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璦華 曹 陽
(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100089)
外交談話與談判的俄語學名為 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ий дискурс(外交話語)。俄國社會語言學將話語分為兩大類:機構話語(институциональный дискурс)和生活話語(бытийный дискурс)。機構話語又分為:教學話語、宗教話語、科學話語、政治話語和醫學話語(Карасик 2004)。外交話語屬于機構話語中的政治話語(Шейгал 2000)。目前,社會制度化對語言理解和表達的制約是世界語言學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外交話語的制度化程度很高(Карасик 2004:282),屬于政治話語體裁中制度化/正式程度(институцианальность/официальность)最高等級的話語(Шейгал 2004:233,234)。對這種社會語言學意義上的一般性區別特征的描寫須要做進一步的研究,以加深對外交話語機構特點的認識,從一個側面揭示社會制度化對話語社會職能的影響。
所謂機構話語指“發生在社會機構中、構成機構組織一部分的話語”(Шейгал 2004:42)。機構話語的基本參數是“典型的交際語境、關于執行社會職能所需的言語行為模式的概念、特定的交際主題、特別的意向和由此產生的言語策略”(同上)。外交話語的制度化表現為:外交場合代表國家實施的特定的言語行為,有關國家利益、國家對外政策、國際問題等主題,捍衛國家主權、維護國家利益、促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言語意向和由此產生的言語策略。具體表現為,外交代表在語言表達和理解上不僅僅遵守一般的會話規則,更受到外交機構規則的制約,這種制約關系到語言的形式、內容、交際意圖和交際策略。本文以對等原則為例說明這一問題。
語用學所發現的社會規則、社會規約對言語交際的順利進行是至關重要的(Сухих С.А.,1987),格賴斯含義理論的重要價值就在于揭示了語言交際的非語言規律——會話原則。
對等原則緣起外交實踐和外交慣例,后發展為國際法原則之一。“對等(reciprocity)”是一種原則:“如果一國以某種待遇對待另一國家,后者可以(假設這樣做符合該國實際利益)給以同等回報。作為有著巨大影響的一項原則,該原則成為許多國家行為和外交往來的基礎,這有利于促進各國對法律義務的遵守。”(外交辭典2008)對等原則由各國主權平等的普遍法則演變而來(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экономики и права 2004),它是國家間逐漸形成并被接受為法律的一般性做法,又稱為習慣法,其權威性表現為各國在外交活動中普遍遵守,具有規范性。從目前的外交實踐看,對等原則作為一條機構規則對所有外交活動均有約束力。
禮貌原則源于行為準則,由對行為的約束發展到對語言交際的約束。同樣,對等原則源于實踐,從指導外交實踐發展到指導外交談話。當外交代表以對等原則為依據談論兩國的關系時,“對等”是交際的主題,當外交代表以對等原則為依據選擇語言手段、實施言語行為時,“對等”作為潛規則影響著意圖的表達和理解。
利奇在論證禮貌原則時指出,類似合作原則或準則的規則與倫理道德有關。比如“說真話”,就是一條道德標準,在語言使用中起著調節作用,這一點和起著構建作用的構成規則不同(Leech 1983:9)。對等原則與合作原則、禮貌原則一樣,在語言使用中起著調節作用,它通過影響交談雙方的動機影響話語的參數。
我們分動機和表達兩個層面界定對等原則。動機:如果一方以某種行為或行為方式對待另一方,后者應以同等的行為或行為方式回應對方。表達:用言辭和言語行為保持和維護對等關系。
從動機層面看,對等原則既包括言語行為,又包括非言語行為。從表達層面看,對等原則涉及的是這樣一些話語參數:交際主題、語言手段(言辭)、交際意圖、實現意圖的策略。
對等關系在兩種情況下需要維護。(1)如果一方以某種行為或行為方式增大另一方的益處或提高另一方的地位,后者應用言辭和言語行為增大對方的益處或提高對方的地位(例①);(2)如果一方以某種行為或行為方式使另一方的利益受損或降低另一方的地位,后者應用言辭和言語行為增大自己的益處或提高自己的地位(例②)。如周恩來接見肯尼亞駐華大使穆利和王炳南副部長接見法國駐華大使佩耶的談話記錄。
①周:我們對東非情況很不熟悉。以后有機會希望多多與大使閣下聯系,了解一些情況。
穆:我們將非常高興,非常愿意向總理閣下介紹我們的情況。
周:我們也很高興,你們在獨立后不久就派使節到中國來。我們的大使還沒有到肯尼亞去,還只有代辦在那里。我們駐肯尼亞的大使就要派出了。(外交談話記錄)
②王:法國使館用房問題,我們已做了最大的努力。……我們可以幫助解決一些住房問題,至于大使館的辦公樓,還是考慮使館自己建造新房來加以解決吧。
