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100050)安娜
唇腭裂是口腔頜面部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新生兒的發生率一般為1.82‰, 包括單獨的唇裂畸形、單獨的腭裂畸形和兼有唇裂與腭裂的畸形, 主要是在遺傳與環境等多種因素作用下, 口腔的唇部和腭部的中胚葉組織在早期(妊娠3個月)發育暫停所致,其病因復雜, 至今尚未完全明確[1]。手術治療則是唇腭裂治療的最重要的治療手段,術后細心照顧是手術成功的關鍵。本研究選擇了2010年9月~2011年3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頜面外科病房進行優質護理后的172例唇腭裂患兒,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2010年 9月~2011年 3月,本科室收治唇腭裂患兒172例,其中單純唇裂75例,單純腭裂57例,唇腭裂共存40例。男 99例,女 73例。年齡3個月~15歲。其中≤5歲的患兒有143例,占83.1%;≥6歲者有29例,占16.9%。住院7~14d,平均住院10.5d。所有唇裂患兒均拆線出院,大部分患者來源北京市及北京市周邊省市。
2.1 患兒自身健康因素 由于患兒口腔頜面的先天畸形,造成喂養困難,生理性體重下降,進而造成小兒免疫功能不完善,機體抵抗力低,術前術后感染風險明顯增加。患者因口腔畸形,口腔內分泌物不易徹底清除,口內腺體分泌減少,自潔功能降低,極易使細菌積聚、繁殖,易造成切口感染、裂開甚至形成口鼻瘺。所以要全面評估患兒的體重、營養狀況、心肺情況,特別注意有無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消化不良。
2.2 患兒及家長心理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部分患兒會出現嚴重的自卑心理,造成明顯的溝通障礙,加之對醫院環境感到陌生,住院后生活環境和習慣的改變產生了恐懼心理,均可能影響到手術傷口的愈合。一些家長平時常以打針恐嚇孩子,使其對打針、檢查等產生恐懼心理,特別是幼小患兒常是一見醫務人員就緊張哭鬧[2],如果術前不能解除患兒的恐懼心理,一旦術后哭鬧很可能影響到手術切口的愈合。因此,良好的心理護理對于患兒的術后恢復非常重要。
唇腭裂患兒的出生讓父母感到震驚、悲傷、沮喪,有學者稱之為打擊綜合征(Shock Syndrom)[3]。隨后的喂養困難、對發病原因及治療方法的不了解 、旁人的目光,增添了唇腭裂患兒父母的心理壓力,父母自信樂觀的心態直接影響患兒的心理健康成長。
2.3 術前檢查 患兒手術區域皮膚情況、口鼻腔衛生狀況,患兒有無先天性心臟病,全身或局部出現的不正常情況,均可能影響手術治療和術后的恢復。
2.4 術后護理不當 如果患兒術后2周內大聲哭鬧、感冒、用力咳嗽,患兒用舌頭舔切口、吮手指,術后應用奶瓶吸奶等因素均可使切口張力增高,造成切口裂開的可能。
護士的服務態度和行為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關鍵。要求護士改變以往直入主題的問話方式,創造輕松愉快的氛圍了解患兒的飲食情況、進食方式及生活中的細節問題,從而針對不同的患兒給予相應指導。
3.1 考慮到患兒入院后心情比較緊張,從護士接待新入院患兒開始,要求護士著裝標準整潔、精神飽滿、表情親切、態度和藹、言語輕柔、動作輕穩,通過語言、表情、動作上表現出對患者及家屬的友善和誠懇,詢問病情要言語親和,注意措辭。盡一切可能使患者及其家屬減少緊張和恐懼,跟每一位患兒和家屬交朋友,盡快幫助他們適應醫院環境、消除陌生感,用母愛般的情感親近他們,多與他們交談、接觸。
