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菁
(常州市武進區鳴凰中學,江蘇 常州 213164)
學習方式的指導,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任務。新課程標準就指出:“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充滿民主的過程中,提高主動學習和發展的能力。”可見高中政治新課標實施的過程中必然要求改變傳統的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形成和建立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現代學習方式。在這種理念之下,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比傳授知識更加重要。
從目前學生的學習狀態來看,情況是糟糕:其一,學生學習缺乏自主性意識,對老師和同學有很強的依賴心理。在學習過程中,多數學生都沒有積極動腦想問題的習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很少自己去解決,主要是依賴教師的幫助。其二,學生學習缺乏探究意識,學習缺乏熱情,被動接受,被動消化。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很少主動地發現問題,缺乏問問題的積極性。學生在學習中,問題的主要來源是教師,只有很少的問題是由學生發現的。要解決這一現象,必須尋找到有效的學習方式和培養策略。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學習方式的指導和培養策略應如下。
要注重培養自主學習方式,因為自主學習方式是強調預期性、參與性、自控性和創造性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基于此,教師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學案。要通過學案,讓學生自學了解教學目標、理解學習內容起到導學、助學的作用。但是學案的設計要與教案有些區別。學案主要從學生的角度,從學生學習的實際考慮,力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幫助、并促進他們自學,重在解決“學什么”、“怎么學”的問題。教案則是從教師自身如何完成教學任務及怎樣傳授知識的角度來考慮、重在解決“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
政治課學案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要素。
(1)學習目標。政治教師應強調學習目標,包括認知目標(了解、理解、掌握的內容)、技能目標及覺悟目標;還要明確學習的重點與難點,使學生的學習有的放矢,使學生認知、技能、覺悟目標相統一,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全面發展。
(2)學法設計是“學案”設計的重要工作。政治教師應根據教材與學情,多動腦子,精心設計,使學法與教法能夠最優化地融合在一起,確保整個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3)問題設計。設計問題是引導學生探究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學案”設計的關鍵。政治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學生情況、以知識線、學法線、能力線貫穿教學始終,精心設計、構建問題鏈。問題的設計也要有科學性、啟發性、趣味性,還要具有一定的層次與梯度。
(4)知識體系。明確本節課在學科及章節中的地位和作用,搞清本節課中的主要知識點的內涵、外延及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系等問題。
(5)材料引進(或鞏固訓練)。學案中要引進課內、外的有關材料(尤其是社會重點、熱點問題),運用選擇、辨析、分析說明等題型,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做到理論形象化、通俗化、實踐化,從而達到能力與行為訓練的要求。
(6)實踐探究。政治教師要認真地尋找抽象的理論與多種多樣的實際(生情、校情、國情)的結合點,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能夠在學習、生活及社會實踐中不斷證明與深化,并不斷探索與研究。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通過探究知識的發生過程,掌握科學思維方法的學習方式,它以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意識和創造能力為目標。探究性學習策略以問題為鋪墊探究的情境,以促使學生解決舊問題,發現新問題為目標,以教師引導和提高資源為輔助,強調學生探究心理的變化,重在培養學生自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行為習慣的教學策略。具體操作如下。
(1)在教學中開展專題研究,使同學們圍繞研究的專題,運用課文所學知識,拓寬深化地去聯系、去研究,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鍛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這種研究性學習是學生研究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過程。學生在這種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常常能享受到學習和研究的樂趣,從而對枯燥的政治課學習有一種全新的體驗和認識,真正從內心里感受政治課學習受益良多。
(3)研究性學習把學生從“瓶子”變成“海綿”,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研究性學習小組合作的基本組織形式,使得小組成員必須團結協作、群策群力,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這既可讓學生逐步改變以往偏重個人知識機械記憶、技能被動訓練的學習方式,又可以使學生學會與人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4)在政治學科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師的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指導他們從哪里去調查了解,如必要的歷史資料查閱、網上時事熱點的查找。
②指導他們根據學案設計調查問卷,也可以從自身需要出發,對學案進行一些修改,補充調查內容。
③指導他們在研究學習過程中,學會搜集、處理和提取資料信息,撰寫調查報告;指導他們表述或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合作學習是以師生、生生合作互動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方式,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目標的學習方式。這一學習方式的主要要求是通過師生與學生間的交流,師生之間形成共同理解,從而解決學習的問題,并培養學生溝通、表達、競爭、合作的現代學習意識。
師生間的共同理解既包括對人際關系的理解,又包括對知識、思想等的意義理解。前者使雙方的需要、意圖、意見和活動達到一致,后者使學生獲得知識、意義、思想,在交往關系和相互理解中獲得經驗與精神生長,獲得自我理解。教師在活動中要努力提高交流實效,可從這兩方面入手:一是要豐富課堂教學交往的類型;二是要從啟發學生思維、完成教學任務等角度來組織活動,使活動圍繞實際問題展開。
另外要鼓勵學生在與人交流時,一是要有自己的想法,這就培養了自己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二是與人交流,使自己的思維汲取別人的營養而更加完善。三是注重與人交流,可以調動自己旺盛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好奇心。為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創造討論交流的問題和條件,創造百家爭鳴的民主氛圍,鼓勵學生各抒己見。
總之,新形勢下學生應具備的能力應越來越多,思想政治課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一主要形式,在培養學生的學習方式方面狠下工夫。由于高中生的個性、性格、認知風格和學習政治的策略漸趨成熟,學習能力開始慢慢形成,并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不斷調整學習策略。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掌握基本知識;還要為學生的獨立學習留有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機會通過聯想、推理、比較、歸納等思維活動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經驗、增強自信、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