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張,龍 榕,秦索娜,魯玉娜
(昆明醫學院,云南 昆明 650031)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國際間交流的日益增加,生命科學領域國際化合作日益密切,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能自如應對全球一體化趨勢的學科專業雙語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而我國仍是一個單語教育國家[1],只有母語教育和外語教學。為了使學生在盡快掌握各種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專業技能的外語表達和應用能力,增強他們畢業以后走出校門的職場競爭力,教育將面臨培養“國際人”的任務。我國加入WTO后,醫學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與日俱增,外資醫療機構紛紛進入;國際上,歐美發達國家護理人員嚴重短缺,護理人員專業培訓滯后等因素,使得“護理(專業護理知識)+英語(國際認證的英語語言考試證書)”復合型醫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縱觀國內醫學院校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現狀,具備“護理+英語”的復合型人才僅占護理專業學生總數的2%。因此,護理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前景十分廣闊,同時也面臨極大挑戰。
目前,國內多所本科院校遵照其 “學術型、研究型”人才培養目標,紛紛嘗試開展雙語教學。現階段,國內開展雙語教學較為成功的專科學校,如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等,大多通過與美國、英國、芬蘭、澳大利亞、日本、法國等國家的大學建立合作關系,結合學校教學實際,引進國外的先進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教材及教學設備,已經積累了較豐富的國際教育管理經驗,已取得了多層次多專業辦學、“雙語型”師資培養、教材建設、提高學生素質等方面的較大突破與成果。中美合作護理專業畢業生參加“美國國家注冊護士執照考試”,通過率達到82%,與美國護理院校畢業生該項考試通過率持平。學校國際合作辦學項目畢業生國內醫院就業率達100%,并受到外資醫院和國外醫院的青睞。
目前,云南省也相繼開辦多家中外合作醫療單位,外資機構紛紛進入,涉外服務日益增加,這些情形要求我們整合辦學資源、調整教學模式。改善辦學條件,以適應新形勢下學生學習和就業目標。全省現有醫學類專科學校4所,每所學校都設置護理專業或涉外護理專業,護理專業學生公共英語教學課程至少1年,具有豐富的辦學資源,但未見開展醫學專業課雙語教學實踐的文獻報道。就云南省專科層次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專業課程是醫學類專業課程雙語教學所面臨的挑戰,筆者參與課題組實施雙語教學前對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充分的評估。①學生方面,英語基礎普遍不牢固,英語應用場景和應用的機會很少,除了課堂英語口語課之外,幾乎沒有口語交流實踐的機會;②教師方面,由于專業課教師在英語語言方面更多涉及閱讀和寫作訓練,如查閱專業文獻、記錄科研方法,撰寫專業論文等,工作場景中對外合作項目有限,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技巧相對較為欠缺;③教材和教輔材料方面。目前市場上尚沒有針對醫學類專科層次的專業課雙語統編教材。因此結合該層次學生實際能力,編寫出具有實用性、專業性,同時符合英語語言規則的藥理學實驗課雙語教材和教輔材料,也是一項艱辛的前期準備工作。通過對國內外院校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配合云南省經濟和社會發展“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遵照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2],結合大專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開展“藥理學實踐課雙語教學”研究,培養實用型、技能型的“護理+英語”的復合型人才,提升云南省護理專業學生參與競爭的自身綜合能力,從而,縮短與國內發達地區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差距,是較為行之有效的方式。
雙語教學反映了社會對專業人才復合化的需求,隨著我國加入WTO及其5年過渡期的結束,中國將全方位對外開放,教育工作者需要開始思考人才培養的國際化標準和與之相匹配的人才培養模式。筆者先后以學生、教師、科研者“三種角色”體驗了國內和國外科研工作“兩種語言”環境層面,對雙語教學開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有了更為深刻和理性的認識與思考。英語語言能力已經成為現代人學歷提升、職場競爭、國際交流合作等必備的工具,雙語教學是教育國際化的標志和必然結果。在我國《英語課程標準》征求部分企業家的意見時,不少企業家提出了在中學進行雙語教學的建議。這些企業家從教育之外看教育,反映了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社會要求。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對外交流和合作的步伐越來越快,范圍和層次也不斷擴大,減少語言方面的隔閡對我國這個單語國家已是當務之急。2000年,教育部頒布《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對專科層次學校提出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應用為目的”的外語教育教學目標,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出新的要求,使過去語言教學中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重課程,輕訓練”、“重考試,輕能力”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得到及時調整。就護理大專生而言,開展藥理學、專業英語和醫用日常用語訓練相結合的教學,培養學生英語語境中的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和溝通能力,提高學生英語思維和交流互動的能力,使學生從“專業”單一型轉化為“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以適應國際和國內形勢發展需要。
