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巍
(揚州市邗江區瓜洲中學,江蘇 揚州 225100)
在高中教學過程中,面對著“90后”的學生,我們不僅僅要對他們傳道,授業,解惑,還要了解他們的心理,培養他們的情感。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產生的態度的體驗。認知決定情感,而情感影響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帶著某種情感在教,而學生也總是以某種情感在學,沒有任何情感的教育過程是不存在的。
就以我為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剛剛畢業的這個普通班給我印象很深,一直認為這些孩子在學習上缺乏自覺性,對英語學習興趣不大,在教學過程中我講我的,他們不學我也沒有辦法,因此成績一直提高不上去,直到有天我才發覺這種思想其實是不負責任的。后來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的情感和心理,主動與他們溝通交流。在高考前,與每位同學進行交流,拉近與他們的距離,給他們鼓勁,在最后的高考中,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績。這件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積極情感的培養。
在教學教學過程中,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每個人在處理事情時都會受到情感的支配,外語學習也不例外。情感是打開學生智力之門的鑰匙,這充分說明了學生在獲取知識和開發智力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關,而且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變化關系密切。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情感教育可以營造一種相對輕松的教學氛圍。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最希望和老師一樣享受平等待遇和被尊重,希望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和諧的師生關系更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
有些學生對學習過程中有畏難情緒,久而久之會對周圍的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因此培養學生自信和堅定的情感成為教學過程中我們追求的目標。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實例來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激勵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不畏困難,堅持不懈,讓他們肩負起新時代青年應該履行的責任。
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發,是一個國家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情境,使其產生探究的興趣,并由情感需求上升為深思的自覺行為,把學生吸引到積極探索中去,這不僅使學生的想象力得以自由馳騁,創造性的想象力得到充分激發,而且能使學生體驗到自主學習、探究發現的樂趣。
情感是教學前提,教學是情感的基礎,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過程,也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情感互動的過程。而“浸入情感”的英語教學實際上對師生的人格有潛移默化的改變,讓人更開放、坦誠,更加善于表露自己,也為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創造了條件。因此,在教學中,要認真分析學生的情感因素,培養積極健康的情感,善于因勢利導,化消極情感為積極情感;更要關心和鼓勵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從而促進他們學習及其智力的發展。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這種積極情感,是進一步促進教學工作的動力因素,它能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產生根本性的影響。在這種飽含積極情感的課堂氛圍中所開展的教學活動,我們稱之為情感教學。
愛是情感的基礎與表現。沒有老師熱愛學生,學生尊重老師,就不可能會有成功的教育與教學,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學習氣氛。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幫助學生調整好自己的心理和情緒,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必須注重情感教學,努力用積極的情感促進教學。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應該如何進行情感教學呢?
教師正確的人生觀是以情感化學生的前提。這就需要我們做到:(1)對于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是必要的,對他們不拋棄、不放棄;(2)讓每位學生都感到集體的溫暖,學習或生活在這樣一個大集體之下,每位學生都應該發揮他們的力量和盡到自己的一份力;(3)幫助學生建立成就感。
學生的積極情感主要是在教師情感的影響、誘導下產生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師生情感交流的氣氛,促進學生積極情感的形成,實現師生情感的共鳴和協調,方能更好地實施情感教學。怎樣才能較好地創設師生情感交流的氣氛呢?
1.教師切忌情緒化,要做到內外兼修。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情緒難免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良好的情緒能使學生心曠神怡,課堂氣氛輕松愉快;不良情緒則相反,會誘發學生緊張焦慮的心理,使課堂氣氛壓抑、沉悶。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功能不僅是傳授知識,更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試問:沒有抖擻精神和勃勃生氣怎能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一個滿臉倦容、無精打采的教師走進課堂,教學的氣氛必然死氣沉沉,學生必然會懶得動腦、動手學習。所以,教師必須精神飽滿、舉止大方地踏上講臺,使學生精神為之振奮,迅速集中注意,盡快進入學習角色。
2.微笑——溝通心靈的“催化劑”。
調查表明,學生最喜歡既是師長又是朋友型的教師。微笑會使學生感到老師無比親切,使學生們膽子大了,信心足了,腦子就更活了,課堂氣氛就更輕松了。在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氣氛中能使學生適度地興奮,既具有學好的信心,又能使智力發展達到最佳狀態。反之,教師上課時板著臉、冷冰冰的,學生的面部表情也是冷漠的,雙方都把教學當成枯燥、機械的履行義務,在這種氣氛下學生如何產生學習興趣,何來興奮和激動?
教師應做到:①在教學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那就要求我們必須控制和調節好自己在教學中的情緒,讓學生感受學習樂趣。②教師必須改變自己對語言學習的錯誤認識,及時調節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態度,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必然影響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③利用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積極的班級集體情感,避免個人消極情感在一個集體內的泛濫。通過激發班級活力使班級充滿凝聚力,使學生在學習中發揚你追我趕、互相促進的精神。④充分表達對學生的信任和尊重,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輕松的語言環境。對學生學習中的表現應給予及時的肯定、鼓勵、贊揚,刺激學生自尊的增強,使其在語言學習中充滿自信,激發其在語言學習中的冒險心與忍耐心,并把學習當做一種樂趣而能動地學習語言。
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幫助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搭建一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伙伴式學習平臺,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前進。在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學生情感的培養,不但使學生學到應學的知識,豐富了頭腦,而且提高了思辨能力,感受事物的能力逐漸提高,觸及事物能從多角度去思維,在學習新知識時會嘗試體會作者的真實感情。最重要的是在情感教學中陶冶了情操,學會如何做人,感悟到人生的真諦。如果老師能夠正確認識情感教育并善加運用,使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和文本的積極情感因素得以發掘并服務于教育教學之中,勢必對教學起著推動的作用。
[1]沈國酰.讓學生在合適情境中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1,(5).
[2]于娟.怎樣誘發學生對解決問題策略學習的心理需求[J].新課程(教師),2009,(5).
[3]韓曙東.解決問題策略教學的價值[J].小學時代(教師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