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正規戰爭是主要的,游擊戰爭是輔助的。這一點,我們已經正確地解決了。那末,游擊戰爭就只有戰術問題,為什么提起戰略問題呢?
如果我們是一個小國,游擊戰爭只是在正規軍的戰役作戰上起些近距離的直接的配合作用,那就當然只有戰術問題,沒有什么戰略問題。又如果中國也像蘇聯那樣的強大,敵人進來,很快就能趕出,或雖時間較久,但是被占地區不廣,游擊戰爭也只是一種戰役的配合作用,當然也只有戰術問題,沒有什么戰略問題。
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發生的:中國既不是小國,又不像蘇聯,是一個大而弱的國家。這一個大而弱的國家被另一個小而強的國家所攻擊,但是這個大而弱的國家卻處于進步的時代,全部問題就從這里發生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敵人占地甚廣的現象發生了,戰爭的長期性發生了。敵人在我們這個大國中占地甚廣,但他們的國家是小國,兵力不足,在占領區留了很多空虛的地方,因此抗日游擊戰爭就主要地不是在內線配合正規軍的戰役作戰,而是在外線單獨作戰;并且由于中國的進步,就是說有共產黨領導的堅強的軍隊和廣大的人民群眾存在,因此抗日游擊戰爭就不是小規模的,而是大規模的;于是戰略防御和戰略進攻等等一全套的東西都發生了。戰爭的長期性,隨之也是殘酷性,規定了游擊戰爭不能不做許多異乎尋常的事情,于是根據地的問題、向運動戰發展的問題等等也發生了。于是中國抗日的游擊戰爭,就從戰術范圍跑了出來,向戰略敲門,要求把游擊戰爭的問題放在戰略的觀點上加以考察。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樣又廣大又持久的游擊戰爭,在整個人類的戰爭史中,都是頗為新鮮的事情。這件事是同時代進步到二十世紀的三四十年代一事分不開的,是同共產黨和紅軍的存在分不開的,這乃是問題的焦點所在。我們的敵人大概還在那里做元朝滅宋、清朝滅明、英占北美和印度、拉丁系國家占中南美等等的好夢。這等夢在今天的中國已經沒有現實的價值,因為今天的中國比之上述歷史多了一些東西,頗為新鮮的游擊戰爭就是其中的一點。假如我們的敵人少估計了這一點,他們就一定要在這一點上面觸一個很大的霉頭。
這就是抗日游擊戰爭雖然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仍然處于輔助的地位,但是必須放在戰略觀點上加以考察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