以下3條:一是揭示館藏圖書的學科知識內容,便于讀者確認圖書;二是把學科性質相同的圖書聚集在一起,滿足讀者按類求書的要求;三是根據各類圖書之間的親疏關系把藏書組成一個系統,以便圖書館開展各項工作。由此可知,圖書分類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到藏書的組織和讀者服務的質量。圖書分類人員在分類工作中占主體地位,發揮主導作用,因為他們的工作決定著圖書分類的質量和藏書的使用效果。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書目的規范化、標準化及文獻信息的正確歸類對文獻資源建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網絡環境下,提高圖書分類工作質量取決于分類人員運用和掌握分類規則、標準、方法的準確程度和熟練程度[2]。
圖書定性就是按圖書學科性質分別將圖書分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以下簡稱《中圖法》)規定的22個大類里。圖書定性主要依據圖書的書名和內容,而有些圖書的書名和內容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內容,不同分類人員作不同定性,造成分類不一致。
例1:英文圖書,對于中小型圖書館來說,一般沒有設置專門的英語原版圖書類,不同分類人員對此類圖書分類不同。有的按內容分在各類,如建筑類分在TU類,小說類分在I類,醫學類分在R類;有的作為英語讀物分在H319.4,加內容組配號。筆者認為,除本圖書館特色圖書應規定按內容分在各類外(如醫學院圖書館醫學類英文書、園林學校圖書館園藝專業英文書),其它英文圖書原則上應定性為英語讀物,分在H319.4,加內容組配號。
例2:歷史小說,有的分類人員將其放在I類(I247.53中國歷史小說);有的分類人員則將其放在K類(K8人物傳記類)。筆者認為,人物傳記和歷史小說的主要區別在于傳記和小說的寫作筆法不一樣,傳記主要依照歷史記載真實事件,而小說則可以虛構情節且有人物對話。因此,對于有人物對話的中國歷史小說應定性為有關歷史人物的小說,放在I247.53類目,不應放在K8類目。
例3:故事類圖書有兩種不同的定性,有的分在I類,定性為故事書,有的則按故事的內容分在各類。例如,圣經故事集這類圖書有的分在I類、有的分在B971宗教類,科普故事集這類圖書有的分在I類、有的分在N類科普類。筆者認為,書上標明“故事”的圖書不管是什么方面的故事集,都應定性為小說,入I文學類。
有的圖書粗看其所屬類目模棱兩可,但如果細致研究圖書內容,肯定會找到一個比較合適的類目。不同的分類人員對圖書的理解不同,加之有的分類人員對圖書內容未作細致研究,造成了分類不一致。
例4:中長篇小說書的復分表上標明“7”為言情小說,但是社會小說以及家庭倫理等小說入此,其包含的內容比較多;而“9”標明為綜合性小說。在分類過程中,同一本書有的分在I247.57,有的分在I247.59。如小說《九洲志》,由于內容涉及較廣,不同的分類人員將其分在不同類目。
例5:《上海市建筑工程預算定額》等定額書,有的分在F407.9,有的分在TU723。筆者認為,一般圖書館可將其分在F類,而對于以園林和建筑設計為特色圖書的圖書館,應將建筑工程預算定額類的圖書分在TU類比較合適。
例6:《中國藥膳與食療精粹》這套叢書,書上標明分在TS972.161,而套錄庫里分在R247.1,造成分類不一致。按《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簡稱《中圖法》)第5版,R247.1類目標明“食養、食療入此”,而TS971.161類目標明“烹飪法、食品調味法以及各種食譜、菜譜入此”。分析這套叢書發現,內容涉及食養、食療,而不僅僅是簡單的菜譜。筆者認為,應將本套叢書入R247.1類目比較妥當。
《中圖法》歷經5版,圖書館在不同時期所分圖書必然使用不同版本的《中圖法》,造成分類不一致。
