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萬勇
淺議初中階段學生英語聽能的培養
● 李萬勇
聽力理解的過程包含預測、辨認、聯想、判斷等眾多的思維活動,并且所有這些思維活動都要求在瞬間完成。聽者對說話人使用的語言形式和選擇的主題往往無法控制,別人說什么你就得聽什么,聽不懂,又一般不能像閱讀一樣,來回多讀幾遍,由此可見英語聽能的培養是多么的艱難。
語言學習的關鍵期理論認為:語言學習有一個關鍵階段,在此期間內學習語言比較容易并有可能達到母語的程度,超過此階段學習則比較艱難且不能取得完整的語言能力。筆者認為: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母語掌握的還不夠好,不利于發揮母語的正遷移作用去學習英語,甚至會把母語和英語混淆,互相干擾,再加上,在此階段思維能力和理解力不強,知識經驗缺乏,難以接受系統的語言知識和較高層次的語言能力的培養,對付單個的詞匯和簡單的句子和短文還可以應付,一旦涉及復雜的句子和語法就難以掌握,結果只能是蜻蜓點水,學點皮毛而已。但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母語已是相當牢固,并且有了較豐富的知識經驗,有了較強的理解力,記憶力、想象力、模仿力、表現力也很強,有強烈的聽、說、求知的欲望,以言行事的欲望,對語言的感覺強,能夠自然地去接受英語。因此,初中階段是英語學習的關鍵期,英語的聽能的培養尤其如此,錯過了這樣的一個關鍵期,要想達到聽母語的程度可以說是很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是否能在此階段充分開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潛能則成了培養英語高級人才的關鍵。筆者下面就在初中階段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能這一問題談一些粗淺的體會和看法。
詞匯、句型、語法是培養聽能的基礎,打不好基礎,聽能自然是難以提高的。這里需要強調兩點:一點是:對詞匯的掌握不是能認識、會拼寫就行,還要能聽出來,因此,教師應幫助學生把所學的每一個詞的正確的發音都在大腦里留下一個正確、牢固的印象,正確辨別某些單詞的英美發音差異和單詞在語流中的重讀、弱讀、連讀、同化、弱化等音變和話語的不同語調。另一點是:語法規則不是哪個人規定的,它是在對語言這一客觀現象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約定俗成的東西,學習語言是要掌握其規律的,要培養熟練運用語法知識的能力。
一般來說,英語聽力材料所使用的詞匯、句型和語法都不是很難,雖然初中教材里所涉及到的詞匯、句型和語法知識有限,但足以用來進行初級或中級的聽力訓練,教師在幫助學生學好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情況可以擴展內容,從而擴大他們的詞匯量,鞏固所學句型,豐富語法知識,如:補充新概念英語第二冊的內容,系統而全面的講解語法等。現在初中生一般沒有專門地練聽力的教材,教師可選擇適當的材料對學生專門地聽力訓練,訓練他們對基本的詞匯、句型和語法的聽解能力,適應英語快速的語流,所選材料一定要適合學生的實際,對材料中的生詞可以給出提示,也可以鼓勵他們去猜測。
對所聽內容的熟悉程度是直接影響聽的效果的又一重要因素。聽解過程不是一個單純的語言信息解碼過程,而是一個解碼過程與意義再建構過程的結合。在這個過程中聽者的積極參與和語言知識水平固然重要,但個人相關知識的積累及對所聽內容的了解程度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想聽懂材料,除了語言方面的因素外,還要涉及到知識經驗。知識經驗包括你所記憶掌握的各種各樣的知識,當缺乏某一方面的知識時,就會直接影響到對聽到信息的處理速度,甚至會造成誤解。比如:聽者如果對西方的感恩節、愚人節等跨文化交際知識不甚了解,就可能會對所聽的有關材料感到茫然;相反,如果所聽材料是你熟悉的話題,自然就有助于對材料的理解。
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的科目文理科兼有,這對豐富知識經驗是必須的,有的學生從初一就開始過分強調所學學科的主次或偏科,這勢必會影響到其所學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造成自己的知識經驗不夠豐富,影響到英語聽能的培養,教師應鼓勵學生學好每一門科目、拓寬知識面。
