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飛 吳萬生 趙鳳艷
(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30)
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同步教學方式在農類高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陳宇飛 吳萬生 趙鳳艷
(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30)
就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同步教學方式在農類高等職業教育中進行的應用實驗結果,論述了“理實一體化”“項目式教學方式”和“模塊化教學方式”的適用范圍與效果,建立了農類高職教育實踐教學新模式。
理實一體化;項目式教學;模式化教學
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同步教學的內涵主要是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和教學模式,根據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來重新整合教學資源,體現能力本位的特點,設計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和結構,把專業理論學習和專業技能訓練有機地、系統地結合在一起進行同步教學,在理論學習和專業技能訓練之間找到最佳的切入點,建立和諧的“教學合一”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智力和綜合職業能力得到最大的提高和發展。
打破理論課、實驗課或實習課的界限,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在實踐中教理論,在運用中學技術,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同時、同地的同步教學。職教界將這種同步教學方式稱為“理實一體化”教學法,這種一體化教學模式能很好地解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脫節的問題,避免理論課之間及理論與實踐課之間知識的重復,增強教學直觀性,讓學生在技能訓練的環境中進行綜合性的技術訓練,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參與作用。高職農類專業教育中的設計性、綜合技術應用性教學內容適宜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法。“理實一體化”的特點有三:一是教師一體化,即專業理論課教師與技能訓練課教師構成了一體;二是課程教學目標一體化,即理論課教學目標與技能實訓課教學的一致性構成了一體;三是教學場所一體化,即理論教室和實訓場所構成了一體。
根據農業生產季節變化,如何實施技術理論學習及專業技能訓練與農業生產環節同步,是農類專業課程改革的難點和熱點,也是本研究的創新之處。項目教學方式是將某個專業課程按生產過程的要求,將課程設計成若干個實訓項目,每個實訓項目都對應于一個實際的工作任務,有每個項目的能力目標,老師的教學就是指導學生完成實訓項目,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這種方式主要使用于實踐技能訓練課程的教學方式。技術理論學習及專業技能訓練“與農業生產環節同步”的教學采取的是項目式教學方式,即將實訓內容項目化,與農業生產環節同步進行。實驗結果證明,蔬菜生產技術實訓、作物合理施肥技術實訓、植物保護技術實訓適宜采用技術理論學習及專業技能訓練與農業生產環節同步的教學方式。兩個輪次村村大學生種植類專業的學生在香坊農場實施的蔬菜生產專業技術實踐,以及五個倫次植物保護技術實踐和兩個倫次作物合理施肥技術實踐的實驗結果證明,以農業生產環節為依據,與農藝作物生產的季節變化同步,進行專業技能訓練,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手段。
模塊化教學方式:是將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模塊化,按“教學時段同步”的教學方式。即將一門專業技術課分成幾個模塊,每個模塊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以及所需的課時,教師以模塊為單位進行教學。以課程教學目標為依據,構建以能力為重點、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模塊課程為主體的課程體系,同一模塊理論課程與技能課程教學目標相輔相成(體現高職教育的技術應用性),在某一教學時段實現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同步的教學方式。特點是繼承傳統教學模式,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場地分離,在教學內容設計和教學方法設計上創新。培養學生在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新成果時,能夠依據技術本身所需的相關實踐或實驗技能,自主選擇實驗內容。例如,根據低產土壤改良技術、配方施肥技術的內容和技術規范要求選擇相應的實驗項目,主動查閱資料,尋找技術應用需要的理論依據,改變學生做實驗只是驗證課堂理論知識的傳統教學方法,使實驗項目的選擇和知識活動由被動變主動,在實驗內容的選擇上,學生也有充分的自主性。
縮減理論課時數,增加實踐課比例,已是高職教育的共識,但如何縮減理論課時,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完成大信息量的教學內容,一直困擾著教改任課教師。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同步教學,特別是“理實一體化”教學法的運用,可以使同一教學目標的內容減少一半的時數,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例如,農藝教育專業土壤肥料學的課程改革,經歷了從108學時、90學時、72學時、到60學時的變化過程,這種變化是在課程模塊化教學和不斷增加“理實一體”化教學法的運用中實現的。而植物保護技術的課時變化是現代多媒體技術在植物保護教學中的應用(陳宇飛,2008)過程中,通過“理實一體化”教學法的運用,將144課時減至72課時的。
設計性和綜合技術應用性技能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目標是一致的,理論課程是為了完成技能訓練目標而設,因此,在教學中把專業理論學習和專業技能訓練有機地、系統地結合在一起同步進行,在理論學習和專業技能訓練之間找到了最佳的切入點,建立了和諧的“教學合一”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智力和綜合職業能力得到了最大的提高和發展。
