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華,余 杰
(湖南科技大學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湖南湘潭411201)
試論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職業指導工作
胡 華,余 杰
(湖南科技大學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湖南湘潭411201)
分析了我國高校職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強調高校職業指導的必要性,結合市場經濟體制下畢業生就業形勢的新變化,從職業指導的具體工作、人員、課程體系、信息網絡和宣傳教育活動等5個方面論述了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職業指導工作的實踐策略,并提出了科學合理的職業指導工作體系。
高校畢業生;就業;職業指導
高校職業指導同時肩負著育人和服務的功能,它既是教育活動,又是幫助就業的實施過程。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畢業生的就業工作顯得異常嚴峻。如何更好地幫助學生面向社會,在激烈的競爭中作出自己合理的職業選擇,不僅關系到人才資源能否得到合理的使用,更關系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
我國高校真正意義上的就業指導工作尚處在起步和摸索階段,與社會經濟發展和學生的需求相比,存在著較大差距,主要表現為3個方面。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主要是圍繞當年的畢業生就業工作而展開的,開展就業指導的時間基本上限于畢業生“雙選”期間,就業指導的內容也僅停留在對就業形勢的一般介紹和就業政策、規定的詮釋。由于缺乏對就業指導工作的全局考慮和總體安排,就業指導工作功能單一,內容狹窄,在對大學生就業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引導,在職業判斷和選擇能力的培養以及職業道德教育等方面著力較少,難以適應當前就業形勢的要求。
目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較為常見的方法是通過大會“灌輸”,即召開“畢業生就業動員會”和“就業形勢報告會”,而缺乏針對學生個體特點的專門咨詢和有效指導。同時,由于缺乏對地方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變化趨勢的了解,加之就業尚未實現從“等米下鍋”到“找米下鍋”的信息搜集方式的轉變,因信息來源分散致使就業指導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針對性。
盡管目前我國大學的組織體制上專門設立了畢業生工作的機構,但這些機構很難代替就業指導的職能。事實上目前高校畢業生工作機構由于忙于應付大量的與就業有關的事務性工作,難以有固定時間和精力來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工作,而且由于缺乏長期系統的業務培訓,高校從事就業指導的工作隊伍相對薄弱,專業化、職業化素質有待提高[1]。無論是在占有信息還是知識儲備方面,均難以達到就業指導應有的效果。
通過以上對職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分析可以看出,無論從就業指導的功能與內容、方法和手段還是機構設置、職能的發展、專業化隊伍的建設,以及工作場地和經費,乃至職業指導理論的探究等任何一個角度來看,目前的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都處于一個起步的階段,和實際需要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由此可見,促進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健康快速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理論性、實踐性、社會性、時代性、政策性、操作性、實效性很強的工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畢業生由大多數包分配逐步過渡到大多數不包分配,自謀職業,這就要求高校重視和加強畢業就業指導工作。針對高校職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從5個方面提出了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職業指導的實踐做法。
開展具體化的職業指導工作主要是指職業指導的開展對象應當重點放在畢業生上,將日常職業指導與日常教育教學同步進行,以培養職業素質、提高職業能力、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和增強就業競爭能力為重點。
一是成立專業化的職業指導隊伍。這是開展全程化職業指導的基礎。高校要成立一支具有職業專業技能的工作團隊,建立一支相對穩定、高素質、專業化、職業化結構合理的“雙師型”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2],他們的任務是制定畢業生就業的職業指導的工作計劃;對全校老師進行必要的職業指導的培訓,帶領全校老師開展畢業生職業指導工作,對不同類型的畢業生及時開展團體指導與個人指導。
二是樹立全校工作人員職業指導工作意識,這是開展全員化職業指導的重點。教職員工的職業理想、職業素質等也會通過自身職業道德、職業情感、職業習慣和職業能力的傳授對青年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高校決不能僅依靠就業指導部門或幾個人去抓職業指導,而要把職業指導滲透到教學的各個方面。
