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縣上塘中學,浙江 永嘉 325100)
張良智
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要繼續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薄吧鐣髁x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面對當今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重要因素的新形勢,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著眼于提高民族素質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胡錦濤同志有關中國先進文化建設的精辟論述,深刻闡發了黨始終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重要意義。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先進文化建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先進文化建設應該如何面對全球化的沖擊,又如何進行先進文化的建設,都是我們所關心的。
“全球化”一詞已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術語,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都面臨著全球化的趨勢。我國在加入WTO后,先進文化的建設也同樣面臨全球化的趨勢。
1.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先進文化建設的主流。21世紀的人類社會,雖然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矛盾,但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題,也是當前世界各國先進文化建設的最大時代背景。應該說,人類對和平與發展的共同認識本身就是人類文明的巨大進步。和平與發展的主題為我國先進文化建設提供了基本框架,也成為世界各國先進文化建設的主流,這個框架為人類先進文化建設的多樣化提供了融合、交流、相互促進和發展的廣闊空間。和平與發展給經濟全球化提供了條件,也給世界各國先進文化建設開辟了嶄新的領域。
2.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給世界各國先進文化建設帶來了新的變革。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是全球化的重要標志,它正在迅速地改變著全球的生存方式。以計算機的應用,物質科學和生命科學的突破,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納米技術、克隆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代表,科學技術已成為人類社會變革與發展的主導力量。人類對于自身更為深刻的認識,將有更大的自由把握;對于自己的命運,將有更多的機會思考??茖W技術突飛猛進所衍生出來的新文化、新知識、新方法,極大地提高了我們認識世界的能力,給人類先進文化建設帶來了觀念的沖擊與變革。
3.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使人類先進文化建設具有先導性作用進一步體現。經濟全球化把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活動、生產活動納入到統一的體系之中,越來越成為人類共同的實踐活動。人類共同的實踐活動要求共同的規范、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思維方式等共同的精神理念。經濟全球化不僅要求擺脫民族分工和地域性生產,而且必然要求拋棄與之相聯系的地域道德文化的狹隘性。比如,經濟全球化必然會使人們在生態環境、反腐倡廉等方面達成相同或相似的道德規范,因此,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推進,一種世界性的道德規范的出現完全是可能的,這種道德規范更加體現著當今人類的共同利益和要求。
面對全球化的日益發展,中國先進文化建設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并給我國先進文化建設帶來了一系列消極的影響。
1.全球化的發展對我國的意識形態帶來巨大的沖擊。全球化不僅使中國卷入了經濟的全球化,而且使中國的教育卷入了全球化的競爭中。教育全球化的競爭表現為:外國學校通過網絡教育、函授教育等形式向中國提供教育服務,國外辦學機構直接來華辦學、外籍教師來華任教,等等,這在某種程度上使我們更容易吸取人類社會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有利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但是西方的一些文化垃圾、腐朽的道德觀念和生活方式、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和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思潮也由種種渠道滲透到我國,對我國長期構造的意識形態造成巨大的沖擊,不利于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說過,貿易是美國“能夠在全世界推廣美國的核心價值觀的工具”。同時,隨著國外辦學機構來華辦學的增多,資產階級的“民主”和“自由”、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也將不斷在我國傳播開來,特別是西方那種實用主義的功利主義思想在某些高校有抬頭之勢。這種功利主義的思想在我國還不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有可能會扭曲,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2.全球化對我國傳統美德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戰。在不可抗拒的全球化過程中,各種文化的相互融合、撞擊乃至沖突是必然的。西方文化挾其強勢發揮主導影響也是客觀事實。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最大的憂慮不在于被全盤西化,因為這事實上是不可能的。最大的憂慮在于舍本逐末,取其糟粕,棄其精華。西方國家的強盛之道是深深植根于它的歷史文化之中,經過長期演變而形成的,這是其精華。而現在輻射到發展中國家的,甚至被趨之若鶩地吸收的大多卻是糟粕。如社會風氣中的重物輕人、崇富嫌貧、享樂縱欲、急功近利、追求高消費、文化快餐化、審美低俗化,還有日益升級的公開展示暴力,等等,這些為西方自己所詬病的精神墮落表現,卻在發展中國家沉渣泛起,這些以個人主義、物質利益為中心特別對青年一代有吸引力的西方文化的強力擴張極大地影響著我國的注重集體主義、強調集體和家庭作用,以及重義輕利的義利觀和“誠實守信”的人倫觀等傳統美德的繼承和發揚,長此以往,我國傳統道德文化的精華將會喪失其獨特的價值。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和憂慮,這些新問題、新情況迫切要求我們加強思想道德教育。
