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瑾,沈偉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針灸學校,四川成都610075)
加強中職護理專業實驗教學
任瑾,沈偉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針灸學校,四川成都610075)
中職;護理專業;實驗教學
中職護理教育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實驗技能和良好職業素質的實用型人才。而實驗教學則是培養臨床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最重要的環節。通過實驗教學,使學生掌握實驗方法和技能,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獨立工作能力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因此,中職護理教育必須加強實驗教學。
良好的實驗室設施是學習和提高護理技能的基礎。學校應盡量模擬醫院實際工作場景,建設各種功能實驗室,如多媒體示教室、手術室、護士辦公室、治療室、ICU、模擬病房等;配備先進的護理教學模型和儀器,如管道化吸氧和吸痰裝置、多功能心肺復蘇模擬人、呼吸機、心電監護儀、注射泵、輸液泵、觸摸屏等,使實驗教學滿足臨床護理發展需要。
根據中職護理教育目標,教學目標要細化、明確,具有可操作性。在認真研究護理實驗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抓住每堂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制定詳細的課堂教學目標。
本著實用性、銜接性和針對性原則,合理安排實驗教學內容。在制訂授課計劃時,教師可靈活安排授課順序,如將無菌技術等基礎操作安排在前面。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精心準備,在熟悉教學大綱和課程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反復研讀教材,根據學科內在規律和必要聯系,合理銜接各項實驗操作。
實行嚴格的、科學的、標準化訓練,必須統一操作過程及技能要領,并要求教師規范示教。同時,給每位學生發放護理實驗操作標準手冊,內容包括每項操作的目的、要求、用物準備、操作流程、評分標準、注意事項及重點、難點提示,以便學生操作時自評、互評和測評[1]。
每學期開學前由課程負責人申報,實驗管理人員在實驗中心統一管理下配備所需物品,并定期更新實驗設備及物品。
調動學生積極性和能動性,讓學生參與實驗課物品準備工作,以幫助學生熟悉實驗物品。
情感教學就是通過師生的情感溝通,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合作的過程,促使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揮。中職生學習習慣和能力較差,缺乏學習主動性,要想使教學更有活力與吸引力,必須以情感人、以情動人,通過師生情感交流,產生共鳴。教師若能有效實施情感教育,不但能大大提高實驗教學效果,而且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實驗操作練習中要求學生保持良好姿態,把站、坐、走、下蹲、持治療盤、持病歷卡、書寫等正確姿勢貫穿于護理操作教學全過程,讓學生的儀表端莊穩重,舉止高雅大方,真正懂得職業與形象的協調性,體現南丁格爾所說的護理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2]。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要求護理人員有良好的關懷照護意識。將人文素質教育滲透于教學,可使學生將人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3]。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除要求學生掌握操作技術外,還要使學生在操作中體現關懷照護意識。教師可創設醫患互動場景,讓學生模擬病人和護士,使之充分體驗護理工作。
根據不同實驗內容運用不同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操作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4.3.1 案例分析式教學法 案例分析法通過設置懸念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興趣,加深其對基礎護理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使學生的理論知識、護理技能同步提高,并且突出“以病人為中心”整體護理理念。
4.3.2 角色扮演教學法 大多數護理操作,如各種注射法、靜脈輸液、頭發護理等可采取角色扮演教學法。角色扮演增強了護理實驗趣味性,使學生既能感受到護士的責任,又能體驗病人感受,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
4.3.3 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的優點在于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項目教學法要求學生先自學,力求弄懂操作的每一環節、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從而提高整體素質,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
4.3.4 “五勤教學法” 為充分調動學生實驗練習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練習,可在實驗練習過程中推行“五勤教學法”,即勤提問、勤講授、勤演練、勤反饋、勤記錄[4]。勤提問即在操作過程中教師以提問方式使學生明白要做什么、怎樣做,要學什么、怎樣學;勤講授即定期聘請臨床經驗豐富的護士為學生講授醫院臨床護理新知識;勤演練即增加學生練習的學時數,并設計各種情況下的護理措施;勤反饋即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學生感受,解決其學習中的困難;勤記錄即實驗操作后讓學生書寫小結、操作經驗、心得體會,由教師指導學生總結,記錄主要收獲和不足。
可改變傳統的統一考試、教師單方面評價方式,嘗試運用多種途徑、多向交流的方法,對學生操作能力進行考核及評價。
自我評價是一種很重要的評價手段。教學中,每堂實驗課均可設置明確的教學能力目標,每次護理操作結束后,學生對整個操作過程進行定性與定量評價,為自己評定成績,以便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學生通過模擬護患、情境體驗后互相給予評價。這種評價方式使學生不僅從操作者角度進行評價,而且能從病人角度進行評價,促使學生提高實驗技能。
教師根據學生操作演示、實驗報告完成情況對學生及時進行評價。在操作考核時,按照統一評分標準進行定量評價。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以便學生根據教師評價發現操作中的不足之處,利于在以后操作練習中及時改正。
技能學習的速度一般較慢,需要大量練習。受教學課時限制,僅靠課堂教學難以提高學生實驗能力及綜合素質。為此,要充分發揮第二課堂作用,開放護理操作室,為學生操作訓練創造條件。
利用“5·12”護士節等節日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將護理相關操作競賽穿插其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娛樂和競爭中學習交流,既活躍了學生課余生活,也達到了加強學生專業思想和操作技能的目的。
總之,實驗教學在護理專業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學校護理教育和臨床護理實踐的橋梁[5]。除了需要完善的實驗設施和設備外,還需要教師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過硬的實踐能力及先進的教學技巧。只有把技能訓練作為教學重點,把培養和提高學生能力作為最終目標,將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作為培養宗旨,才能培養出實用型護理人才。
[1]姜文莉,吳永琴,高歌心.模擬病房護理學基礎技能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改革[J].護理研究,2006,20(6A):1491~1492.
[2]陳維英.基礎護理學[M].第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3]江智霞,張詠眉,彭景俊,等.學生社會化過程中人文素質形成的教學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1):42~43.
[4]王霞,陳鵬,崔莉.“五勤”臨床教學法在提高學生業務能力方面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5,19(2A):273~274.
[5]周銀玲,宋麗華.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2005,6(2):82.
G420
B
1671-1246(2011)05-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