例7:中長篇小說,在《中圖法》第1版和第2版中沒有復分表,1990年出版的第3版加了復分表,中長篇小說可以根據小說內容細分下去,如武打小說為I247.58,言情小說以及家庭倫理等小說為I247.57。
例8:在《中圖法》第3版中,關于鄧小平著作理論及其研究歸入D2-0,鄧小平的傳記分在K類。而在《中圖法》第4版中對此設置了專類A49鄧小平著作、A76鄧小平生平傳記、A849鄧小平理論的學習和研究,而最新的第5版又規定鄧小平的綜合性著作及其研究可入D2-0,專論、專題及其研究入有關各類,如鄧小平理論研究入D610.1。
許多圖書特別是小說,在分類時必須按照作品發表年代、作者國籍決定它的分類號,作者在不同年代發表的作品及作者國籍的變更,引起同一作者的同一類圖書分類不一致。
例9:老舍出生在舊社會,逝世于新社會。他的作品有的寫于舊社會,有的寫于新社會,有的是新社會時寫的舊社會的事情,所以老舍的早期小說分在I246.5,而解放后所著小說則分在I247.5。筆者認為,由于老舍的作品大都是反映舊社會的風土人情且庫存老舍的圖書大都被分在I246.5,為了圖書分類的一致性,應將其解放后所著小說也分在I246.5類目。
例10:蕭逸本是中國人,他所寫的也是中國小說,他早期的武打小說被分到I247.5類目。后來,蕭逸去了美國且入了美國籍,從此因其成為美國人,他所寫的中國小說被分到I712.45類目,造成同一作者寫的同一體裁的圖書被分到了不同的類目。筆者認為,雖然蕭逸現在是美國人,但為了保證分類一致及方便讀者查詢、索取圖書,他的小說應全部分到I247.58類目。
例11:張愛玲出生在舊社會,1995年逝世在美國。她的早期作品發表在解放前。上海解放后,她就去了美國,之后所寫的小說也大都反映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如果按照國籍和作品發表的年代分類,她的小說有的入I246.5,有的入I247.5,也有的入I712.45。筆者認為,考慮到分類一致性及作品的內容,張愛玲小說宜全部放入I246.5類目。
粗分和細分就是入上位類與下位類的問題,分類過粗造成圖書分類重復率高,分類過細不利于讀者檢索和館員排架。粗分與細分主要依據圖書內容和館藏的多少決定,除本館特色圖書細分外,一般圖書的分類都不宜過粗或過細。
例12:中國現代小說類圖書是最常見的情況,如有的將武打小說分到I247.5,即將該書分到中國現代小說;有的將中國武打小說分入I247.58,則是按題材內容細分到中國現代武打小說。筆者認為,圖書館應引用最新的分類法,將文學類圖書細分下去,方便讀者按類找書。
例13:《園林建筑設計》由林儉主編、中國建筑出版社出版。該書有的將其分到TU986類目,有的將其分到TU986.4類目,有的將其分到TU986.413類目。筆者認為,該書的分類不宜過粗或過細,分到TU986.4類目比較合適。
例14:《中圖法》可分為4種不同類目:G254、G254.1、G254.12、G254.122。按照《中圖法》第5版規定,G254為文獻標引與編目,G254.1為圖書分類法,G254.12為圖書分類表,G254.122為綜合性圖書分類表,筆者認為,最后一種類目比較妥當。
通用復分表是《中圖法》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各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選擇使用,但在實際工作中發現,有的使用復分表,有的不使用復分表。
例15:《施工建筑手冊》,有的未使用復分表,只分到TU986;有的使用復分表,分到TU986-62。
例16:叢書的分法五花八門,有的將叢書整套分在一起,有的按其學科內容、性質分在不同類目;有的叢書后面加上復分號“—51”,有的不加。
例17:年鑒類圖書,有的加復分號“—54”,有的加“—5”,有的加“—53”,有的不加。
自20世紀90年代各出版社逐步在圖書版權頁上標出分類號開始,至本世紀初各種編目數據庫的出現,圖書分類人員開始依靠在版編目數據和套錄數據庫進行分類。可是這些數據并不完全正確,這就造成了圖書分類錯誤和不一致。
