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增才
(膠南市第一中學 語文組,山東 膠南 266400)
語文教學是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如何真正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我認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發揚民主精神,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下面,我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來分析如何在課堂教學的不同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凡事預則立,無預則廢”。學生只有對一篇課文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熟悉教材內容,聽課時才會有的放矢。然而,不少語文老師在指導學生如何預習時通常的做法是先讓學生朗讀課文,然后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這種做法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實質上并沒有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學生好像只是在被動地尋找答案,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才去預習——這樣被動學習的效果顯然是欠佳的。
針對這種情況,有的老師設置了評比活動,每當預習課文時,便讓學生每人出一個問題。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的思考,但這種思考仍然是被動的,學生只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而去思考。
而“最佳問題獎”則解決了學生被動思考的問題,鼓勵學生認真預習課文,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并且適當給予小小的獎勵(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結合,或者是一支筆、幾張白紙、幾支筆心,或者是幾句鼓舞人心的話語,或者是一個動作、一個微笑的眼神),獎給那些最肯動腦子想問題的同學。獎勵雖小,但是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預習的積極性。“最佳問題獎”的設置,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預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獲得了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實踐證明:課前幾分鐘之內,很多學生往往還沉浸于上堂課的內容,還有的同學因為上一堂課遭到老師的批評等原因而心情沮喪。針對這種情況,如何使學生快速進入語文學習狀態,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在實踐中,我采取了“課前一分鐘演講”的方法。具體是這樣做的:在每一堂課之前,都讓一個同學進行一分鐘的演講。內容可以自由選擇,可以是歷史名著,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個人心得。演講要求用普通話,盡量脫稿。在學生演講完畢后,我及時指出優缺點,或適當說一些鼓勵的話語。通過近三年的堅持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都有了顯著的提高,課前準備充分了,聽課的興趣也變得濃厚了。
課前演講打破了一般的導入方式,使學生在充分參與的情況下迅速進入課堂,而且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課前演講的內容可以多種多樣,教師要恰當地引導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寫出來、表達出來。同時,教師還要帶領學生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鼓勵學生有耐心。
課前演講作為一種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方式,并不是孤立的。語文教師可以適當地加以引導,比如可以和獎勵掛鉤,以周為單位或者以月為單位,讓同學們評出演講冠軍??傊?,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方法,主要目的都是使學生從上一堂課的內容中轉移到本堂課中來,同時相應地提高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以錢夢龍為代表的教育家們認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何在上課時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呢?
首要的是在講解內容方面要啟發同學思考,留有余地。針對每一篇課文的學習,關鍵在于設計適當的問題或者由學生提出一定的問題,然后由師生討論,共同解決。課堂導入的方法可以靈活多變??梢圆捎糜懻撌?、演講式、講故事或者是幾種方法的綜合運用。
對課文內容的分析要透徹,對問題的提出要恰到好處。如講解《我與地壇》,在分析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你能不能用一句話表達你的理解,或者一句詩、一首歌、一篇文章、你能不能寫一些你的親身感受?”
提出問題后,我讓同學們分組討論,結果答案十分精彩:
從一句話的角度,有的概括為兒行千里母擔憂,有的概括為母愛是偉大的,母親日日夜夜為我們操心……
從一首詩的角度,有的概括為《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從一首歌的角度,有的想到了《媽媽的吻》,有的想到了《媽媽,再愛我一次》,還有的想到了電影《少年犯》的主題歌……
從一篇文章的角度,有的同學想到了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有的聯想到了《背影》,還有的干脆寫出了讀后感……
課后,同學們都說這堂課特別生動,激發起了他們的濃厚的學習興趣。
此外,還要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要注意板書的設計巧妙合理、語言的風趣幽默嘹亮,甚至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令學生感動不已。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更加注意自己的行為,不僅要講好課,而且要做好人,更要成為學生的表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博得學生的擁護,才能使他們對語文學習真正產生興趣。同時,還要多給學生一些鼓勵的話語,以激勵他們不斷進步。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語文要不斷學習,更要不斷鞏固強化。
針對所學課文中的知識點,我認為應該采取“先死后活”的方法。所謂“死”,就是要將知識牢牢記?。凰^“活”,就是要在掌握知識點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復習與運用,達到靈活掌握和運用的目的。
對于“死”,復旦大學附中的黃玉峰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死記硬背有什么不好?在記憶力特別旺盛的青年時代,就要死死地記一些,硬硬地背一些。這就是語文基礎,這就是本錢?!钡拇_如此,對于那些優美的語段、詩歌、散文和重要的知識點,教師就應該讓學生牢牢地掌握。
當然,死中可以求活,在要求學生背誦知識點或語段時,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如默寫、同桌互相提問,還可以開展背誦比賽,以此來激發學生背誦的興趣。
死中可以求活,教師在讓學生復習知識點時,可以讓學生設計題目,然后交流作答。請看廣東優秀教師陸影梅創立的“創意作業”。陸老師在復習時,讓學生圍繞課文字詞句篇等談自己的理解、分析、延伸等,形式不拘,鼓勵、獨立見解,訓練創意思維。對于創意作業,同學們的積極性非常高。交上來的作業五花八門,有的同學談了自己的讀書體會,有的談了自己的學習心得,更有的同學用圖示概括課文內容,有的續寫課文,有的將課文內容分成幾方面,寫成歌詞,套用流行歌曲曲調,以便記憶。
陸影梅的創意作業是復習中 “死中求活”的典型代表,這種復習方法能夠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能夠讓學生深入文章的細節,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學生復習的積極性。
考試,從某種角度說,是檢驗學生某一階段學習成果的標準和尺度。語文教師應該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參與考試的積極性。
由于某些原因,學生可能在某一次考試中成績不理想,這就可能使其產生沮喪等不良情緒。我在實踐中采取了新的考試方法——二次考試法:若一次考試不理想,學生就可以自由報名參加二次考試。
這種二次考試的方法的確很好,它可以使學生更有效地在更短的時間內查漏補缺,可以使學生培養不怕輸的精神,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總結經驗教訓。
總之,預習、課前、上課、復習、考試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五個環節,教師應該采取靈活的方式,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真正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