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梅萍
(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湖南湘潭411201)
高中英語課堂母語使用“回潮”現象的成因及其應對策略
龔梅萍
(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湖南湘潭411201)
有關母語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使用情況的研究層出不窮,而具體針對高中英語課堂母語使用“回潮”現象的成因的研究較少。高中英語課堂母語使用“回潮”現象的成因:各類考試的影響(主要指高考);班級規模;教師自身專業素養水平;學生需要及學習英語的目的等等。英語教師應承認母語的積極作用,但不“泛濫”使用;控制母語使用程度,明確其使用目的;提升英語教師自身的學科專業素養等,方能逐漸緩解高中英語課堂母語使用“回潮”現象。
母語;回潮;高中英語課堂
“回潮”(resurgence)可以引申為,已經消失的舊事物或克服的舊習慣等重新出現[1]。高中英語課堂母語使用“回潮”是指從小學到初中,英語課堂的母語使用量是呈逐漸減少的趨勢;然而,進入高中則出現英語課堂母語使用量再次出現急劇增加,甚至有的英語課堂幾乎全是母語授課。進入大學后,英語課堂的母語使用量又出現減少,而且大學英語課堂要求全英文授課。
目前,高中英語課堂母語使用“回潮”現象大規模的存在著,不論是省級重點高中、市級重點高中還是普通高中(筆者曾在省重點高中實習深有體會),這對接下來的大學英語教學和學生的英語課堂學習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極大的。如何避免高中英語課堂母語使用量“回潮”現象的滋長,這早已被教育界的同仁們所關注和研究,但現實成效似乎并不盡如人意,高中英語課堂母語使用量“回潮”現象仍普遍、廣泛地存在著。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從觀念、教師、學生等這些綜合方面去分析,對癥下藥,逐步根除這種現象。
在高中英語課堂上,母語使用量非常“泛濫”。母語量“回潮”現象產生與很多因素有關,其中包括:各類考試的影響;班級規模;教師自身專業素養水平;學生需要及學習英語的目的等等。
課堂上,高中英語教師花大量的時間講解課文,尤其是課文中的語言點(詞匯、短語等),講解課文時,教師幾乎全是母語授課。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很多教師很直白地說,不講解語言點的話,不僅學生聽課費勁、讀不懂課文,影響教學效果,而且會直接影響考試成績。教師們把課文看作知識點的載體,并認為教授語法和詞匯是英語教學的主要課堂活動。英語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是使用母語講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匯和語法知識點,更有甚者,甚至直接跳過教材中的一些聽說活動內容。
各類考試,尤其是高考成了教師課堂教學的“指揮棒”。據教師看來,考試合格、取得高分是高中英語教學的唯一目的。高中階段,考試繁多,除了主導高中三年的高考外,高中生每個學期都要通過期中、期末考試,以及其他各種大考小考。語法和單詞是考試的重點,考試仍舊將閱讀和寫作的能力作為中心,師生無疑都會將注意力集中于語法和語言知識點。在這種環境下,教師們也不敢冒險放棄傳統強調語法和詞匯的教學方法。這樣看來,課堂上使用母語,即便是大范圍的也成為是必要的。加之,教學評價系統沒有進行徹底改革,像交際法、任務型教學法等新型教學方法還沒被完全接受、采納,以致母語的使用比例也不會降低。
班級規模是高中英語課堂母語量“回潮”現象的另一個因素。就筆者實習的高中來說,每個高一班級的人數都超過50人。大班授課,是中國教育的一大特點,大規模的班級是高中英語教師面臨的一重大難題。在如此規模的班級中,學生水平語言知識基礎參差不齊。為了全班考慮,特別是為了照顧水平能力有限的學生,教師傾向于在課堂上使用母語授課。
教師自身的英語熟練程度是造成英語課堂母語使用量增加的又一因素。在解釋復雜句子或釋義時,教師有時也會感到使用英語比較困難,而且費時。相反,使用母語表達減輕了教師的壓力并有助于更通俗易懂的表達。尤其在年級稍大的教師身上比較明顯,因為他們自身就缺乏英語口頭表達的訓練。嚴瑾(2009)的問卷分析表明,48.4%的受試教師承認自身的英語熟練程度是造成課堂上使用母語過多的原因之一。盡管多數教師希望自己能像外教那樣營造純英語的教學環境,但在英語專業詞匯的表達,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不足使他們難以整堂課用英語很準確地表達[2]。
另一個方面是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掌握程度。教師對英語教學方法沒有完整的、系統的理解。由于缺乏完好健全的理論指導,要找到并采用一個與語法翻譯法對等的其他教學方法并很快適應是有難度的。所以,在這一難題得到解決之前,教師們仍會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語法翻譯法。
加之,高中課本知識難度系數增大,時態、句型表達越來越復雜,對應的英語表達專業術語也越來越復雜化,有些教師在用英語解釋復雜理念的時候會感到不自信,甚至對部分專業術語記不清到底該如何表達,即使能正確表達,也令學生晦澀難懂。因此,正如很多前人在研究中指出: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自身還不具備將英語作為唯一交流媒介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減輕自身壓力和避免學生誤解,教師更喜歡使用母語授課。
嚴瑾(2009)的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學生認為母語的使用對學習英語是有幫助的[2]。學生對使用母語授課的態度取決于他們學習英語的目的。大多數高中生表明自己不會將英語作為以后上大學的專業,因此,他們將學習重點放在了語法和詞語的理解和使用,也就是說,他們考慮更多的不是將英語說得像本地人那樣流利,而是怎樣在高考中取得高分。因此,在獲得更多的英語輸入還是借助母語更快、更容易的理解之間,學生們更喜歡后者。
特恩布爾(2001)曾經說過,外語課堂上教師的話語對學生外語的學習有很大影響。因此,在面對具體班級時,教師應該慎重地考慮是否使用母語,何時使用及其使用量等問題。研究發現,令大多數人滿意的課堂母語使用比例是不超過同一課堂時間的30%。
