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卸紅
(浙江大學,浙江 杭州310028)
高校大學生職前教育工作研究
胡卸紅
(浙江大學,浙江 杭州310028)
大學生就業已成為當前政府需要重點關切的民生問題。大學生就業是大學生個人、家庭、高校、社會四位一體的工程。高校如何有效提升大學生就業率,做好科學就業的準備教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本文就大學生職前教育工作進行了相關研究。
大學生就業問題 職前教育工作 具體實施建議
近年來,國家政府越來越關注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和就業工作,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這些政策法規的出臺對于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和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的推進,提出了更高更具體的要求。面對2008年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2009年以來的經濟低靡,大學生就業形勢猶如雪上加霜,大學生就業的冬天已提早來臨,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迫在眉睫。大學生就業困難是由各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其中,大學生職前教育工作的不足也是一個方面。
大學生職前教育是指大學生在畢業前以積極就業為目的,接受各種系統的職業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教育。大學生職前教育主要分為兩大塊內容,一是綜合性、常規性、規范性職業技能教育;二是面向既定職業領域的專業技能教育。
綜合性、常規性、規范性職業技能教育目前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大學生就業面試及禮儀知識指導等,面向既定職業領域的專業技能教育主要有職業培訓、職業資格培訓、職業資格考證等。
目前,各國高校都不同程度地開展職前教育。以就業指導為例。就業指導最早開始于美國,美國高校就業指導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尤其是通過就業教育指導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健康發展和職業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的發展。美國高校的就業指導是一項專業化的工作,它依據心理學、職業社會教育學的原則,對學生的個性特征加以分析、判斷、咨詢,幫助學生實現思想自我認識與自我價值。大學生就業指導能使學生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個性特征、職業傾向,發展職業能力,幫助學生確定專業方向和就業目標,并開展求職技能培訓,指導學生參加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為用人單位來校招聘大學生服務,舉辦校園招聘和面試活動等。另外,美國的大學很早就意識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早在1947年哈佛大學就開始了創業教育,斯坦福大學的創業教育也從1949年起就開始了。
日本學校不僅為學生提供各種就業信息、就業講座,而根據社會之變化情況預測職業前景,并進行市場分析。同時,通過對學生的心理測試,發現學生的愛好興趣和潛在的學習、工作才能,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特點,并向用人單位推薦畢業生。
據統計,我國90%以上的高校都開設了就業指導課,課程內容涉及就業政策、就業信息、就業觀念、就業技巧、就業心理、就業過程中問題分析等諸多方面,對幫助學生了解和適應“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畢業生就業制度,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掌握必要的就業技巧,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根據目前不少畢業生就業前迷茫、就業后頻繁跳槽等現象,部分高校指導學生從入學就開始做好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盡早根據人生目標和市場需求找準自己的崗位定向,并有針對性地進行相關知識的補充和能力的培養,使畢業生的就業更具有針對性。
職前教育網絡學堂針對學生在職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從不同層面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每位學生可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進行課程學習的有效組合,也可以結合自身對職前教育的不同需求和自身目標,根據自己的學習時間交由系統幫助提供一套個性化學習課程,做到最優化的科學課程計劃管理。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有近300所高校引進該學堂并成功應用,其中包括98%的“985高校”和80%的“211工程院校”,且一致受到好評。
一方面,大學生就業難,另一方面,企業希望招聘職業素質高的大學生。各種職業培訓、職業資格培訓與考證等紛紛進入高校,彌補了這個空白點。目前,例如教師資格證書、會計資格證書、律師資格證書(司法考試)、心理咨詢師、報關員考試、企業培訓師、電子商務師等報名異常火爆。