每當談到英語的語速快,聽者難以跟上理解時,就會有人告訴你應該避免“心譯”,說的是要用英語進行思維,直接地去理解所聽到的內容,不要先翻譯成本族語然后再去理解。筆者認為:避免“心譯”是聽力練習的結果,是聽力練習所追求的高境界,并不是你想避免就可以隨便避免的,這種避免是有條件的,它必須要經歷一個過程。我們主要是利用母語進行的雙語教學來學習英語的,在聽的時候進行心譯是自然的,但隨著我們英語知識的熟練程度和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我們掌握的英語和其對應的含義達到了高度自動化的對應,對母語的依賴程度就會降低,我們就可以有意識地避免使用母語,訓練直接用英語思維,培養自然的英語思維的習慣和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在聽解的過程中就少了一個環節,這必然會有助手跟上快速的英語語流。初中階段正是培養這樣的習慣和能力的黃金時期,初中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思維形成的發展時期,而思維是在語言物質材料的基礎上形成、存在和發展的,這一語言物質材料可以是母語,也可以是英語,只要掌握好了,都可以用作思維的物質外殼,在此階段培養用英語思維是較自然的事情,初中英語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他們創造學習英語的環境,幫助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多背誦、多記憶英語短語和句子、積累感性的英語材料,頓悟英語的規律,自然地培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和能力。
要想從容地跟上英語快速的語流,除了注意避免“心譯”外,還要培養按意群去理解的習慣和能力。從語法上講,意群往往是一個完整的詞、詞組或句子,在句子結構中往往是某一句子成分,準確地停頓就是在準確地把句子分析成完整的意群,句子就是一些意群的組合。人們說話和朗讀時,短句往往一口氣說完、讀完,中間不需停頓,一句短句可以視為一個意群。句子一長,一復雜,中間需要停頓,但為了使表達的意思不至于費解、誤解或無法理解,停頓不可隨心所欲,必須不打亂句子結構,必須保持前后的意群完整,否則就是把句子說破、讀破,破壞了意群,使人費解、誤解或無法理解。說、讀是如此,聽也要遵循這個道理。英語句子宛如節節相連的竹子,有的句子只有在聽完了完整的某一節甚至整個句子后才能理解,因此,要養成把句子的一節作為一個單位去聽、去理解的習慣,這樣不但有助于跟上快速的語流,而且整體理解的也好,但要獲得這種能力需要有扎實的語言功底和大量的、有目的的訓練。英語的基本句型和基本的語法知識在初中階段都已經接觸了,但學生對所聽材料往往會一個詞一個詞的去理解,而不是一個意群一個意群地去理解,這自然就影響了聽解得速度,教師應培養學生正確的劃分意群的能力,在聽的過程中按意群去理解所聽材料。
對所從事的聽的活動要有意識地分為兩種:精聽和泛聽。精聽要注重語言的形式和深度,泛聽側重于內容和速度,但不放棄學習新語言知識的機會。精聽所聽的量雖然很有限,但一旦對所聽材料中的一些詞和語法現象能作出正確反應后,以后再聽其它語言材料時碰到類似現象,就不會那么生疏了,因此,精聽有助于提高學習者的理解水平和自信心,有利于進一步調動聽的積極性。范聽具有交際的真實性,飯前、飯后、睡覺前、起床前、休息時都可以用來進行這項活動。泛聽的量比較多,內容豐富,可以獲得新信息,復習學過的語言知識,實戰演習聽的能力。精聽和泛聽結合起來,互相補充,一方面有助于語言知識的不斷增加,同時也有助于聽能的不斷提高。選擇合適的精聽和泛聽的練習材料,制定一個循序漸進的練習計劃,對于提高聽能是非常有用的,最好選用帶聽力原文的材料,以備在確實無法聽懂時查看原文,幫助理解,以利再聽,因為只有在聽懂的基礎上堅持不懈地練下去,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初中階段一般沒有專門地精聽材料,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材料來練習聽力,在學課文時先讓學生聽,聽說領先,讀寫跟上,也可以補充一些適合學生的材料讓他們去精聽。對于泛聽,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去聽英語新聞節目,初聽時,可能因為缺乏背景知識,或詞匯量不夠、語法知識缺乏,或對廣播員的語音語調不適應,而感到困難,教師要教育他們不要氣餒,要堅持聽下去,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初中階段是培養英語聽能的關鍵時期,利用好這個時期就會事半功倍,達到聽母語的程度也是可能的,教師應清楚這一點,幫助學生學好詞匯、句型和語法,拓寬知識面,豐富知識經驗,培養沉著冷靜的心理素質、自然地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和按意群去理解的能力,精聽和泛聽結合起來練習聽力,反復聽,聽反復,耳朵要經常磨,從事初中英語教學的老師應幫助學生利用好這一關鍵時期去培養他們的英語聽能,為他們的高中和大學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培養英語高級人才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1]胡文仲.高校基礎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3]范誼.英語學習法指津[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文秋芳.英語學習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李萬勇/泰山學院大學外語教學部
(責任編輯:劉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