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檔案】
盧惠斌,東臺市安豐中學校長,鹽城市名校長,鹽城市十大杰出青年,東臺市十佳教育工作者。教育部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基于“樂學”文化的農村高中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的研究》主持人。長期以來,盧惠斌堅持規范辦學、精致管理、科學發展,形成了“敬畏生命”的教育思想和“體驗、呵護、尊重”的教育觀。正是基于對生命的關懷和敬畏,他在三倉中學主持工作期間,高考質量始終居于鹽城市同類學校第一,素質教育得以深入推進,學校順利通過了省四星級高中評估驗收,成為全省聞名的農村重點高中。調任安豐中學校長以后,他勤于管理,悉心鉆研,關注師生的生命成長,使得學校的辦學蒸蒸日上,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每一個生命都至高無上,這是我從教以來所信奉的最高教育哲學。教育管理的哲學,歸根到底,其實就是一種生命哲學。
剛走上教育工作崗位時,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親人相繼離世。看著鮮活的生命在瞬間凋謝,迫使我對生命存在的價值進行哲理性思考。后來,一位年輕的同事因為不能承受學習和生活壓力之重,而選擇了輕生。這再次觸動我心靈的敏感神經:生命是多么寶貴,生命存在的價值是何等重要!教育的本真及其終級目標是什么?到安豐中學以后,研究了明代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的哲學理論,深味了“道尊,身尊,乃是至善”的要義,明白了尊重在人的生命成長中的意義,更使我對生命產生了敬畏,對教育有了深沉的思索。
生命是無價的、至高無上的、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但現實情況是,由于人們對教育的功利化追求和對教育權威的尊崇,在教育過程中過于強調知識的灌輸,忽視乃至遮蔽生命存在真正使命的現象時有發生。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必須確立“敬畏生命”的意識,學校管理者必須常懷敬畏之心,敬畏教師,敬畏學生,哪怕是一棵樹、一朵花、一株草,也要敬畏其生命的存在。
誠然,一味強調生命的絕對神圣、不可認識和不可改造,是不科學的。生命因唯一而高貴、因思索而神圣,但生命更因教育而改變、因塑造而豐富。最合理的敬畏生命方式,就是在肯定生命至高無上的同時,提升生命的存在價值,鼓勵生命去挑戰自我,參與競爭,從而讓生命之花綻放,讓生命的底色絢麗多姿。我們無法延展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增加生命的厚度。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塑造生命、豐富生命,提高受教者的生命質量。作為校長,敬畏生命就是在教育過程中,努力引導師生體驗生命、呵護生命、尊重生命,讓師生能夠高質量地生存、生活,并使之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寫的“人”。
生命的成長需要體驗,生命因體驗而富有生機。我們在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四十公里遠足,是要讓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錘煉堅韌的意志。我們在學校推行誠信考試制度,是引領學生守住誠信底線,在競爭中與心靈對話。學校開展的各種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成長中體驗生活快樂,讓教師在發展中感受職業幸福,讓生命在長途跋涉中提升海拔高度。
生命的成長需要呵護,生命因呵護而充滿活力。在生存、工作、學習、競爭等多重壓力下,人更需要有安全感、歸宿感,更需要獲得他人的理解和包容。我們組織員工創建國家級“綠色學校”,就是要培養師生的環境意識,引導師生呵護生命,關愛心靈。我們開設校長熱線、設立教育博客,就是蹲下身子,仰視他人,傾聽呼聲,引導師生了解自己、悅納他人,營造陽光、綠色的生命成長環境。作為校長,我始終在尋找自己的角色定位:如果領導十個人的團隊,我必須站在隊伍前頭,身先士卒,沖鋒在前;領導一百人的團隊,我必須站在隊伍中間,瞻前顧后,左顧右盼。現在,我領導著三千人的團隊,必須站在最后,當好舵手,全力欣賞、呵護每一個生命,不讓一個人掉隊,隨時為師生的成長進步喝彩。教育的使命,就是要讓生命在呵護和喚醒中更加堅強和富有張力。“如果教育僅僅是為了功利,如果學生的成長僅僅是為了出名或是找一份好的工作,那么,我們將會助長世界的毀滅與不幸”。
生命的成長需要尊重,生命因尊重而得到升華。尊重生命,就是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萬物、尊重規律,就是對一切生命的成長具有神圣的道德感和使命感,也就是對生命的價值、尊嚴、創造有深刻的體認。一次促膝交談、一篇演說稿的撰寫、一份請調報告的意見簽署……蘊含的是對個體生命成長的善意提醒,是對他人生命創造力的蓄意激發,是不同生命個體思想、智慧、靈魂的碰撞與超越。對生命的尊重與生命的成長密切相關、與生命的快樂水乳交融。幼稚的、青澀的生命,更需要得到尊重。我們要尊重每一個生命,讓每一個富有個性而鮮活的生命都具有尊嚴、富有創造。尊重生命的最高形態是敬畏生命,這就需要我們敬畏他人、內省自己、包容萬物,只有這樣,教育事業才是一項感動人生的事業。
敬畏生命,能夠引導我們自覺地探求教育的本真;敬畏生命,能夠讓我們倍感教育的責任重大,需要負重前行。說到底,敬畏生命就是一種教育自覺,就是推崇每一個生命都至高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