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就聽說東島的戰士個個會宰牛,甚至有人說“庖丁解牛”也不過如此。我卻心存懷疑:“庖丁”苦練屠牛刀法,也要“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幾個常年舞槍弄炮的戰士,宰牛真能達到“目無全牛”而“游刃必有余地”的地步?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檢驗實不實的機會來了,由于工作需要,我將隨機關工作組到東島進行調研,同時還打聽到:這次為改善部隊伙食,做好牛群的“計劃生育”工作,維護島上的自然生態平衡,將射殺一頭野牛。同行的戰友也告訴我,能親眼見到東島的人殺牛解牛,可是件難得的事情。
解牛前的訪談
東島不愧為西沙最美的島,不到兩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完完全全成了野生動植物(特別是十幾萬只白腹鰹鳥)的“領地”。港口到守備部隊營區由一條干凈整潔、綠色簇擁的小路連接著,我們坐著由守備隊隊長李航清和另外一名戰士駕駛著的“寶馬”和“奔馳”——兩輛環保電瓶車,在“通幽”的“曲徑”上緩緩而行,一路上能看到守島官兵們日常訓練的四百米障礙場以及官兵們種植的香蕉地、西瓜地、蔬菜地等等。邊看邊想,訓練場與菜地,展現的不正是小海島上官兵們的工作激情與生活熱情嗎?
進入營區,剛坐定,李隊長向工作組的首長報告:士官李長壽已攜帶輕武器和對講機,到樹林里尋找野牛去了。攜帶武器打牛的人員進樹林后,為安全起見,絕對禁止其他人員再進入樹林,因此,大家只好靜等著好消息了。“野牛難找,能不能打到啊?”一位來過東島的工作組同志問李隊長。李隊長毫不猶豫地回答:“沒問題!”見隊長答得如此爽快,大家也如同吃了顆定心丸。
在等待的這段時間里,我與一位正在準備宰牛工具的四級士官老張聊了起來。
“等會兒打到牛了,隊里幾個人去宰?”
“我和油機班的老邱,信號臺的小岳、小吳,還有炊事班的小張,一共五個人。其他人有值班任務,抽不開身。”
“以往多久打一次牛?”
“差不多一個月打一頭吧。近來野牛繁殖很快,島上植物都被它們破壞得太多了,牛多也不是好事啊!”
“你們五個人夠嗎?宰完要多少時間?”
“哈哈,沒問題!三個人就夠了,我們五個人應該二十分鐘的樣子,就可以完事了。”
“二十分鐘?這么快?一頭整牛啊!”
老張沒再回答,憨憨地笑了笑,繼續忙他的去了。
親見解牛
不一會兒的光景,大家隱約聽到樹林里傳來兩聲不太清晰的槍聲,隨后李隊長身邊的對講機響起了狩獵員的聲音:“打到了,位置在XX附近。”大家聽到消息后,都興奮地站了起來,李隊長當即安排宰牛的隊員和去觀看的機關同志分坐兩輛車,向打到牛的位置進發。
打到牛的地方是片低矮的灌木林,我們費了好大的功夫才走了進去,士官李長壽背著槍,笑盈盈地已經等候多時,身后那頭“倒霉”的野牛倒在草叢里,鼻子還在呼著氣。
“兩發子彈就撂倒了?”一起來的首長問李長壽。
“是的,一槍打在野牛前腿,一槍打在肚子上。”李長壽立定回答,首長拍了拍他的肩膀,豎起了大拇指。
這邊說完,那邊宰牛隊已經拿好工具,準備下手了。說到工具,其實就是五把刀、幾個大菜簍和蛇皮袋、一支抬牛用的長竹竿。這五把刀可沒什么特別的地方,沒有“專業屠夫”用的剔骨刀、破骨刀之類,完全是“原生態”的五把伙房用的菜刀。
第一刀,放血。看上去和殺雞放血類似,只不過刀下的脖子粗了點兒。士官小岳一刀割開牛的頸部大血管,頓時暗黑色的牛血泉涌而出,不一會兒就在頸邊凝聚成了很大的血塊。放完血后,四名“庖丁”首先抓住四肢,將牛伸展拉開,露出牛腹。接著老張拿穩手中刀,沿著中線從牛頸一直切到牛股,邊切邊介紹:“這刀是主刀,剝皮和打開牛肋骨主要靠它。手重了,會破壞內臟;手輕了,剖不開胸膛。”說話間隙,他已經將手從開口處伸進去,將五臟逐一切割出來——心、肺、肝、脾、腎,整齊地放在一起,看上去似乎像輕武器分解訓練時將武器零件一一拆解,整齊放置在一邊一樣。只可惜,這些“牛部件”再也裝不上去了。接著,老張從牛腹中掏出了一個比籃球稍大的鼓鼓的包,笑道:“這就是牛胃,里面有很多還沒來得及消化的草,哈哈,‘草包草包’是不是就這么叫出來的?”看來他還不忘忙里偷閑地一展他的幽默感。
清理完牛腹,一直拉著四肢的四名戰士也開始行動了。先剝皮,五個人一起發力,從四肢、軀干多個方向同時進行。這可是細致活兒,如果動作幅度過大,就會造成劃破牛皮,或者連皮帶肉一起扒下來。此時大家都不再說話,現場只有刀劃開牛皮所發出的“嗞嗞”聲。不一會兒,一張完整的牛皮被剝下來了,戰士們用袋子把它裝好。
接下來就是肢解整牛。戰士們顯得更輕松了,手中刀挑、剁、砍、劃……如武俠小說中描述的“手腕抖動間,刀影翻飛”。不一會兒,牛的四肢和軀干分了家,接著又砍下牛頭,割下牛舌,再把軀干、四肢等凡是能食用的部分都一一裝上車,其他的就被遺棄在草叢里。整個解牛過程圓滿結束。
感悟
看完這“大卸五塊”的全過程,我終于明白了兩千多年前莊子筆下“庖丁”所述的“游刃有余”、“目無全牛”是怎樣一種境界。
點滴中積累經驗,反復中探尋規律。“庖丁解牛”詮釋的是一個技能熟能生巧的過程,是一種一氣呵成的藝術,是一種“行行出狀元”的典范。在東島接觸到這種酣暢淋漓,甚至有些藝術美感的“解牛現場直播”,我真的深深體會到這群身著海洋迷彩的“庖丁”具備的頑強的生存能力、自給自足的創造能力和“樂守天涯”的樂觀精神。
(作者現任政治部宣傳科上尉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