3.2 由于患兒大多來自貧困農村,生活環境的差距進一步加大溝通難度,而優質護理要求護士完成更多的基礎護理。利用這些基礎護理操作的機會有效地縮短護患的距離,在正常的護理操作中自然的完成與患者和家屬的交流和溝通,跟他們成為朋友。通過與患兒的深入接觸可以更好地觀察到患兒的進步,對于患兒的進步和成績應該給予積極地鼓勵和表揚, 使其感到有能力、被重視,從而消除自卑心理。幫助患兒與其父母客觀正確地認識病情和發展規律,疏導家長和患者的不良情緒、解除心理壓力,幫助家長和患兒樹立徹底戰勝疾病、改善生活質量的信心, 促進患兒身心的健康。
3.3 對發音不清、語言表達能力欠佳的患兒,應多接觸,采用體態性語言與患兒交流,熟悉患兒的特殊發音、手勢及表達的意思,充分掌握患兒的心理狀態,以慈母般的愛心在傷心痛苦的時候給予照顧,耐心向患兒家屬講解腭裂的發生病因、治療方法以及預后的相關知識和心理調適方法,應用手術成功的照片講解治療后獲得滿意療效的病例,以培養患兒對自身疾病的承受能力,從而增強其對疾病治療的信心[4]。
3.4 豐富的護理知識和嫻熟的技能是優質護理的核心內容,知識全面、技術過硬、工作認真負責為首要的護理特征。這就要求每一個護理人員要加強理論的學習和知識的不斷更新,同時還要努力提高穿刺成功率,指導家屬正確喂養。通過這些做法使多數家屬和患兒都能愉快地接受和配合治療。
3.5 做好口腔護理,預防切口感染,保持切口清潔。患兒和家屬多來自農村,對疾病及康復的有關知識有限,護士要經常巡視患者,講解預防感染的重要性,唇裂患兒每天用生理鹽水清洗切口,幫助腭裂患兒正確地進行霧化吸入,并給家屬講解藥物的用法和作用,取得家屬的配合。年齡大一些的腭裂患兒可用生理鹽水漱口,而年齡小的患兒,不能很好合作者,則在每次進食后喂少量溫開水,可達到漱口的目的。術后按醫囑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同時保持病室環境清潔整齊,空氣清新,溫濕度適宜,每天通風2~3次[5]。
4.1 做好飲食宣教 唇腭裂患者的飲食方式對患者會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術后合理的喂養方式對術后傷口的恢復及手術效果都會產生很大影響。優質護理施行后,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更為積極地喂養教育,從入院開始手把手的示范如何喂養,唇裂患兒入院后應停止吮吸母乳或奶瓶,改用平底匙喂養,以便術后習慣這種喂養方式,向家長說明手術后若繼續吮奶將影響切口愈合,引起切口感染,甚至裂開。術前如果不訓練喂養方式,術后患兒對突然改變的喂養方式不適應,引起哭鬧也會影響切口愈合[6]。術后盡量讓患兒平時喜歡的家長陪伴,減少哭鬧;避免患兒抓切口,不讓患兒吸吮手指;預防感冒,防止因流涕、咳嗽而影響切口愈合。同時囑家屬防止患兒跌跤,以免切口裂開。
4.2 做好安全宣教工作 出院時向家屬強調安全意識,將宣教內容做成通俗易懂的卡片發給家屬,便于記憶。唇裂患兒切口雖愈合,在兩周內仍不能受到外力的撞擊,一旦受到撞擊容易導致切口裂開,而且小兒唇部又是最容易摔傷和受到撞擊的部位。因此,要求家長特別注意看護患兒,防摔碰,導致切口裂開。
通過對172例唇腭裂患者的優質護理的實施,使172例切口全部愈合,無感染,效果滿意。
術后隨訪和問詢調查表明:通過優質護理的實施,改變患者及家屬的傳統觀念,打消其顧慮,不但增加了患者及家屬配合治療的信心,也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
唇腭裂患者手術治療中護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優質護理施行后,通過提高護士的護理操作及理論水平,提高了護理質量。言語和行為交流方式的優化拉近了護患距離,改善了護患關系,使患者及家屬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護理工作, 使手術獲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