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是以學校為本,以研究解決學校管理者和教師教學工作中遇到的亟待解決的具體問題為內容,以學校教師為研究主體,以行動研究為主要的研究方法,以學科教研組為研究的組織單位,以邊研究、邊解決、邊提高為基本特征,以直接解決具體問題為原則,以提升教師專業能力、提高學校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目
標的一種研究活動?;诖?,我認為強化校本教研,應立足教學實際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強化科研管理
首先,要堅持以“教研引路,實驗為本;以點帶面,全面發展”的原則,分年級、分步驟進行科研,形成“科科有課題,人人有專題,個個有參與,班班有特色”的課題研究的良好氛圍。其次,做到有課題簡介,有研討活動指南,有課題研究案例及說明,有課題成果展覽,有課題研究論文。最后,嚴格實驗過程,實行“每課一記載,每月一體會,每期一小結,每年一總結”的反饋機制,突出過程性實驗,不斷調控和優化課題研究,每一階段結束后,均進行考核、評估,以此形成平等、公平、共同發展的校本教研體系。
二、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實效性
1.實行科學選題、科學教學。校本教研的選題應該歷經從下到上、再從上到下的過程。具體地說,首先,校本教研的選題是教室里、教學中發生的真實問題,是教師發現并提出的自己的問題。其次,校本教研選題還應該歷經一個收集、分析、提煉、整合,再由學校確定下達教師、教研組的過程。
2.積極實施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研究。所謂“大處著眼”是指校本教研要著眼于學校、老師、學生長遠發展的需要,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要以人為本,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促進學生發展為本。校本研究的全過程應該關注教師和學生的情感體驗和人文關懷。所謂“小處著手”是指運用“案例分析”開展校本教研。案例分析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方式。通過案例分析研究可以“解讀”不同教師的教學實踐,促進案例的研究者、參與者及相關人員反思教學實踐,深入思考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而調整或改進教學,實現教學工作的創新和突破。
3.建立多元評價機制。學校要改革“考試成績”一元化的評價模式,建立教學過程、教研成果等多元的評價體系,在教師的晉級、評優、提干、福利待遇等方面,既要注重教師的敬業精神和教學業績,又要注重他們的研究精神和理論素養,用科學的評價機制促進教師的健康成長。例如,將教師分為合格型、經驗型、研究型、專家型四種類型,制訂相應的評價標準,教師可參照評價標準自主評價,申報所屬類型,由學校組織專家組審核評定。同時,給予“研究型”和“專家型”教師特殊獎勵,并為不同類型、不同個性特長的教師搭建學習、鍛煉和展示的平臺,讓英雄有用武之地,構建一種和諧、平等、共同發展的研究體系。
三、活躍課堂,優化教學,構建開放式課堂
校本教研的最終試驗田是課堂教學,為了便于校本教研,還要大膽創設開放式的課堂教學環境,使教師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校本教研。
1.創設“開放型”的課堂教學環境,讓課堂充滿學生成長的氣息?!伴_放型”的課堂教學環境民主、和諧而讓人心靈舒展。教師在課堂上提倡敢說、敢想、敢疑的學習方式,提倡實驗、猜想、合情推理、討論分析、議疑答疑的交流方式,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真正成為一種交往、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與共建。
2.設計交互式、動態型的教學思路,使課堂教學有張力。在開放的課堂里要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智慧感悟,就應該設計活動化、生活化、開放性的教學思路。正因為開放式教學所表現出來的張力,所以教師的課前預設都不是“直線型”的而是“多板塊開放式”的,這要求教師變原來的“執行教案”為今天的“互動生成”。這對教師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積淀更為深厚的教學功底,能對教學進行及時調控。
3.適度引入開放題,使課堂教學有活力。開放題是實施開放式教學的重要載體,是創新教育的切入點。所謂開放題是指那些答案不唯一,并在設問方式上要求學生進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探索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除了用好教材里面的開放題,還可以適度引進一些開放題進行教學。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玉州區東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