三是建立系統化的職業指導工作平臺,這是開展全員化職業指導的保證。加強畢業生就業工作是關系學校生存發展,促進高水平大學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成立由校長親自掛帥、校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領導協調、研究部署全校就業工作。要求各教學院也分別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為組長、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為副組長,輔導員、班主任、部分骨干教師代表等為成員的工作小組。把畢業生就業狀況與學院年度考核以及學生工作評估、專業學科建設、招生等掛鉤,形成“以學校為主導、以院系為基礎、以學科專業為支撐,全員參與,全程參與”的良性就業工作機制,為畢業生就業工作提供體制保障。在全校形成一種上下齊動、全員參與、人人重視就業工作的格局,規范和完善各項制度,構建科學合理、高效快捷的職業指導科學體系。
高水平的職業指導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專業化的職業指導是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路徑;深入有效的職業指導是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重要保證。首先,要注重構建科學、合理的職業指導課程體系。建立以職業生涯規劃、創業教育、就業指導3方面內容為主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體系。其次,通過職業指導課程教學激發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促使畢業生理性的規劃自身未來的發展。其三,努力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個人職業傾向測量和分析的能力,掌握相關的求職應聘技巧、就業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使職業指導工作蘊含更多的理性思考和更加明確的目標。
一是加強就業服務信息化管理。完善就業管理信息化建設,強化畢業生就業網絡市場建設,加強辦公自動化程度。在與各學院信息共享的基礎上,主動與全國主要人才市場聯網,完善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的建設,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加大就業信息收集力度。通過網絡、電話、信函、電視、報紙雜志等各種途徑及時收集、整理就業信息,增加就業信息數量,提高就業信息質量[3]。三是暢通就業信息傳遞渠道。健全畢業生就業信息發布制度,加強信息對接,借助學校就業信息網、就業信息欄、就業QQ群等多種形式及時傳遞就業信息,提高信息的有效利用率。四是加大就業網的信息量。增設就業新聞、就業中的常見問題和處長信箱等欄目,增加各種人才網的鏈接。
畢業生就業宣傳教育除了開設就業指導課外,還應采取專題講座、校友論談、演講、職業規劃設計大賽等多形式多層次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指導。一是舉辦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就業知識競賽、模擬招聘會以及大學生創業論壇。二是邀請優秀校友、企業家代表等社會各界成功人士做專題講座。三是組織優秀畢業生報告會,選調生、報考公務員、到部隊就業畢業生座談會,以典型引路,示范帶動,讓畢業生形成良好的就業競爭意識。四是積極開展畢業生心理輔導工作。采用心理咨詢、專題講座等形式,幫助畢業生保持良好的擇業心態,克服心理障礙和心理疾患,切實幫助有就業困難的學生順利就業。五是開展面向基層創業的主題教育活動,幫助畢業生深入了解國情、了解社會,正確認識就業形勢,樹立行行建功、處處立業的觀念,踴躍到基層鍛煉成才。
社會對高校促進畢業生就業的職業指導實踐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但總的來說,科學合理的工作體系應該是:形成以系統化的職業指導課程為基礎,以職業測評和職業咨詢為特色,以高水平的職業輔導課程為基礎,以高水平的職業輔導講座為補充,以多元化的就業實踐環節為輔助,以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建設為保障,以多元化的社會資源為支持的體系,指導學生了解社會職業狀況,了解自身特點,幫助和引導大學生在明確職業生涯目標、積極提高職業修養的基礎上,合理選擇職業,實現人職匹配,達到人力資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1]張卓偉.試論高校職業指導推動與發展[J].科學之友,2009(9):97.
[2]劉躍成,張麗楠.淺析畢業生就業現狀加強職業指導實效性[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4):108-110.
[3]祁金英.當前高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現狀及思考[J].學理論,2009(9):234-235.
G64
A
1674-5884(2011)08-0022-02
2011-05-12
胡 華(1980-),女,湖南漣源人,助教,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研究。
(責任編校 謝宜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