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芳,胡力進
(1.昆山市紅十字會血站,江蘇 昆山 215300;2.蘇州市中心血站,江蘇 蘇州 215006)
2010年,我國不少省會城市相繼出現了采血困難、血液偏型或血庫告急的情況,有的城市甚至啟動二級預警。“血荒”一度成為諸多媒體關注的焦點。為此,衛生部主要負責人帶頭無償獻血。在各方的關注與努力下,不少地方的“血荒”得到了緩解。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人們擔心,今后還會不會再發生“血荒”?為避免“血荒”再次發生,我們必須反思在過去開展健康知識普及以及無償獻血公益性宣傳上的缺位與不足,消除公眾的疑惑,使更多的公眾自覺加入到無償獻血隊伍中來。
最近幾年,隨著我國各地醫療保障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口的老齡化和疾病譜的改變,使臨床用血需求量逐年攀升,基本上每年都要以15%的速度在增長。有些地方獻血人群過于單一,過度依賴外來務工者和大學生等流動人群,這些人的遷徙對所在地臨床用血的供給會造成直接影響。當采血量低于用血量的時候,供需就失去平衡,就會出現用血緊張,如果缺口比較大,就會出現“血荒”。
因此,分析“血荒”發生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公眾的獻血參與意識[1]。WHO預測,為滿足對輸血的基本需求,每千人口中獻血至少應達到10人。根據WHOGDBS2010年的調查報告,發達國家每千人口獻血率為45.2人,中等和不發達國家千人口獻血率分別為10.1和3.6。而我國人口的平均獻血率僅為 0.84%[2]。我國公民的獻血率為何這么低?又是哪些因素阻礙了人們獻血的積極性呢?公眾的疑慮主要有三點:一是認為獻血不安全,擔心感染疾病;二是認為獻血會傷元氣,擔憂健康會受影響;三是認為“獻血無償,用血有償”的規定不合理,懷疑自己的愛心被人牟利。由此可見,“血荒”的發生,暴露了我國科學知識與健康知識普及以及開展無償獻血公益性宣傳的低效與失靈,即健康知識缺乏針對性,公益性宣傳僅僅停留在空喊口號標語或一兩句廣告詞上,不能緊隨公眾關注的熱點,釋疑解惑。因此,加大對血液知識的普及和無償獻血公益性宣傳的力度,顯得尤為重要[3]。
針對公眾的主要疑惑,當前在開展科普及公益性宣傳方面,著重點應放在以下方面:
有許多人擔心,獻血會得上傳染病。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對采血過程中所使用的醫療用品的衛生情況不甚了解;二是通過以往媒體宣傳,知道有因非法采血造成“艾滋病村”等情況發生。如今,賣血雖已成為歷史,但其負面影響依然存在。中央電視臺《新聞 1+1》欄目組對公眾隨機抽樣調查顯示,在沒有參加過獻血的市民中,有 40%的人擔心獻血不安全。這說明,醫務人員眼中的常識問題,公眾未必人人皆知。有時恰恰是最基本的問題,卻因從未得到過有效解釋,反而成為制約公眾行為的最大障礙。因此,當務之急有必要通過各種媒介,普及獻血的相關知識。
我國實行的是無償獻血制度,從源頭上確保了血液安全,保障獻血者和用血者身體健康。國家對采供血機構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和質量標準,衛生行政部門定期進行嚴格督查。目前我國各家血站的工作人員必須經過全國采供血機構上崗培訓,考試合格者才能上崗。血站所使用的針頭和采血器材均為國家合格企業生產、且為經過嚴格滅菌消毒的一次性無菌物品,不可能感染疾病;采集血液完畢后針頭當場去掉,廢棄的用品交專門的醫用垃圾處理機構進行無害化處理,更不存在重復使用和交叉感染的可能;而且獻血車和獻血屋每天都會進行嚴格消毒,采血環境符合衛生標準。只要獻血者在正規采血機構獻血,是絕不會感染疾病的。其實,獻血與健康體檢時的抽血化驗本質相同,是非常安全的。
