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娜
(本鋼集團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遼寧 本溪 117000)
知識經濟是相對于工業經濟和農業經濟而言的新經濟形態,它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存儲、使用、消費之上的經濟。先前的一些研究表明,知識能以很低的成本復制,知識的投入打破了一直以來所遵循的效益遞減規律,而顯現的是效益遞增現象??萍贾R是知識經濟時代最為人們所推崇的知識。而真正的知識并不只是單一的科技知識,還包括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商業活動、工作中的經驗知識和人們獲取、運用、創造知識的知識等。
知識產權是指人類智力勞動產生的智力勞動成果所有權,它是依照各國法律賦予符合條件的著作者、發明者或成果擁有者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權利,一般認為它包括版權和工業產權。知識產權是科技、經濟和法律相結合的產物,在實質上體現了“知識”作為資源的歸屬問題,是一種激勵和調節的利益機制,對知識經濟時代的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深入探究發現,知識產權也是包含在知識經濟內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和特征,知識經濟時代也可以理解為知識產權時代。知識產權是知識投入人就特定的知識產品根據現有相關法律所取得的專有權,是特定的知識產品與法定權利的結合在一起的產物。沒有特定的知識產品,知識產權定然無從談起,但特定的知識產品若不能依法取得知識產權,其中包括專利權、商標權等,不能得到相應的法律保護,知識產權所體現的激勵和調節機制也就不能發揮作用。知識產權是由相應的法律,即知識產權法來確認和保護的,沒有知識產權法就不可能存在知識產權保護。
知識產權法雖然不是在知識經濟時代才產生的,但知識、知識產權與知識經濟的特殊聯系使得知識產權法在知識經濟時代具有更為重要的作用。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按照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解釋是知識經濟的核心法律問題。知識產權保護,旨在鼓勵發明、維護公平有序競爭的科學機制,可以促進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并在增強國家綜合競爭力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知識產權法正是通過對特定的知識產品擁有者的專有權的確認和保護來鼓勵知識的生產、傳播和利用,從而最大化知識產權的經濟增長效益。知識產權法為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為知識經濟時代的知識進步創造了良好的保障。
總之,知識經濟時代,通過技術創新和知識的擴散所產生的知識、技術以及信息是一種無形資本。如果不給予知識投入人以產權保護,知識就會被無償使用甚至濫用,如此,創造的積極性必然受到重創,而且極有價值的無形資本就難以形成,依賴知識的知識經濟時代也就失去了基礎和活力。換言之,知識產權失去了保護,就等于知識經濟時代丟失了前進的車輪。
知識經濟時代,國際貿易作為國家間的交易行為,一直是最為活躍的一份子。知識產權與國際貿易之間更為密切的關系也出現在知識經濟時代,這就必然導致在國際貿易和知識產權國際保護交叉領域中產生許多復雜的問題。平行進口就是一個典型的因知識產權保護而引起的國際貿易問題。所謂平行進口,一般是指知識產權權利人或獨占被許可人有無權利禁止合法生產的產品從國外進口的問題,即在國際貿易中,合法持有知識產權產品的一方未經進口國相關知識產權權利人同意,將該產品經由合法途徑進口至該知識產權受保護的國家并銷售的行為。平行進口問題在本質上集中反映了知識產權貿易與貨物貿易之間的沖突,以及知識產權保護與國際貿易自由化之間的矛盾,是知識經濟時代一個備受關注和爭議的熱點。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貿易中的平行進口糾紛也不斷增多,.但我國現行法律并沒有給出平行進口是與非的明確規定。平行進口是與知識產權有關的國際貿易問題,其合法性問題產生的理論根源在于知識產權的“地域性原則”和“權利用盡原則”。
即知識產權只能根據一國法律在其地域內受到法律保護,權利取得方式、權利范圍、保護時間長短都依該國法律而定,權利窮盡與否也依該國法律而定。受地域限制,一國法律規定知識產權人的權利因銷售而窮盡的效力僅發生在本國,不能施及全球。該理論認為,各國的知識產權法在保護的期限、范圍和方式等內容上存在很大差異,知識產權僅是一個主權國家法律的產物,因此,依不同法律產生的知識產權應是相互獨立的。按照這一理論,平行進口構成對某一特定國家知識產權的侵犯,不具有合法性,應予禁止。
又叫權利窮竭原則,其含義是知識產權人或其授權人的許可而產生的知識產權產品,在首次投放市場后,權利人即喪失了對它的控制權,其權利被認為用盡。凡合法地取得該產品的人,只要不將其用于侵犯知識產權人的專用權即可以自由使用、轉賣、處置該知識產權產品。“默示許可”理論和“自由貿易”理論為權利用盡原則提供理論支撐。根據這種理論,只要商品的首次銷售得到了知識產權人的許可,則以后任何轉售不再構成侵犯其知識產權。權利用盡原則是為了平衡知識產權人專有權所產生的負效應而設置的,其主旨是對知識產權人的權利加以必要的限制,以免產生過度壟斷,阻礙產品的自由流通。這在商標權和專利權領域得到廣泛認可,在著作權領域也有所體現。
