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洪艷 東營職業學院
外貿單證實務是國際貿易、商務英語等專業的核心課程。在高職教育“開放性、職業性、實踐性”目標的指引下,我們積極嘗試浸入式教學法,努力構建一個高效的外貿單證實務“浸入式”實踐教學環境,以全方位保證學生單證員崗位職業能力的提升和職業素養的養成,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強調了高職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雙重屬性,必須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重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高職教育培養的是一線的應用性人才,這類人才的鮮明特征在于不僅應具有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具有過硬的、優于其他教育類型的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因此,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上應強調應用性、針對性,強調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而這有賴于良好的全方位的實踐教學環境的構建。
高職教育是就業導向的教育,受教育者能否在職場上獲得成功,職場能力是一個關鍵性因素。職場能力賦予受教育者立身之本,是檢驗職業教育質量最后的試金石。職場能力其培養和提高主要應通過實踐教學來完成和保障。高職外貿單證實務“浸入式”實踐教學環境的構建就在于為學生創建盡可能真實的外貿單證工作崗位的教學實驗環境,使學生時時刻刻“浸泡”于崗位實踐環境中,提前熟悉崗位環境,培養崗位技能,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成為外貿單位期待的“來則能用”的高素質應用型外貿人才。
外貿單證實務是課堂與崗位零距離對接的一門課程,實踐性與操作性極強。首先,外貿單證實務課程體現為具體的、實實在在的業務。如:出口商如何根據合同審核信用證,如何繕制信用證及其他結匯方式下要求的結匯單據,進口商如何填寫開證申請書,進出口商如何完成進出口報關、報檢、托運及保險等等事項。其次,外貿單證實務課程以單證的繕制為主線,而制單恰是外貿環節中的重要工作內容。單證工作貫穿于進出口合同履行的全過程,從備貨、報檢、租船訂艙到報關、投保、完成裝運,都有相關的單證需要繕制,而幾乎每一項工作任務的完成,其結果都體現在最終的單據中。所以,單證教學應貼近實際業務,在授課過程中,要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有機地融合,通過構建“浸入式”實踐教學環境,增強學生的崗位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外貿單證實務課程“浸入式”實踐教學環境的構建主要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實訓的物質載體——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的建設;二是實踐教學以何種方式組織實施和保證效果。其中第二個層面主要涉及諸如教學方法、師資培養等方面。結合多年的外貿單證實務實踐教學探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多管齊下、多措并舉來構建一個全方位的、具有較強操作性和實效性的實踐教學體系。
外貿單證實踐教學內容的選取要以滿足單證崗位需求為目的,以培養學生單證崗位能力為目標。單證教師首先要深入行業和企業一線,通過外貿單證業務經理和專家訪談等形式深入了解企業對單證人才的需求情況和崗位技能標準,共同梳理單證員的工作任務,確定完成工作任務所需的崗位職業能力、職業素質和專業知識。在此基礎上,從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出發,以單證員崗位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科學合理地序化實訓內容,使崗位工作任務與實踐教學項目相銜接。根據提煉的關鍵工作任務,我們設計了11個單項實踐教學項目和3個綜合實訓項目,具體包括:繕制開證申請書;分析審核信用證;繕制商業發票;繕制包裝單據;繕制檢驗證書;繕制原產地證明書;繕制海運提單;繕制保險單;繕制其他結匯單據;繕制匯票;審核單據等單項實訓,同時建立了電匯、托收和信用證三種結算方式下全套單證繕制的綜合實訓項目。通過這些實訓項目的反復錘煉,使學生牢固掌握了審證制單這一單證員崗位核心技能,將來能夠輕松勝任單證員工作。
雙師型教師是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特征,是實現學生技能培養的關鍵。我們采取外聘與內訓兩種方式,打造一支由企業兼職老師和學校專職教師組成的合作互補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具體措施包括:
1.強化對外貿單證專業教師的職業培訓。通過掛職式、跟班式和短期培訓式等形式為外貿單證專業教師創造到企業實習鍛煉的機會。單證教師到企業實習鍛煉,能夠及時地更新知識,了解外貿單證崗位的現狀、發展趨勢和崗位能力要求,積累單證工作經驗,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培養雙師素質,在學生單證實訓中能夠給予貼近單證員崗位實際的指導;同時,可以加強學校與企業的溝通聯系,努力開創校企聯合的新局面,以教師掛職鍛煉為突破口,為今后推薦學生進行校外實訓創造有利條件。
2.選聘單證兼職教師,拓寬“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外延。從外經貿企業聘請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國際商務單證專家擔任兼職教師,承擔部分教學任務并指導學生單證操作。外聘的兼職教師把企業對單證員能力的要求直接展示給學生,把外貿單證工作的親身體會介紹給學生,把單證制作的技能手把手傳授給學生。這些來自企業一線的經驗和知識,彌補了專業教師實踐技能不足和校內實訓與崗位實際脫節的缺陷,深化了學生對外貿實踐操作的認識,增加了實訓效果。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可以就一些單證崗位技能要求、崗位人才需求狀況等現實問題向外聘專家請教,提前了解就業崗位,增加了學生對外貿單證實訓的興趣,激發其職業認同感。
校內仿真外貿單證實訓室是培養學生單證技能,讓學生親近單證崗位的一個有效途徑。為提高其實訓效果,在實訓過程中可嘗試工作式教學:首先,在實驗室布置上,將實驗室分割為不同區域,每個區域都模擬上班場景設置,讓學生們置身于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單證技能。其次,在實訓安排上,充分利用外貿單證實務模擬軟件,使學生在仿真的業務環境中,全面、系統、規范地掌握外貿單證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學生通過扮演進出口貿易公司、貨代公司、檢驗檢疫部門、海關、保險公司、船方、銀行等角色,在具體角色的位置上分工合作,完成整個案例中單證的操作。當學生熟練掌握了外貿進出口業務流程和單證制作技巧后,輪換角色分部門進行模擬操作,加深對單證工作的理解,培養對外貿單證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通過工作式實踐教學,使學生提前體驗單證員崗位工作場景,培養崗位認知,激發崗位熱情。
讓學生在工作中掌握職業能力,是職業教育本質內涵的需要。沒有企業實踐的經歷,沒有企業氛圍和企業文化的熏陶,沒有職業氛圍和企業環境的影響,職業能力的培養效果要大打折扣。
因此,要真正提升外貿單證實踐教學的質量,就必須加強與外經貿企業的合作,校企深度融合,走工學結合之路,讓學生在企業真實的單證工作環境中扮演“職業人”的角色。我們通過與企業簽定協議、或在企業掛牌等形式,建立長效穩定的校企合作伙伴關系;在外貿單證實務授課計劃中,增加進外經貿企業實習環節,建立起課堂學習、校內模擬、進企業實習的分階段、交替式學習模式;校企共同制定配套的實習制度,加強對頂崗實習學生的有效管理,必要時可以組成由實習學生、家長、企業和學校四方代表參加的實踐教學管理機構,協調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消除校企合作的后顧之憂,保證學生實習的效果,使合作企業逐步發展成為學生單證實習和對口就業一體化基地。
總之,通過構建全方位“浸入式”實踐教學環境,避免了學生學習專業理論的抽象性和枯燥性,使學生真切感受到外貿進出口工作的氛圍并熟悉其流程,初步建立起對單證員工作崗位的感性認識,提高了學生的單證制作興趣和能力,縮短學生就業后在單證員崗位上的盲目探索過程,實現了職業技能培養與崗位技能要求的零距離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