例18:在版數據錯誤,例如,魯迅小說集上的在版分類數據為I247.5,直接套用這種明顯錯誤分類,造成分類錯誤。
例19:套錄數據庫里的分類號錯誤,一個分類人員改正錯誤,取用正確的分類號;另一分類人員沒有看出錯誤,也不看書上的分類號,不對套錄數據庫的數據進行核對,過分依賴套錄數據庫的數據,結果用了錯誤的分類號。
例20:書上分類號和套錄數據庫里數據的分類號雖然不一致,但《中圖法》里規定是互見的,不同分類人員取用不同的分類號。
圖書分類人員由于工作中粗心大意造成圖書分類錯誤。典型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例21:字母打錯,有時將B打A,C打成K,I打成Z,如將I247.5打成Z247.5等。
例22:數字次序顛倒,如將I267打成I627等。
例23:漏打一字,按規定,分類號必須3個數字后再加小數點,有的圖書兩個數字后就加小數點,如將TU986.4打成TU98.4。
例24:漏打小數點,如將K825.4寫成K8254。
由于多校區的合并,圖書館隨之也進行合并。在合并時,各圖書館對輸入電腦系統的數據只對作者號進行重新取號,沒有對分類號查重核對。圖書館由于人手不足,聘用外單位人員和勤工儉學的學生輸入數據,這些數據輸入人員基本上不懂圖書館的分類規則和分類標志,對于手寫的分類號中的錯誤不會辨別,對分類號重復的引用區分號更是無法搞清楚,這就造成了圖書分類的錯誤。
近年來,教育部連續組織高校教學評估。在評估指標體系中,圖書種類和數量是爭優保良的重要因素之一[3]。為此,各高校都不惜工本,大量采購圖書資料。在時間和圖書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大部分圖書館采取由書商提供外包服務的措施,覆蓋范圍包括訂購圖書、提供分類編目數據、貼條形碼和磁條、打印書標和蓋館藏章等全套服務。采編部門沒有對這些數據進行校對和審核,大都直接送至流通部門,導致這些數據中的錯誤不能被及時發現和糾正。
領導不重視圖書館工作,一方面將圖書館專業畢業、多年從事圖書分類工作的人員調至其它部門工作,一方面將能力低、不適合其它部門工作的人員調至圖書館工作。由于人情等方面的原因,圖書館領導又經常將毫無圖書館工作經驗的人員送至分類編目崗位工作,而這些人員只能依靠套錄數據庫的數據分類編目,根本無法區分對錯。
大部分老師和學生讀者對本專業圖書的架號位置熟悉,按類找書。如果一本書被錯分到其他類里,這本書基本上成了“死書”,無人利用,只有少數利用電腦查詢的讀者才能查到這本書。
圖書分類不一致使同一種圖書分散到2個或3個不同的地方,讀者必然要到2個地方或3個地方查詢取書,浪費了讀者的時間。圖書分類錯誤或不一致也違背了圖書館以讀者為本的服務宗旨。
當讀者向咨詢服務臺館員咨詢圖書所在位置時,館員必須向讀者指明該圖書在圖書館的位置。而如果某類圖書被分在多處,當讀者向書庫管理人員咨詢圖書所在位置時,書庫管理人員由于沒有進行電腦查詢,往往只能指明一處位置,使讀者查不全或者查不到所需圖書。
圖書分類不一致或出錯,使書庫排架人員無所適從,不知道應該將同一本書、同一套書或同一種類圖書排在一起,還是根據索書號排架規則放在不同地方。無論哪種排架方式都不盡如人意,前者使電腦查詢的讀者找不到在電腦里顯示的在館圖書,后者使按類索書的人找不到所需圖書。
《中圖法》是隨著學科發展的要求而不斷修訂的。《中圖法》的修訂不可避免地造成圖書分類前后的不一致,對于圖書館來說,所面臨的是圖書改編問題。這必須引起圖書館領導的高度重視,否則需改編的圖書越積越多,造成的亂架現象將給讀者帶來極大的不便。圖書改編對于圖書館來說也是個大事,操作起來難度很大。圖書改編工作應由圖書采編部門和圖書流通部門通力合作,由圖書流通部門將分類錯誤和分類不一致的零星圖書整理出來交采編部門改編,再對大批量分類不一致的圖書(如文學類圖書、鄧小平著作傳記、信息自動化、經濟類等圖書)制訂改編計劃,確保圖書的改編質量。
