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霞,唐 莉
(東莞市石排醫院,廣東 東莞 523330)
羊水過少是妊娠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嚴重影響圍產兒的預后,圍產兒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增高[1]。因此,研究羊水過少的臨床特征,找出最佳處理時機及處理方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我院70例羊水過少患者的臨床特征及處理策略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產科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共住院分娩2 268例,發生羊水過少70例,占3.09%,年齡19~42歲,平均(30.5±11.5)歲。對照組為同期隨機抽取的羊水量正常分娩孕婦68例,年齡20~43歲,平均(31.5±11.5)歲,兩組孕婦孕周、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診斷方法 羊水過少70例中,59例行剖宮產術,術中以吸引器吸凈羊水并收集于瓶中;陰道分娩11例以聚血盆置會陰部收集羊水。70例羊水測量均小于300 ml。
1.2.2 診斷標準 兩次B超檢查證實羊水指數(AFI)≤5 cm,或羊水最大暗區垂直深度(AFV)≤2 cm為羊水過少。臨床檢查子宮敏感性高,輕微刺激可引發宮縮,觸捫子宮時有緊裹胎兒感,表現為臨產后宮縮不協調,前羊膜囊不明顯,人工破膜極少量羊水流出,為羊水過少。如結束分娩后測得羊水量<300 ml即為診斷羊水過少[2]。
1.3 處理措施 59例剖宮產中,術前診斷羊水過少者27例,術前診斷胎兒宮內窘迫者22例,術前診斷過期妊娠或合并其他高危因素者10例。經陰道分娩11例。
1.4 統計學處理 對上述資料采用SPSS 12.5統計軟件進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70例羊水過少的孕齡分布見表1,兩組比較P<0.05。70例羊水過少孕婦中,出現胎動減少明顯,胎兒電子監護異常者32例,其中胎心率基線(BFHR)>160次者10例,<120次者4例,晚期減速者10例,基線平直者8例;Ⅱ~Ⅲ度羊水污染者27例;多普勒測胎心異常11例,其中胎心>160次/min者8例,<120次/min者3例。共出現8例新生兒窒息,其中1例為蒼白窒息,見表2。

表1 羊水過少孕婦年齡分布表(例)

表2 羊水量與胎兒窘迫、羊水糞染、新生兒窒息的關系[例(%)]
本文羊水過少70例孕婦中,以剖宮產結束分娩59例,占84.3%。其中以術前診斷羊水過少手術者27例,占38.6%;以術前診斷胎兒窘迫手術者22例,占31.4%;合并過期妊娠或合并其他高危因素手術者10例,占14.3%;59例剖宮產新生兒2例出現窒息。11例經陰道分娩新生兒6例出現窒息,見表3。

表3 羊水過少產婦不同分娩方式與新生兒窒息的關系[例(%)]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評估胎兒健康技術的重視和超聲技術的提高,羊水過少的檢出率不斷提高。本組70例均于臨產前或臨產后常規兩次B超測量羊水指數,分娩結束時測得羊水量均<300 ml者,臨床上確診為羊水過少,經B超檢出羊水過少為3.09%,與文獻報道的基本一致[1-4]。本文羊水過少組羊水糞染、胎兒窘迫及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同期羊水量正常孕婦組,且羊水量越少,新生兒窒息、胎兒窘迫發生率越高,羊水過少時子宮緊裹胎體,宮縮時臍帶受壓,胎兒易宮內缺氧,導致胎兒腸蠕動亢進,肛門括約肌松弛,胎糞排于羊水中[3-4]。
早期診斷是預防羊水過少對胎嬰兒影響的關鍵,因此,加強產前B超監護十分重要。經B超確診為羊水過少,若其他各項監護指標正常,臨產后宜盡早破膜,同時觀察羊水性狀及量:如羊水清,產程進展順利,可能在短時間內分娩者,多可經陰道分娩成功;估計短時間內不能經陰道分娩者,宜選擇剖宮產結束分娩。本組70例羊水過少孕婦中有59例以剖宮產結束分娩,新生兒2例出現窒息;11例經陰道分娩新生兒中有6例出現窒息,兩組比較,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
總之,為了減少因羊水過少而導致新生兒重度窒息、羊水糞染等并發癥,經B超確診,預計短時間內不能經陰道分娩者,宜采用剖宮產方式結束分娩,使胎兒宮內缺氧狀態迅速解除[4]。
[1]豐有吉,沈 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98.
[2]樂 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8-129.
[3]陶艷玲,洪 梅,徐 鑫.352例羊水過少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4):3412-3413.
[4]王曉紅.羊水過少148例臨床分析[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07,21(5):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