佩:關于建造新使館事,我們也考慮過了。巴黎的建筑師們已研究了這個問題,在1966年可以繪出藍圖。建館用的經費,在1967年可以撥下。在這期間,是否可以租給我們這一棟樓房。現在,我們一個辦公室要兩人用,很不方便,……
王:我們在巴黎使館的一個辦公室絕不是只兩個人使用,比你們在這方面困難得多,但是在巴黎的使館房子問題至今沒有解決,我們已向你們外交部多次提出,但他們總是往上推。我希望大使閣下能運用你的力量幫助解決這個問題。(同上)
外交話語的職能決定,“對等的待遇、做法”是交談的主題之一。這時,“對等”主要涉及非言語行為,以語句的命題內容形式存在于話語中。如例①的陳述“你們在獨立后不久就派使節到中國來。我們的大使還沒有到肯尼亞去,還只有代辦在那里”;例②的陳述“我們在巴黎使館的一個辦公室絕不是只兩個人使用,比你們在這方面困難得多,但是在巴黎的使館房子問題至今沒有解決,我們已向你們外交部多次提出,但他們總是往上推”。
涉及對等原則的主題內容對外交話語具有典型意義,是外交機構的社會職能之一。這類主題不僅僅以其所指內容具有社會意義,還具有重要的語用意義。它往往是主要交際意圖的語用預設,對于理解主要交際意圖有重要作用。如例①的陳述可作為語用預設成為接下來的言語行為的有效條件,其邏輯為:說話人說了這樣的話,表明他知道對等原則;又根據量準則,他說此話是要以對等原則為依據,把“派大使”視為義務,語句“我們駐肯尼亞的大使就要派出了”就被理解為承諾。設想沒有前面的陳述內容,此話可被理解為警告,甚至威脅。例②的陳述可作為語用預設增強主要言語行為的語力,使“我希望大使閣下能運用你的力量幫助解決這個問題”的語力強于一般的請求,即說話人利用對等原則把“解決這個問題”作為義務交給對方。
這里的言辭僅指語言表達手段。語言符號既有所指,又攜帶情感色彩、評價意義,交談中的肯定、否定以及褒貶意義有時會關系到雙方所代表的國家的利益和地位。因此,外交代表高度重視語言手段的選擇,充分利用語言資源,保持和維護語言符號意義上的對等,用對等的語言手段達到對等的目的。這是外交話語的修辭原則之一,是外交代表遣詞造句的一種職業傾向。如時任美國副總統尼克松與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的對話:
③赫:這個決議臭不可聞,就像剛拉的馬糞一樣,再沒有別的東西比這更難聞了。
尼:恐怕主席先生搞錯了。還有一種東西比馬糞更難聞——豬糞(針對赫魯曉夫放豬的經歷而言)。(外交趣聞錄)
例④是1991年,中美知識產權談判,美方處于強勢,先聲奪人。
④美:我們是在跟小偷談判。
中:我們是在和強盜談判,請看你們博物館的展品,有多少是從中國搶來的。(外交部網站)
言辭對等可能以犧牲合作原則、信息原則為代價,也可能不考慮禮貌因素。在例③中,尼克松的反駁“豬糞比馬糞更難聞”很難說真假,不一定符合合作原則中的質準則,并且與談判主題(美國國會通過的決議)無關。兩個例子的應答語都沒有禮貌的考慮。就言辭對等而言,機構規則高于一般會話原則,話語的職能性強于信息性。
作為語用原則之一,“對等”同其他會話原則一樣,并非對說話人的要求,它的存在往往不被察覺,只是通過外交代表的職業習慣和職能反映出來的一種傳達意圖和理解意圖的邏輯。根據這種邏輯實施的意向行為、言語交際策略對外交談話與談判具有典型意義,并具有某種程度的程式化傾向。
言語行為直接或間接表達的意圖往往涉及對方所代表的國家的利益或地位、尊嚴。在這種情況下,外交代表為保持和維護對等,會以相同的言語行為回應。例⑤是王炳南副部長接見法國駐華大使佩耶的談話記錄,用完全相同的言語行為回應。
⑤王:在五月的談判中,我們已具體說明了我們的意見。因此,希望法國政府能考慮中國政府的意見。
佩:法國也希望中國考慮法國的意見,雙方都這樣努力,就會達成協議。(外交談話記錄)
外交代表可能利用對等原則傳遞特殊會話含義。一旦說話人有意違反合作原則的某準則,又沒有明顯的禮貌考慮,會話含義極有可能是對等邏輯,這種邏輯在其他場合的會話中不多見,但在外交話語中卻是一種關于機構職能的默契。它使含義具有可推導性。
⑥ — В свою очередь,пользуясь случаем,я хотел бы обратить Ваше внимание на жалобы российских заинтересованных организаций относительно того,что установленный испанской стороной порядок транзитного проезда через национальную территорию для этой категории лиц значительно сложнее и жестче,чем в других странах.Лично для Вас выскажу мнение о том,что мы не хотели бы снижения уровня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между нашими странами в этой области и предпочтительного режима для других стран.