首先,圖書館應根據本館的性質、規模及藏書特點制訂出本館的分類章程,使分類人員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圖書分類細則一般包括:分類工作程序,文獻分類的總要求,各種主題形式、編制體例,各學科圖書分類的規則,同類書區分方法,索書號的編制方法等;細分、略分的類目;通用復分表和專類復分表的明確說明。圖書分類細則形成一套規章制度,避免因人員變動而引起圖書分類不一致等問題。其次,圖書分類人員應定期研究分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或新出現的問題,探討解決辦法,達成共識并記錄在冊,以方便大家遵守,避免同一問題重復出現或因人而異造成的分類不一致。
圖書分類工作是一項極其細致而又繁瑣的工作,它的每一道工序都是必不可少的。每一道工序的處理情況都直接影響到分類工作的質量,這就要求分類工作人員必須按照查重、主題分析、歸類等分類流程進行分類,缺一不可,尤其是查重。查重應從書名、作者、ISBN號等多方面進行,不能不查或只查一項。
目前各圖書館大多采用向書商訂購圖書和全部外包兩種形式。所訂購圖書的書商一般都提供編目數據,對于這些數據,圖書館一定要根據本館的分類細則進行核對,不符合或不正確的數據要及時進行修改。采取全部外包形式的數據編目人員也要悉心核對,不能盲目應用。采編部門也應對自己分類編目的數據采取互相校對的方式,以提高分類編目等工序的正確率。
圖書館一定要嚴格考查外包公司的業務和管理能力,對提供的各項業務工作進行監督和調查;經常性地了解他們的具體工作情況,適時地派資深圖書分類人員進行業務指導;認真復核分編數據,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加強溝通與協調,注重各種信息的反饋,使圖書分類編目業務外包工作質量日臻完美[3]。
圖書分類工作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長期從事圖書分類工作的人員累積了大量隱性知識,非其他人員所能代替。除非特殊原因,圖書館不宜隨意調動、更換分類人員。由于圖書館工作人員的不穩定性,加之經常因評估突擊購買大量圖書,圖書館應培養一些候補分類人員,以備不時之需。
首先,圖書分類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本著“讀者第一,一切為了讀者”的宗旨,敬業樂業,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去做好每一環節的工作,要有嚴謹扎實的工作作風和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不能有任何的浮躁之氣,只有這樣,才能做好圖書分類工作[4]。其次,圖書分類人員必須有一定的專業素質,最好是圖書情報專業畢業,對于非圖書情報專業畢業的新進人員,必須進行圖書分類工作的專業培訓,在其取得上崗證書后才能從事圖書館分類工作。圖書館要特別重視圖書分類人員的繼續教育,分類人員最好每年抽出一定時間進修各類綜合知識,特別是計算機知識、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外語、社會科學基本知識、自然科學基本知識和本館特色圖書專業知識。
[1]許文花. 對高校圖書館圖書分類工作的幾點思考[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08(33):62-63.
[2]馬瑞玲.網絡時代圖書分類員的素質與圖書分類質量的關系[J].前沿, 2004(4):241-242.
[3]王國斌. 當前圖書分類實踐的若干突出問題[J]. 國家圖書館學刊,2007(4):68-70.
[4]周秀芳. 淺析圖書分類不一致的現象及解決辦法[J]. 科技信息,2008(7):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