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欽
(河南工業大學 思想政治教育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2)
把握和判定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標準,主要不是教學場所是否“在社會”,而是教學內容是否“在社會”,即是否富含“社會實踐性內涵”。將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完全理解為組織和帶領學生離開課堂,走出校門,開展校外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見習或實習活動,如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公益勞動等,我認為是片面的。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應是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統一,它既可以在課內進行,又可以在課外進行;既可以在校內開展,又可以在校外開展;既可以說,又可以做。概括起來,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可分為課堂實踐教學、校園實踐教學、社會實踐教學三個層次。其中,課堂實踐教學處在第一層次,是整個實踐教學的基礎,校園實踐教學是課堂實踐教學的延續和拓展,社會實踐教學則是課堂實踐教學和校園實踐教學的指向,是最重要的實踐教學形式。但是,由于受到實踐經費、實踐基地和人身安全等因素的制約,社會實踐教學目前很難開展,在這種背景下,靈活多樣又易于組織的課堂實踐教學,在增強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凸顯。[1]
所謂政治理論課堂實踐教學“五位一體”模式,即通過課堂上的讀書報告、調研匯報、自主講解、小組討論、對抗辯論等實踐形式,將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五個方面——“讀、寫、做、講、辯”統一起來,融為一體,以強調教學互動,提升教育目標,適應自主學習要求,增強教學效果。(如下圖)

“五位一體”模式示意圖
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政治理論課為例,來說明高校政治理論課課堂實踐教學新模式的具體應用。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是本科各專業學生開設的政治理論必修課程。在整個課程的教學中,我將它分為三個教學模塊,即專題講解模塊、課堂實踐教學模塊和知識串講模塊。課堂實踐教學模塊共十個計劃學時,可再分為五個功能模塊,分別是:經典導讀模塊、案例分析模塊、心得交流模塊、時事研討模塊、課程總結模塊,這些功能模塊大體上分別對應于政治理論課課堂實踐教學新模式的相應功能:讀、做、講、辯、寫。下面對課堂實踐教學的各功能模塊進行具體說明。
每門政治理論課程都有自己的經典文獻,閱讀這些經典文獻、掌握經典作家對相關問題的直接論述,是學習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方式。從《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程來說,讓學生閱讀一定的經典著作,從某種意義上看,比教師對相關理論的單純講解更有說服力和權威性,也更利于學生掌握和接受。然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經典著作數量巨大,學生缺少相關的理論背景,以及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做保證,自己學習經典原著事實上存在很大困難,這些情況決定了學生學習經典著作的方式——導讀,即由教師選擇一些與課程關聯程度較緊密、內容和篇幅適當的著作,并將著作原文在開學之初介紹給學生,讓他們提前進行閱讀和查閱相關資料,對經典文本形成自己的初步理解,然后在教學計劃規定的時間,由教師進行導讀講解。這樣,學員對經典原著的理解就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這學期我選擇的經典著作是《鄧小平文選》第三卷。這篇著作內容很廣泛,但并不艱深,我選擇了關于市場經濟、改革開放、香港問題的章節,通過前期的閱讀準備,學生對這些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對于那些不理解的內容作為問題保留下來,等待老師導讀講解。我在學生中做了一個小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經典著作存在著一種既期盼又畏懼的心理:一方面他們渴望接受經典著作的熏陶,臣服于經典著作的權威力量,但往往又畏懼經典原著的艱深難懂。另一方面通過經典導讀,幫助學生理解經典原著的內容,消除對經典原著的畏懼心理,體會經典原著的理論魅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理論思維水平,具有十分明顯的效果。
案例是指可以引入課堂并對之進行分析的典型案件或事例。案例既可以是真實發生的事例,又可以是虛擬的藝術典型。一般來說,案例教學法被認為是管理學、法學等學科常用而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將案例教學法引入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之中,同樣卓有成效。在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不僅可以使抽象深奧的理論得到直觀生動的理解,而且可以鼓勵學員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使他們在注重知識學習的同時更注重能力的培養。
我選擇的教學案例是電影《走近毛澤東》。該片首次把毛澤東同志既是一代偉人又是性情中人的一面展示出來,精練地涵蓋毛澤東的一生,把其性格特點、人格魅力表現得淋漓盡致,又把毛澤東的思想和艱辛的探索過程概括得非常精彩。很多學生反映看完電影后內心深處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走近了偉人的信仰,也走近了自己的信仰。在案例分析模塊中,我并不告訴學生任何結論,而是讓學生在我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思考,自己得出結論。在這種對案例的欣賞、分析和思考中,學生們直觀地把握了理論與人物、理論與現實之間的生動聯系。
這里的心得交流,特指學生的讀書心得交流。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地讀過一些書,雖然不同的人所讀書籍的內容和多少各不相同。很多情況下,我們對某些書僅止于讀過而已,書的內容和意義,以及它對我們的影響,我們很少去思考和總結。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興趣,提高思想表達能力,我在課堂實踐教學中設置了“心得交流模塊”,即讓學生梳理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一本書,寫出心得體會,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
從實施的具體情況來看,學生對讀書心得交流這種課堂實踐教學模塊非常感興趣,他們對此進行了充分的準備,發言十分踴躍積極,雖然難免存在表述欠準確、邏輯欠嚴密、語言欠流暢等問題,但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均能較為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并與其他同學進行有效的交流。
心得交流模塊所實現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對于學生個人來說,讀書心得交流可以培養讀書的興趣和習慣,激發對所讀書籍的內容和意義進行總結和思考,從而使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得到訓練;對于學生集體來說,交流可以融洽學生集體的氛圍,和諧人際關系,增加彼此的認同感和親近感,促進整個集體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生成和增強。
政治理論教學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針對性和實效性是政治理論教學的生命和靈魂,讓學生了解黨的方針政策、關注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及社會熱點,及時把握學生關于上述問題的觀點和看法,是加強政治理論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重要途徑。在課堂實踐教學模式中設置“時事研討模塊”,讓學生在一定范圍內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并與其他學生進行辯論交鋒,不僅可以加強政治理論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而且能夠提高學生辨別理論是非、站穩政治立場的能力,同時,通過觀點碰撞和理論交鋒,還可以提高學生駕馭語言和掌握辯論技巧的能力。
在本學期《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課堂實踐教學中,我選擇了六個具有代表性的時事論題,這些論題中,既有關于黨的大政方針政策的,又有關于當前重大理論、現實問題的,還有關于社會熱點問題的。在這六個論題中,每個論題又分為大體對立的兩個方面,讓學生抽取其中一個問題的一個方面,這樣,抽到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的同學,自動形成相互對立的兩方,經過充分準備寫出辯論稿,交由老師指導修改,然后在預定的時間內,由雙方進行公開辯論。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時事研討有序而熱烈,當臺上學生剛剛發言完畢,臺下學生就爭相發言,或贊成或反對,或激烈或平緩,這充分證明了大學生對“時事研討模塊”的歡迎程度。
課程總結是學生對所學課程的回顧與驗收。通過課程總結,學生可以獲知自己對該門課程的掌握情況,溫故知新,查漏補缺。課程總結可以由教師在本門課程的最后一次課上,將與課程總結有關的問題向學生講解清楚,然后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撰寫并提交一份課程總結報告。
作為政治理論課課堂實踐教學新模式的一個例子,《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課堂實踐教學模式中的上述模塊并不是固定的,它可以根據各學期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課堂實踐教學模式在運用過程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政治理論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和廣泛好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李春梅,俞麗君.高校政治理論課課堂實踐教學模式探究[J].學習月刊,2008,(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