同步教學在環節安排上能夠做到每一課題的講授、示范、訓練同步進行,突出了現場示范,增強了直觀性,使學生能夠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應用理論。教學中采用了啟發式、行為導向式、目標等形式的教學方法,同時應用多媒體、模型、投影等手段,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教師講授,學生聽課的教學模式,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變被動地學為主動干,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教學手段的改革,形成了以專業技能訓練為主體,學科之間互為補充教學形式,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使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同步教學要求教師不僅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講授專業理論課,而且有熟練的操作技能指導實驗、生產實習,成為能“文”能“武”的“雙師型”教師。同時也要求教師明確專業課題的要求、重點、難點、工藝及實驗、實習設備情況,并根據技能特點,編寫課題教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實際情況,采用講解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操作法等教學方法,并在巡回指導時善于發現問題、總結問題。要做到共性問題集中講解;個別問題個別指導。由此可見,同步教學對教師的要求高了,教師的壓力、工作量大了,同時也鍛煉、培養了教師,促使教師努力鉆研業務,苦練操作技能,提高教學水平。
校內教學督導組通過聽課和與學生座談得出如下結論:土壤肥料學課程設計的課程教學標準,圍繞農業新技術應用的標準,目標明確,設計思路清晰,體現了任務驅動的項目教學要求;項目及任務的編排合理,且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實驗項目的引入,對培養高職農業新技術應用型人才大有幫助,值得應用和推廣。
植物保護技術與技能課程,在課堂教學、綜合技術應用技能教學和教學資源建設方面積極應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手段,在更新教學手段、改革教學模式、轉變教學觀念、構建立體化教學模式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與農業生產環節同步教學的實踐內容項目化改革,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熱情,強化了學生的職業技能以及綜合素質,從而較好地提高了教學和學習的效果。教師們一致認為,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互動性強,實踐效果好,的確比傳統教學有了突破性的進步,這種教學方法和模式值得推廣。
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是由學生對教學指標進行逐級評分(總分100分)來體現的。近三年來,學生對實驗課程教師的評價一直很好,尤其是幾位主講教師均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以及獨特的授課風格,加之模塊化、項目化和“理實一體化”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單元設計,突出了能力導向,滿足了學生良好的創業愿望和就業需求,深受學生歡迎。
[1]鄒洪波,黎廣彬,孫洪梅,高金華.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同步教學法的研究[J].養殖技術顧問,2008(5):159~160.
[2]吳海超.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04(10):3~5.
[3]何向榮.加強實踐教學,突出高職教育特色[J].中國培訓,2001(8):18~19.
Synchronous Teaching Mode of Professional Theory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in Higher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Chen Yufei,Wu Wansheng,Zhao Fengyan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0)
Through synchronous teaching methods of professional theory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applying on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writer discusses scopes of application and effects on project type of teaching methods,modular of teaching methods,integration on theory and practice,and sets up the new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s on agri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reality,project teaching,mode teaching
G642.0
A
1672-3805(2011)06-0048-03
2011-07-10
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農類高職教育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課程同步教學的實驗研究”(編號:HGZ041)
陳宇飛(1968-),女,黑龍江集賢人,東北農業大學應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農業職業技術教育的教學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