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洛陽471003)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指以妊娠期間首次發現的糖耐量減低為特征的病癥,是產科常見的疾病之一,有報道其發病率約為7%左右[1]。對于初產婦一般認為明顯肥胖(BMI>25 kg/m)、一級親屬中有糖尿病患者、當前尿糖陽性、有葡萄糖耐量減低病史是其患GDM的高風險因素[2]。筆者通過對我院產科2007年1月~2010年7月產前檢查發現的具有上述高風險因素的179例初產婦的完整產前檢查記錄和產后隨訪資料加以回顧性分析,以探討對高風險初產婦進行GDM的篩查和干預對新生兒的影響意義。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79例,經調查問卷及尿檢發現的具有高風險因素的初產婦,納入觀察組。于孕24~28周進行50 g葡萄糖負荷試驗(Glucose challenge test,GCT),異常者進行75 g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OGT T)。根據結果加以診斷。對照組選取同期未經我院產科系統性產前檢查,于分娩前至我院產前檢查發現的GDM而且未經飲食以及藥物控制的初產婦45例。排除標準:排除孕前已診為DM,排除孕前已患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
1.2 方法 對于血糖正常的孕婦,如BMI指數>25 mmol/L者建議其飲食控制,并重點監測體重增長幅度和血糖的變化。對于GIGT和GDM以DM飲食控制標準進行干預,飲食標準參考洪忠新等[3-4]的方法。如遇3~4周飲食控制效果不明顯者,酌情給予胰島素或口服格列本脲并定期監測,使血糖濃度控制在正常范圍[5-6]。
1.3 GDM的診斷標準 參考中華醫學會制定的《臨床診療指南》婦產科學分冊標準:受檢孕婦于妊娠24~28周,口服50 g葡萄糖1 h,血漿葡萄糖≥7.8 mmol/L為陽性,陽性者再進一步作75 g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空腹血糖及服糖后1 h、2 h和3 h四項血漿葡萄糖值中,2次空腹血糖≥5.8 mmol/L,或如有 2項及以上分別達到5.8 mmol/L、10.5 mmol/L、9.1 mmol/L和8.1 mmol/L者診斷為GDM。如1項升高或2 h血漿葡萄糖值為6.6~9.2 mmol/L,診斷為GIGT。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1 初產婦產前檢查結果 本組共有179例經調查問卷及相關檢查發現具有GDM的高風險因素,占同期正常進行產前檢查產婦的5.0%(179/3 598)。 179例中明顯肥胖118例,一級親屬中有糖尿病患者的有43例,當前尿糖陽性者74例,有葡萄糖耐量減低病史者5例。
依據75 g OGT T結果分類,179例伴有高風險因素的初產婦中GDM 102例(57.0%),妊娠期糖耐量受損(Gestationa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test,GIGT)47例,血糖正常30例。經定期隨訪,上述病例30例血糖正常產婦中,有8例(26.7%)至孕32~33周轉為GDM,11例(36.7%)轉為GIGT,之后進行相應的飲食控制和或藥物控制。共有27例GDM和14例GIGT產婦使用胰島素,9例GDM使用格列本脲,8例聯合胰島素和格列本脲治療。所有病例于產前1月連續復查血糖,均在正常范圍。
2.2 高風險初產婦GDM篩查與干預對新生兒的影響(表1)

表1 高風險初產婦GDM篩查與干預對新生兒的影響(例)
GDM對于母嬰的影響都很大,尤其對新生兒的影響較大,容易導致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黃疸和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發生,因而臨床也逐漸重視GDM 的篩查工作[1-2]。一般認為,明顯肥胖(BMI>25)、一級親屬中有糖尿病患者、當前尿糖陽性、有葡萄糖耐量減低病史是產婦患GDM的高風險因素,而曾經分娩巨大兒亦是經產婦GDM的高風險因素[2],本組于孕24~28周體檢的初產婦中伴有GDM高風險因素的約為5.0%,其中有57.0%經初次篩查證實為GDM,尚有8例在之后的體檢中發現發展為GDM。
GDM對新生兒的影響最常見的就是巨大兒的發生和新生兒低血糖的發生率增高[1-2]。本組研究中,對于GDM無論是否采取干預措施,其新生兒低血糖患病率(11.7%、37.8%)均高于我院前期所報道的數據(8.6%)[7]。GDM孕婦由于血糖含量增高,大量葡萄糖經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從而刺激胎兒胰島B細胞增生,胎兒的胰島素分泌增多而發生高胰島素血癥,新生兒出生后由于葡萄糖來源中斷而其體內胰島素水平仍然較高,從而極易發生低血糖,往往在出生后數小時最易發生。此外,高胰島素血癥造成糖原異生和糖原分解減少,肝葡萄糖生成減少,使低血糖加重和時間延長。而巨大兒本身所需的糖原儲備就高于正常體重兒。如果低血糖持續存在將對新生兒產生較大的影響,可導致腦細胞能量失調,影響腦細胞代謝和發育,造成腦細胞發生類似于親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不可逆的損傷。
飲食干預是對GDM最簡便易行的方法,科學的飲食方案不僅能夠提供足夠的營養、維持正常的血糖、適當增加體重,而且能夠避免DM酮癥的發生。其主要原則應掌握個體化飲食治療方案,其基本要求是做到定時定量、平衡膳食,減少易升高血糖的食物攝入量,同時保證必備營養物質的攝入,在總能量控制個體化的前提下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3-4]。研究表明,飲食不規律以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患者血糖恢復較飲食合理者差,其原因可能與血中游離脂肪酸增加,損害胰島B細胞,并加速胰島B細胞凋亡等有關[8]。
總之,提高產前檢查對易患GDM的高風險因素的調查,有利于及早的發現GDM并加以正確的引導和控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新生兒并發癥的發生。
[1] Cowett RN,Loughead JL.Neonatal glucose metabolism:differential diagnoses,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ypoglycemia [J].Neonatal Netw,2002,21(4):9-19.
[2] Sendag F,Terek MC,Itil IM,et al.M aternal and perinatal outcomes in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s compared to nondiabetic controls[J].J Pepred Med,2001,46 (21):1057-1062.
[3] 洪忠新,華鑫.個體化飲食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及其新生兒血糖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師雜志,2007,10(18):1514-1516.
[4] Mirghani HM,Hamud OA.T he effect of maternal diet restriction on pregnancy outcome[J].Am J Perinatol,2006,23 (1):21-24.
[5] 李春霖,李志冰.口服降糖藥物在妊娠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8,16(3):188-190.
[6] Langer O,Conway DL,Berkus M D,et al.A comparison of glyburide and insulin in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N Engl J Med,2000,343(16):1134-1138.
[7] 周小燕.新生兒低血糖高危因素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10,25(13):1788-1789.
[8] Bomba-Opon D,Wielgos M,Szymanska M,et al.Effects of free fatty acids on the course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J].Neuro Endocrinol Lett,2006,27(1-2):27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