作為平行進口問題的上述兩種互相對立觀點,權利用盡原則和地域性原則兩種理論基礎在不同時期受到了不同的推崇。過去的幾十年,由于技術相對落后,知識擴散緩慢,地域性原則占據了主導地位。但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其技術因素的增長導致一些問題并不能通過地域性原則得以解決,權利用盡原則登上了處理平行進口案件的舞臺,并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由以上探討可知,平行進口問題絕不單純的只是知識產權問題,更多涉及的是貿易問題,確切地說是一個與知識產權有關的貿易問題。平行進口問題,并不能單一地通過權力用盡原則或者地域性原則進行協調。根據平行進口問題的特質性,應綜合各個方面進行協調方法的設計?;诖?,筆者提出了協調平行進口問題的相關建議。
首先,專利權窮竭具有地域性。因此,專利權的平行進口是一種侵權行為,侵犯了專利權人的進口權。根據目前我國發展現狀,要鼓勵、保護和利用發明,以達到促進產業發展的目的,同時,還要繼續引進國外的技術,提高產品質量。隨著國際貿易往來的進一步頻繁,為了實現發展中所需要達到的種種目標,應該禁止專利領域的平行進口。其次,對商標領域的平行進口是中國貿易領域和法律界的一個新問題。在商標領域,應當采用權利用盡原則,允許平行進口。商標權用盡原則的核心在于,一旦某種商標商品由商標所有人自己或經其同意合法投入市場,商標權人在該產品上的權利即不復存在。有利于防止商標權人濫用自己的權利,促進國際自由貿易,打破貿易壁壘,從而更好地維護各國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再次,著作權應當禁止平行進口。禁止著作權的平行進口,有利于保護國內版權人或被許可人的利益,既能鼓勵創作又能鼓勵作品的傳播,在打擊遏制非法盜版行為和走私行為時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只有保護了作者和權利人(包括被許可人)的利益,才能激發作者的創作熱情,從而保護了創作源泉,最終能夠實現對消費者利益的保護。
首先,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知識產權糾紛越來越多、專業性越來越強,而行政機關具有追求效率和比較專業化的特點,要適應客觀要求,制定相關的法律體系。其次,所制定的法律條款應要做到既利于鼓勵知識的生產又要能促進知識的傳播。知識經濟既要求知識的大量生產,又要求知識的快速傳播。知識產權法應當從兼顧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出發,實現它們的平衡來解決這對矛盾。再次,在處理知識產權的平行進口問題上,要做到既保護其合理性又防止其濫用。在完善知識產權法的同時,應建立一套相應的機制,使法律既能保護知識產權的合理壟斷性,又能防止其濫用。最后,要處理好知識產權保護的全球化、國際化與適當保護本國利益之間的關系。知識產權法在國際化的同時,要擁有相關的法律對策,來防止因過分保護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而給本國知識產權的保護帶來困境,從而對我國經濟、社會和技術的發展造成阻礙。
知識經濟時代全面來臨的今天,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在國際貿易中更為凸顯。為了在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已經制定和實施了知識產權戰略。面對國際上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新趨勢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面臨的知識產權新形勢,中國必須加緊制定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保護國家的技術等知識產權,促進國內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和限制跨國公司的知識產權濫用??傊?,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在知識經濟時代取得競爭優勢打下堅實的基礎。
[1]趙翠萍.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8(1).
[2]鐘海鷹,潘志敏.論知識產權保護視野下的平行進口[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7).
[3]徐莉.知識經濟時代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3).
[4]李玉文,方秀云.平行進口:知識產權保護與貿易自由化的沖突[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3).
[5]鄭成思.版權法[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