目前,大學生職前教育意識相對比較薄弱,一部分學生認為學好學校的課程知識就足夠了,對就業指導、職業培訓等不屑一顧。但是嚴峻的就業形勢告訴我們,僅有專業的理論知識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當中立于不敗之地的。大學生不僅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而且要經過系統的職前教育,才能更具有競爭力而找到合適的工作。因此,必須轉變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盡快樹立起職前教育意識,讓學生意識到職前教育是就業工作的一個必須環節,也是提升大學生自身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能力的一條必經之路。
目前,雖然各個高校都或多或少對學生進行某些方面的就業指導,但是高校并沒有建立一整套系統的職前教育系統。這樣,學生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得到了加強,而不能整體提高就業能力。做好大學生職前教育,高校可以根據大學生職前教育綜合性、常規性、規范性職業技能教育和面向既定職業領域的專業技能教育兩塊內容,建立完整的職前教育體系,完善學校的指導功能,培養理論水平高、實踐操作能力強和專業技能過硬的全能大學生。
大學生職前教育體系應根據學生的就業方向來進行分類設置,比如按照用人單位性質可以分為企業類、政府機關類、外貿類、自主創業類等;按照用人單位行業性質可以分為金融類、管理類、教育類、文藝類等。這樣會使職前教育體系更具有針對性,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強化教育效果并提高學生學習的實用性。
實踐教學是大學生職前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應該尋找多種途徑來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實踐教學環節要適應社會發展,與經濟形勢接軌。首先,可以增加大學生參觀考察、就業實訓、見習等實踐環節,使學生接觸社會、深入用人單位,了解社會實際,增強感性認識,培養實踐能力,使他們的職業選擇順應時代的要求,符合社會的需要。其次,可以積極開展各種交流活動。例如,邀請社會知名人士、先進典型或成功校友來校作報告、辦講座,組織剛剛畢業的學生與在校生進行交流與對話等,實現典型示范,發揮朋輩的指導與教育優勢。再次,可以發揮學生社團等校園文化載體的教育功能。通過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語言交際能力和團體合作精神。
大學生職前教育也包括參加社會上的各種職業培訓機構進行再教育。不過,職業培訓機構與受訓學員是一種消費和服務的關系,它是非指令性的,因此受訓學員有權力選擇任何一所職業培訓機構。而一所職業培訓機構要想有長足的發展,就必須加強自身建設,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把好質量關,把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作為首要目標;其次要根據勞動力市場的用人供求信息,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再次要加強與各類單位、企業的交流合作,便于建立實踐基地,為培訓學員推薦工作等;最后要設計和開發職業培訓機構的其他服務項目。
在當前形勢下做好大學生職前教育,重中之重、當務之急是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相對穩定,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一方面,通過引進高水平的專業人才,專職從事教學工作,另一方面,邀請各方面的專業人士、成功人士、人力資源部負責人等作為兼職教師,進行專題講座。更重要的是加強對現有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教師 (包括就業指導中心老師、負責就業工作的思政輔導員及職業培訓機構教師等)進行系統培訓,鼓勵和要求他們參加職業指導師資格考試并取得證書。
此外,還應該設立一個學生就業推薦中心,根據就業市場的需要,搜集就業信息,然后根據不同就業方向推薦學生就業,直接向就業市場輸送合適的人才。
大學生就業已成為當前政府需要重點關切的民生問題。我們應該密切關注大學生就業問題,盡快建立起分類別、多渠道、多形式、重實效的大學生職前教育新體系,做好大學生職前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彌補大學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之間的空白點,既讓大學生找到合適的崗位,又讓用人單位找到合適的人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1] 鄭虹.對新時期大學生就業教育的思考.遼寧教育研究,2007,(03).
[2] 王浩.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改革探討.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14).
[3] 吳洪偉,應方淦.丹麥青年職前教育述要.職教通訊,2007,(01).
[4] 馬繼權,盤永才.我國職業教育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中國科技信息,2008,(01).
[5] 大學生職前培訓越發熱門.校園心理,2008,(03).
[6] 趙曉紅.對民辦職業機構現狀及發展的若干思考.職業技術,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