國內外就業市場對雙語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有利的環境條件,未來20年,由于人口老齡化和低出生率等因素,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國家將急需大量的護理人員。護士持續短缺的現象使國際人力資源部門已經把目光瞄準中國,美國政府為吸引外籍護士也提供優惠條件,其中包括綠卡的取得,美國移民局公布的第 343條款,將考過 CGNFS(Commission on Graduates of Foreign Nursing Schools,美國護士資格考試)的護理人員列入獲得綠卡的第一優先。讓世界各地的護士有機會全家移民美國及高薪就業。2004年7月,隨著美國CGFNS考試考點在北京的設立,涉外護理人才培養和護理人員勞務輸出的條件日趨成熟。全球性護理人才資源的短缺,給我國護理人員創造了更多邁出國門、邁向國際市場就業的機會。由于我國護理專業的教育質量一流,外派護理人員不論在歐美、中東還是東南亞國家都很受歡迎,這些也導致市場對雙語護理人員的需求越來越大。同時,國內護理人員短缺的形勢也不容樂觀,按照衛生部要求,我國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的比例是1:2,而目前全國 1:0.61的醫護比例遠遠達不到衛生部的要求,與1:2.7的國際水平相差很大,按衛生部最低醫護配置比例,護士的數量缺口近300萬人。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對外交流的持續擴大,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來到中國工作、學習、旅游,護理工作者面臨不斷增多的涉外服務挑戰。護理復合型人才與國內外實際就業市場的需求相去甚遠,因此,大專護理專業學生在英語語言能力方面的訓練和提高,將使他們的國際和國內職場擇業更加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和實力。
我國加入WTO后,醫學作為生命科學在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需要大批精通外語的醫學專業人才,然而,現階段醫學人才的外語水平不容樂觀[3],一組醫學論文統計數據顯示:《Nature》(2000年),總數約為700篇,中國7篇,占1%;《Science》(2000年)總數約為700篇,中國7篇,占1%。國際權威檢索機構的要求:Medline(NIH)只收英文文章或摘要。任何一個國際會議,其會議工作語言一定是用英語[4]。國內實際情況,專業英語水平和實際應用能力已經成為醫學工作者學歷提升、職場生存和競爭以及學術交流和國際合作的必備工具:任何一個國內醫學院校的學歷頒發和認證都有其相應級別的外語水平考試要求;大專院校醫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國內外英語語言等級考試證書會為競爭加上很重要的籌碼,成為個人簡歷中的亮點;幾乎所有的醫學國際交流會議或學術訪問者用語都是英語。因此,英語語言能力的重要性和實際應用價值,將隨著護理專業教育國際化標準的進程成為護理人才專業知識的載體和媒介,同時也是工作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已經成為強勢語言,其普及程度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不發達國家是否愿意融入世界主流體系的尺度。為了增強我國醫學人才的國際交流和競爭力,實施雙語教學是必要的,任務是嚴峻的。
專科層次學校是屬于職業教育的范疇,開展雙語教學需要應對一些實際問題:①學生英語基礎不一致,英語水平參差不齊;②專業英語教學的缺失;③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更需要精心組織安排和多學科的配合方可進行。
4.1.1 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醫學各專業之間詞匯紛繁復雜且大多來自拉丁語和希臘語,與學生以往接觸的公共英語構詞法有差異,加之學生沒有專業英語學習和應用的基礎,使得他們對雙語實驗課堂專業英語實際應用產生畏難心理。
4.1.2 加強英語語言能力訓練
我國是一個單語國家,沒有必須使用英語進行思維的壓力,也沒有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需要,在英語思維能力形成的中學階段,第二語言的環境也不具備,學生除了在學校的課堂上,少有其他機會能接觸到英語。現實中,英語聽力、口語表達和專業英語詞匯是開展雙語教學幾大障礙。因此,在語言能力訓練課中,首先,要求英語專職任課教師精心設計一些與醫療服務相關的場景,把英語語言習慣表達方式與醫學專業詞匯融為一體,讓學生體會如何恰當的使用它們才能達到有效溝通;其次,開展各種形式的與專業英語詞匯應用相關的專題辯論,訓練學生在即興場景中組織語言和表達意見的能力;第三,教師還要鼓勵有一定英語水平的學生參加校外英語口語的競賽,可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進行訓練,在校內進行預賽選拔,讓每個學生有機會參與,克服學生在課堂交流中怯場的心理。在開展雙語教學前一學期,提前對學生英語聽力和口語以及專業英語閱讀等進行強化訓練,盡可能為學生創建輕松愉快、與實際應用相關的第二語言環境,使學生不僅在英語課堂中接觸英語,課后也有適當的語言訓練任務,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參與雙語教學的信心。
4.1.3 充實和加強專業英語詞匯
除少數對外合作學校,一般專科層次醫學院校不開設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可根據開展雙語教學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詞匯和術語的實際需求,針對學生需要編寫專業英語詞匯教輔材料,分兩個部分:一個部分為完成雙語教學實際任務所必須掌握的專業詞匯;另一部分是藥理學及相關專業化學的詞匯,為拓展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力有選擇的學習。同時,組織學生閱讀一些專業英語相關內容的文章以及發表的醫學生命科學論文,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熟悉學科領域的發展方向、書寫格式和表達方式。