因此,在英語課堂上,比較難懂的和生澀的詞匯可以用漢語解釋一下,既有助于學生的理解,也不會耽誤課堂上的寶貴時間,做到了事半功倍。但是,過多地使用母語容易造成學生過分依賴中文翻譯以及母語知識,從而錯失從目的語輸入中得到樂趣和練習使用目的語的機會。習慣于母語支持的學生在區分原始形式和對應物上會力不從心,并且常常對其用法過分簡單化。過分依賴母語甚至使學生對外語學習產生消極情緒。最小限量使用母語的最主要途徑是英語的輸入應該最大化。學生應該在最多的課堂時間里接觸目的語,教師也應該為學生提供接觸目的語的足夠機會,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更加成功。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母語,發揮母語的正面作用。同時,還應認識到,使用母語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學生熟練掌握所學外語,并能用英語進行交際,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教學中,教師應盡量排除母語的干擾,發揮其積極作用,避免母語的濫用。
教師使用母語的最重要目的是:解釋復雜語法;翻譯時使用母語;講解練習,考察學生理解程度時使用母語等。但是,在組織討論、下指示以及提問回答的環節中,母語的使用就應避免。教師在處理這些教學環節時,應引起注意,控制母語的使用程度。此外,教師應全面掌握學生語言需求的實際情況,掌握母語使用的恰當時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的專業素養是當代教師質量的集中體現。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是教師勝任教學工作的基礎性要求,是有別于其他專業人員學習同樣學科的要求。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自身的語言能力起著決定作用。教師在語言和教學方法上的知識掌握對教學步驟的影響深遠。因此,為了提高教師自身的英語熟練程度,教師培訓應該進一步加強。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
一方面,精通英語學科的基礎性知識與技能。對英語學科基礎知識,教師不僅要自己懂得,還必須能熟練的用英語表達,能給學生講清楚,并引導學生認識、理解、運用。要追求教授內容的新穎性、趣味性、思想性以及教學方法的靈活性。要求英語教師對該學科知識掌握扎實,理解深刻,最好做到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能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給予適當的指點,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另一方面,了解與英語學科相關的知識。當今,各學科之間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其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教師知道得越多,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更生動有效地組織教學活動,就越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教師應努力地、持續地學習,充實各方面的知識,避免那種“直線式”、“畫地為牢”的知識結構。
此外,了解英語學科發展脈絡也是必須的。隨時了解英語學科領域的歷史和最新發展,特別注意該學科的發展動態,不斷吸取新知識、新成果,及時把新知識、新成果、新方法用英語介紹給學生,增加目的語的輸入,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創造精神,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承擔的是培養一代新人的教育任務,必須了解本學科領域的發展動態,學習最新研究成果,不斷充實和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水平。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教學觀念應從“以教師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學為中心”,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及培養學生在真實交際語境中的綜合運用能力。教師要立足于未來,培養學生對未來社會的適應能力,使教育真正為社會發展和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母語在國內高中英語課堂上的廣泛使用是不爭的事實。不可否認的是,在課堂上以英語為主要教學媒體,適時、適量、有效地使用母語是有幫助的[4]。因此,課堂上的母語使用不應被完全禁止。而是需要教師仔細權衡學生需要、教學環境和自己的專業能力等因素,慎重決定課堂上的語言使用。具體要求是:首先,教師應承認母語在英語教學及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其次,要保持英語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母語的使用要適度。最后,教師應適當地接受有關外語學習理論及課堂教學語言方面的指導與培訓,掌握語言學習的規律和特點,從而提高英語語言水平和規范教學行為的能力。高中英語課堂上,教師的母語使用出現“回潮”的現象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本文不是要指責和批評英語課堂中使用母語,而要呼吁努力找出能使學生獲益最大的高中英語課堂母語使用要求。因此,要想母語真的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一根理想的手杖,而不成為束縛學生英語學習的繩索,還需要做很多的理論研究和外語教學實踐工作[4]。
[1]http://baike.baidu.com/view/781703.htm.
[2]嚴 瑾.初中英語課堂上母語使用情況調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3]尹卓琳.母語在中學外語課堂上的使用情況研究[D].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4]郭銘華.論母語在外語課上的作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4).
G642
A
1674-5884(2011)10-0120-02
2011-06-12
湖南省教育廳項目(09C419)
龔梅萍(1986-),女,湖南益陽人,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英語課程與教學論研究。
(責任編校 游星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