獻血傷元氣源自于江浙滬一帶民間流傳著一種錯誤的觀念。把血液看得十分寶貴,尤其是把男人的血液看得尤為金貴,認為“十滴髓生一滴血,十滴血生一滴精”、“損失精液,大傷元氣”。所以宣揚只有“藏而不泄”,才能使人健康,延年益壽。這也是影響無償獻血征募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血液的組成和血細胞的生理功能來看,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漿約占血液的 55%,是水、糖、脂肪、蛋白質、鉀鹽和鈣鹽的混合物;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組成血液的另外 45%。人體內的血液量大約是體重的8%。正常狀況下80%的血液在心臟和血管里循環流動,維持身體正常的生理需要,而另外的20%則儲存在肝、脾等內臟器官里。正常的紅血球在血漿中約有120天壽命。因此,即使沒有獻血,機體每時每刻也有許多血細胞衰亡,另外又有好多新生細胞生成,以維持機體新陳代謝的平衡。一次獻血 200毫升~400毫升,只占總血量的 5%~10%,再加上抽出的是外周血管的血,人體會自動地將后備的血液釋放到血管中,保持恒定的血容量。人們獻血后,會刺激造血功能,加快血細胞再生,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液流速加快,腦血流量也隨之增加,供氧加大,人會感到身體輕松,頭腦清醒。近年來,我國醫學專家研究證明:定期適量獻血,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對減少心腦血管病(如冠心病等)的發生,具有積極的預防作用。鐵質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如果人體內鐵含量過高,則會引發腫瘤或心血管疾病,定期獻血能降低體內鐵的蓄積量。《國際癌癥》雜志報道:獻血可減少癌癥的發病率。因此,適量定期獻血不但無礙健康,反而會使人更加健康、長壽。
一些人有這樣的疑問:獻血是無償獻的,怎么到患者輸血的時候,卻要付費?這種觀點之所以流行,主要是因為國家從未正式公布過采供血的成本。因此,要加強血站的信息公開,增強醫院、用血機構透明度,讓公眾明明白白地獻血,用血者明明白白地用血。
無償獻血是公益活動,是一種愛心付出,血液是無價之寶。200毫升紅細胞血液的定價是210元,這個價格是國家物價管理部門根據各地實際情況確定的統一標準。但實際上,一袋血的成本遠高于這個價格。血液從采集到檢驗再到出庫等過程,要經過很多工序,隱含著很多成本。為確保血液安全,國家規定對每袋血都必須進行轉氨酶、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螺旋體和艾滋病病毒以及血型等項目初、復兩次檢測。病人用血時所付的費用,僅為采血袋、檢驗試劑等的部分成本費。如果你沒有獻血,就要負擔這袋血液的成本費用。但如果你獻過血,根據《江蘇省獻血條例》的規定,你就可以享受“獻一還三”的用血免費政策;如果你獻夠800ml,則可以享受終身免費用血政策。同時,你的配偶、父母及子女可以免費使用你所獻血液的等量用血。我國無償獻血制度已經實施了十三年,目前已到了臨床用血免費返還的階段。在蘇州,每年用于免費用血的返還金額都在100萬元以上,這其中又以家庭成員免費用血為主,充分體現了“一人獻血,全家受益”所帶來的實惠。由此可見,血站和醫院收取的臨床用血費用,僅是部分運行的成本,而非血液本身的價格,血站和醫院不存在以血牟利之說。
[1]鮑自謙.影響獻血志愿者獻血深層次原因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0,23(增刊):19.
[2]朱永明.血液安全 — WH0的觀點[J].中國輸血雜志,2010,23(10):760-761.
[3]陳旭東.固定無償獻血隊伍的建立與思考[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6):5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