大專學校雙語師資的缺乏已經成為制約雙語教學的重要因素,已引起廣泛關注。好的雙語教師是雙語教學的前提,而大多數教師大都是單科型,英語教師很難勝任專業課教學[5],專業課教師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又普遍一般。因此,需要多種形式開展繼續教育。
4.2.1 對在職教師進行“目標任務型”培訓
對現有學歷較高和英語程度較好專業課教師進行帶有目標和任務的英語培訓,持考試合格證者上崗。由于我國沒有專門的雙語師資培訓學校和雙語師資認證標準,因此,選擇恰當的目標任務(英語語言水平考試)是必要的,如英國的雅思考試或美國托福考試,這是對雙語師資培訓“投入與產出”的一種考量方式。其一,雙語教師應該學習原汁原味的英語,其聽說讀寫學習內容要更符合英語語境中的習慣,找到自己多年英語的弱項,會對教師英語思維形成和口語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其二,增強學習的實效性,從多年英語學習培訓經歷,大都能通過各種學歷認證所要求的英語考試,甚至高級別的國內英語考試,卻不能進行有效的英文溝通[6],出現所謂的“高考試分數,低應用能力”的“高分低能”現象。筆者認為選擇恰當英語考試為目標的任務培訓策略,可避免“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輕實用”傳統英語學習方式,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對于有條件的學校,到國外相關專業進行培訓,國外良好的第二語言環境和生存壓力,是提高學習效率最好的方式。
4.2.2 充分利用留學歸國者資源
隨著醫學類大專院校出國訪問學者增多,他們不僅具有相關專業的工作經歷,能講流利的外語,而且掌握了一些國際上醫學領域的前沿信息知識和操作技術,他們是最理想和最具潛力的雙語教學執行者。
4.2.3 引進外籍教師
對專業課外籍教師,可安排專業課程進行定期、一定學時數量的授課,這樣可同時引入一些不同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拓展“教與學”的視野。同時,適當的壓力可轉化為學生學習動力,增強他們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作為雙語教學主講教師,經歷上述“目標任務型”英語培訓過程后,將會大大縮短在國外留學期間適應專業課學習和接受科研任務的語言調適期。隨著教育國際化對我國雙語教學發展的推進,統一的“雙語學科教學體系”將會醞釀成熟,雙語教師來源正規化、培訓專業化、認證權威化的局面將逐漸形成。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中,護理教育起步較晚,且生源狀況不夠理想。目前,除了國內少數發達地區,大專護理專業開展雙語教學的院校鑒于師資力量的限制、生源素質參差不齊、教材選擇范圍小等因素大多處于初級階段,即基于試點課程的雙語教學探索期。因此,雙語教學內容的恰當選擇是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應遵循“由易到難,由實驗課到理論課”按照扎實穩步原則開展過渡,選擇教學內容相對簡單易行的實驗課入手,可以使雙語教學的實施更有效益。
4.3.1 理論課專業知識支持
學生通過專業課理論學習后,對學科專業的原理和方法有一定的背景知識,適應實驗課雙語教學的周期可大大縮短,接受實驗課雙語教學的能力則會明顯提高。
4.3.2 教學效果可考核性強
開展實驗課雙語教學是以操作技能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條理性強、步驟清晰,操作技能練習占了課程較大。例如,學生可通過操作邊練邊講,而教師則有更多機會與學生互動交流,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作出課中及時的調整,課后補充和總結教學經驗,為逐步過渡到開展理論課雙語教學打下基礎。
教材不僅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工具,也是發展學生能力的綜合材料,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教材編寫難易程度的定位對學生的學習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目前,國內正式出版的針對專科層次護理專業教學的雙語教材很少。護理教育源于英國,屬于職業教育的范疇,與我國專科層次教育水平相當。比較國內外教材,許多知識點是相似的內容,尤其是操作技能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國外教材在系統性、人文關懷、患者心理研究方面更全面,可讓我們引進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而國內教材更符合我國護理人才培養。因此,可采用剪輯加翻譯的形式,撰寫符合我國專科層次學生的教材,繼而在實踐中完善教材建設。
筆者參與的課題組通過探索和實踐,結合大專護理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英語語言水平和實際應用能力,撰寫出符合云南省大專學生綜合學力的《護理專業藥理學實驗課雙語教材》。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注重科學性、實用性、可操作性,避免過多較難的原理描述,刪繁就簡,條理清晰,避免學生偏離藥理學實驗課要求范疇,誤入藥理學專業課雙語教學或專業課英語教學的誤區。在語言應用方面:聘請英語專職教師進行語法、修辭等方面的指導,專業內容英語規范表達方面,聘請了專業人員進行指正,使教材的英語表達更趨符合科學論文書寫的國際慣例,為護理專業雙語教學積累了重要經驗。
[1]王斌華.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0,1.
[2]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
[3]陽雨君.試論醫學雙語教學[J].高教論壇,2006,1:79-81.
[4]周 翔.艱難的起步 有益的嘗試[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2,(17):538.
[5]李 萍,夏新娟.大學雙語教學探討[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科版),2002,2(3):77.
[6]何紅姑,姜小鷹,徐文體.醫學與本科生雙語教學的實踐及評估[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