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繼先 康金旺 韓建勇
異位胰腺是少見的胰腺先天性發育異常疾病。因臨床表現不典型、缺乏有效的診斷措施,臨床診斷有困難,易造成誤診或漏診。為減少誤診、漏診,提高認識,將我院近期異位胰腺3例報告如下。
病例1,女,33歲,因上腹痛8年在多家醫院就診,多次行胃鏡檢查。胃鏡結果均診斷為隆起糜爛性胃炎。未行超聲內鏡檢查。上腹痛發生于餐后,曾服用多種抑酸劑及胃黏膜保護劑治療,效果不佳。導致輕度精神分裂,不能正常工作。我院胃鏡檢查:胃竇可見散在隆起糜爛,大彎側見一個1.0 cm×0.5 cm廣基隆起性病變,頂端呈“V”型凹陷,超聲內鏡檢查提示黏膜下層中等回聲團。腎上腺素0.9%氯化鈉溶液黏膜下注射后高頻電切除。術后病理證實為胃胰腺組織異位。術后患者恢復良好,腹痛癥狀消失。
病例2,男,26歲,因上腹痛、泛酸在外院行胃鏡檢查示十二指腸球部息肉,擬行高頻電切術入我院。我院胃鏡提示十二指腸球部黏膜隆起,0.8 cm×0.8 cm,中間有臍樣凹陷,行超聲內鏡檢查提示黏膜下層及肌層低回聲團塊。考慮高頻電切除術容易造成穿孔。外科手術治療,術后病理證實為十二指腸球部胰腺組織異位。
病例3,男,23歲,因黃疸1周入院。肝功能提示梗阻性黃疸。上腹部CT及MRCP檢查,提示壺腹部占位性病變。外科手術治療,術中冰凍切片證實為胰腺組織異位,行壺腹部切除術及膽腸吻合術。術后黃疸消失。
2.1 誤診原因 異位胰腺指位于胰腺以外部位與胰腺既無解剖學也無血管相連的胰腺組織,多發生于胃、十二指腸、腸道,也分布在其他消化道、腹腔、縱隔及肺等器官。由于臨床表現不典型、缺乏有效的診斷措施,較易誤診或漏診。分析原因:(1)異位胰腺屬于少見病,接診醫生多考慮常見病、多發病,反復就診,造成醫生思想麻痹,草率結論。(2)缺乏典型臨床表現,多與其他疾病如疣狀胃炎等并存更易誤診。(3)內鏡醫生草率結論。部分患者多次、多醫院行胃鏡檢查而未發現病變。胃鏡檢查時未做活檢或活檢取材較淺。未對可疑病變行超聲內鏡檢查。
2.2 診斷及預防措施 異位胰腺雖然少見,但可造成患者的長期痛苦及經濟負擔,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及警惕是避免誤診的關鍵。隨著內鏡設備及診斷技術的提高,內鏡檢查成為上消化道異位胰腺發現和診斷的首選方法。CT、胃腸造影等檢查只能提供間接征象,不能確診。國內資料表明幾乎50%的異位胰腺發生于胃和十二指腸[1]。異位胰腺內鏡下表現:好發于胃竇;隆起性病變,頂端可見臍樣凹陷;超聲內鏡表現為黏膜下或肌層低回聲、中等回聲或混合回聲占位[2]。現階段異位胰腺的診斷仍然屬于排除性診斷,其最終確診仍是病理診斷[3]。因此掌握內鏡下表現是提高初步診斷的有效途徑。對于發生于胃腸黏膜及黏膜下層者可內鏡下高頻電切除,對于深達肌層或漿膜層者應外科治療。對疑為異位胰腺而胃鏡不能確診者、或發生在胃腸道以外部位、或與惡性疾患不能鑒別時,手術探查也許是唯一治療手段[4]。
1 李益農,陸興華主編.消化內鏡學.第4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588-590.
2 肖勇,付雪瓊,劉軍,等.內鏡超聲診斷胃異位胰腺20例臨床分析.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9,18:702-704.
3 周太成,陳雙,賴東明,等.異位胰腺的臨床認識進展.解剖與臨床雜志,2007,2:62-64.
4 Biswas A,Husain EA,Feakins RM,et al.Heterotopic pancreas mimicking cholangiocarcinoma,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OP,2007,9: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