3.中國先進文化建設尋求發展和穩定局面面臨新的困難。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先進文化建設上奉行“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加強了與世界各國的教育合作和交流。然而在不斷深入的全球化進程中,必然會受到更多的全球性制約。中國面臨眾多發展中國家共同面臨的問題,即中國作為全球化進程中的后來者承受著來自全球化背景的沉重壓力,同時也面臨自身獨特的問題,即中國必須在短時期內實現自身的發展強大,趕上曾經主導、現在依然控制全球化進程的西方國家,自身的發展又需要接受主要由西方國家制訂的國際制度、國際慣例和國際標準。特別是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先進文化建設、發展和穩定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外國可以名正言順地進入我國的教育市場。但是很顯然,中國對此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我國的教育從總體上看還比較封閉,如“工廠化”的培養模式、“科層化”的管理體制、“工具式”的育人方式等比比皆是。其次,我國教育管理方式尚缺乏足夠的靈活性。目前政府的教育管理方式基本上還沒有脫離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管理模式,很難適應全球化的節奏。最后,我國的教育立法特別是有關外國機構來華辦學的立法工作仍比較滯后。因此在上述背景下,我國先進文化建設進程中,宏觀教育的穩定性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宏觀調控的任務相當艱巨。
全球化給我國先進文化建設確實帶來了一系列消極的影響,這是我們必須看到的社會現實。我們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用積極的姿態面對全球化的趨勢,努力為中國先進文化的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1.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先進文化建設中的指導地位。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指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深刻領會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先進文化建設中的指導地位不動搖,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代表,更是全人類共同利益的代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要高舉馬列主義的偉大旗幟,用科學理論去教育、武裝人民群眾的頭腦,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因此,在全球化進程中,要破除腐朽、封建的東西,回歸我國教育的本真性,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先進文化建設中的指導地位不動搖。但是在傳統的道德教育模式中,雖然也非常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但是并沒有將此落實于實踐中,這實際上是遠離人的本性。因此在先進文化建設中要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要理論聯系實際,注重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意義。
2.用科學發展觀加強對傳統美德的批判繼承和創造性發展。傳統美德是當代先進文化建設的基礎和當代先進文化教育的最基本內容。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道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指出:“要在全體人民中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要堅持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社會風尚,深入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加強對青少年的德育培養,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敝袊鴤鹘y美德、民族精神在數千年的發展中積淀了豐厚的內容,形成了完備的體系,并通過大量經書詩文、生活習俗、人物典范等流傳下來,其中有許多雖產生于封建社會,但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族精神的優良傳統,例如“天人合一”、“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抱負,“天下為公”、“先憂后樂”的集體情懷,“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仁愛孝悌”、“謙和好禮”的人倫原理,“見利思義”、“先義后利”的個人價值取向,“誠實守信”、“勤儉廉正”的道德品質,“修身養性”、“慎獨律己”的修養態度;“厚德載物”、和合思想、“仁愛”社會價值取向等都是促進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基礎,是建立一個和諧發展的社會環境所不可缺少的,對于人類社會的和平和發展都具有現實的意義。因此,在先進文化建設中,要加強祖宗文化教育——傳統美德教育。我們要吸取傳統道德文化中的精華,并使之與我國當代先進文化建設實踐需要結合起來,對傳統道德有選擇地加以吸收、改造和發展。
3.用科學發展觀的標準,積極學習和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先進文化建設的成果??v觀人類文化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一種文化絕不能靠排斥其他文化而得到真正的發展;有沒有接受外來文化挑戰的勇氣,有沒有容納外來文化成分的氣魄,能不能吸收和消化新的成分而又不機械搬用、盲目崇外,正是另一種文化有沒有生命力的標志。江澤民同志曾指出:“先進的文化不是故步自封的,而是面向世界的、開放的;不是宗派主義的,而是集人類優秀文化之大成。”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指出:“要著眼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對稱的文化軟實力,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币虼?,我們應在人類的思想文化的寶庫中開闊視野,充實自己,洋為中用,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豐富自己,這是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先進文化建設必須解決好的問題。
[1][德]雅斯貝斯著.鄒進譯.什么是教育.三聯書店.
[2][日]A.J.湯因比.池田大作:《展望21世紀——湯因比與池田大作對話錄》.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
[4]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教育——財富蘊藏中.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5]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10,第1版.
[6]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10,第2版.
[7]楊明.教育全球化對中國意味著什么.教育發展研究,200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