— Я понимаю всю сложность для российской стороны существующих у нас правил транзитного проезда российских моряков и рыбаков,но в настоящее время не вижу реальных перспектив для его изменения.Нынешний режим для российских моряков и рыбаков был введен в свое время прежним испанским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м ввиду того,что российская сторона не ответила тогда взаимностью по отношению к испанским морякам.(из Записи 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ой беседы)
在例⑥中,俄羅斯外交代表的話明顯違反量準則,說了超出需要的話“Лично для Вас выскажу мнение о том,что мы не хотели бы снижения уровня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между нашими странами в этой области и предпочтительного режима для других стран”,并且這種違反準則的話不是出于禮貌考慮。但是,如果交談雙方都知道對等原則,那么這句話就會被理解為降低合作等級和優惠待遇的威脅。這是利用對等原則向聽話人——西班牙駐俄羅斯大使——傳達的特殊會話含義。聽話人表示理解(Я понимаю всю сложность...),說明威脅有效。接下來西班牙駐俄羅斯大使所作的解釋又是一種對等的邏輯(見斜體字部分)。
說話人不僅依據對等原則實施直接言語行為,還可以利用它實施間接言語行為,傳遞特殊會話含義。從實現主要交際意圖的方面來看,可歸納出一些典型的交際策略:(1)以對等原則為依據,加強論證或反駁的說服力(如例⑥);(2)利用對等原則反襯自己合作的意圖,其邏輯為:根據對等原則我們可以做……,但我們不那樣做(如例⑥中俄羅斯代表的話);(3)利用對等原則進行對比,以增強言語行為的語力(如例⑦);(4)以對等原則為實施言語行為的條件(如例⑧)。
⑦ Я хотел бы обратить Ваше внимание на имеющиеся сложности в развитии контактов между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ями наших стран.Я имею в виду вопросы,связанные с выдачей виз.Российская сторона очень быстро выдает въездные визы гражданам вашей страны.Вместе с тем ваше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постоянно задерживает выдачу виз российским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ям,в ряде случаев на несколько месяцев.(из Записи 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ой беседы)
⑧陳:今天和您談談出版公報的事情。我們完全同意貴大使館在此間出版公報的事情,但是我國駐仰光大使館如果在將來想要出版公報時,也請貴國政府予以同樣方便。
吳:感謝您的同意。我即通知我國政府,如果住仰光的中國大使館欲出公報時,他們一定予以協助。(外交談話記錄)
同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一樣,對等原則作用于談話動機,通過動機影響語言手段的選擇、意向行為的表達以及實現主要交際意圖的策略。對等原則的語用調節作用以一般的會話原則為基礎。只有當說話人有意違反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時,聽話人才會考慮對等的邏輯。當一方以禮貌對待另一方時,后者以禮貌回應前者,并以對等為言辭和言語行為的尺度,這種情況可看作是禮貌原則與對等原則共同調節的接面現象(如例①:我們將非常高興——我們也很高興)。
與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不同,對等原則是機構話語行使職能的規則,當話語的職能與語言的一般功能沖突時,后者讓位于前者。具體表現為機構規則的作用大于一般會話原則。如言辭對等和言語行為對等可以不考慮話語的信息性、關聯性、真實性等。出于對等原則考慮的禮貌行為與一般會話原則的禮貌不同,后者奉行“人際間的溫暖”(顧曰國1992),根據“損-益尺度”理論無條件限制,可無限增大。試比較:
⑨甲:明天來吃晚飯啊。
乙:不來了,太麻煩。
甲:麻煩什么呀,菜都是現成的。
乙:那也得燒哇。
甲:你不來我們也得吃飯。一定要來呀,不來我可生氣啦。
乙:好吧,就隨便點。(同上)
出于對等考慮的禮貌是有條件的,且不以程度計較。
顧曰國.禮貌、語用與文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2(4).
杰夫·貝里奇艾倫·詹姆斯.外交辭典[Z].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錢其琛.世界外交大辭典[Z].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
王 虹束定芳.言語平等關系與心理平衡結構——兼論社會權勢關系中的禮貌揚升抑降現象與平等關系[J].外國語,1994(3).
Больш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Z].Москва:Совет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1981.статья ?принцип взаимности?.
Карасик В.И.Языковой круг:личность,концепты,дискурс[M].Москва:Гнозис,2004.
Попов В.И.Современн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теория и практика[M].Москва:Научная книга,2000.
Селянинов О.П.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ие беседы:организация и проведение[Z].Москва:МГИМО,2002.
Сухих С.А.Организация диалога[A].Языковое общение:Единицы и регулятивы[C].Калинин,1987.
У Айхуа.Лингвопрагматический анализ 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ой беседы[M].Москва:Прометей,2005.
Шейгал Е.И.Семиотика политического дискурса.Москва:Гнозис,2004.
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экономики и права[Z].Москва:Вуз и школа,2004.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Z].Москва:Проспект,2006.
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