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校既是教師施展才華和教書育人的工作場所,也是廣大學生勤奮學習和愉悅身心的精神家園。我認為,當前科學完善學校教育管理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貫徹落實以師生為本的教育發展觀,全面提升學校的教育管理質量和教學核心競爭力,有效調動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教育管理氛圍,形成科學的工作績效管理和評價體系。要實現以上的奮斗目標和工作任務,我認為有幾條路徑可供學校教育管理者選擇:
一、有效借助現代教育科學和信息管理的手段,完善教育管理數理模型系統及績效考核辦法
管理制度規則是教育管理體制中帶有根本性的東西,是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集中體現和行為規范,也是社會價值觀和共同道德觀的有效集合和重要載體。現代教育管理,既包括教師遵守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和教育師德規范,又包括學校動員教職工民主參與、民主管理等有效形式。要建立和完善科學計量決策的數理模型系統,合理設定相關常量、變量和技術參數指標,制定學校科學管理細則和工作績效考核辦法,完善教師職業晉升制度和工作激勵約束機制,以促進教師與職工業務和思想素質的優化提升;要引導學生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共道德,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和尊重教師的教學成果;要加強學校與周邊環境及其管理者的聯系和溝通。這里所說的學校教育科學管理,不能停留在泰羅傳統的“科學管理”理論階段,而是要用行為科學理論和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成果,實現用高尚的理想信念來激勵人、用有效的規章制度來管理人、用優化的管理資源來培養人、用科學的評價和激勵手段來發展人。
二、積極加強學校教育管理軟實力體系的建設,構建和諧互動、健康有序的校園文化環境氛圍
現代教育管理制度既包括顯性的制度規章硬實力建設,又包括管理素質與和諧校園文化的軟實力建設,既包括現代管理制度的正式組織溝通及硬性約束,又包括教師群體的歸屬需要和非正式的溝通交流。這種教育制度和管理藝術相結合所形成的軟實力,也是教師最渴望得到的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往往也是教育管理中最難拿捏處理的尺度問題。最優化的教育管理制度程序及其運行保障模式,要全面提高教職工的生活質量和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要加強學校教育管理軟實力和健康校園文化的建設,構建和諧互動、管理有序、健康進取的校園文化環境,幫助學校利益相關者樹立逆水行舟的危機意識,有效破解學校發展中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使師生正確認識學校加強教育管理的政策初衷和良苦用心。同時學校管理者也要進行一番換位思考,科學分析學校生源質量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幫助緩解教師所承受的教育教學的精神壓力,主動把加強心理疏導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切實幫助教師職工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只有形成良性互動的管理模式,才能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增添新的精神動力,形成優化的管理效率與和諧穩定的人際關系氛圍。
三、不斷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和科學管理,大力加強培訓規劃及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要結合自身教育發展和教學的實際情況,加強對一線教師繼續教育和系統培訓的力度;要制定適合教師和諧發展的專業培訓和發展規劃,深化與各類學校教育教學教研的交流,為教師職工提供專業知識進修和學習深造的機會;設計更為科學合理的教育管理方法和專業培訓制度,積極為教師創造發展的空間;形成充分挖掘教師工作潛能和有效激勵約束的機制,激發教師為學校可持續發展和創優爭先作貢獻的熱情和干勁,激勵廣大教師認同學校的教育管理理念和發展愿景規劃。
要建立教育投資和學習獎勵相配套的制度,對在職教師進行高校委托代培和定向短期培訓,加強教師人才培養和師資梯隊規范建設,鼓勵廣大教師立足自身的素質基礎和教學教研實踐,完善教學能力培養和職業生涯設計。加快共同發展愿景和教育團隊意識的構建進程,使教師不僅把教育教學工作當做養家糊口的飯碗,更把它作為自己安身立命的職業選擇和社會價值坐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與普教事業的興旺發達聯系起來,把學校辦成教師和學生共建共享和諧的精神家園,把它打造成教書育人的快樂工作場所。
四、科學權衡學校的發展定位和目標,創新教育教學品牌
學校要結合教師的綜合素質現狀和生源客觀實際,對學校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任務進行準確的定位,制定符合教育規律和師生實際的統籌發展思路,促進形成“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利益共同體意識。要采用行之有效的獎勵手段,最大限度地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創新特色教育品牌和辦學工作思路,均衡提升各門學科的課堂教學質量和教育水平;有效整合和不斷優化現有的教育教學教研資源,激發凝聚校園內外的精神元素和社會人氣,為提升學校教育的可持續性和學生發展的均衡性凝心聚力。
學校的教育管理者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學校教育教學品牌的形成絕非一日之功,這需要教育政策的積極扶持和教育管理制度的規范,需要歷史文化傳統的積淀和社會人文精神的傳承,需要學校、社會多種教育資源及其管理要素的共同作用。這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創新發展和辛勤磨煉的過程,需要有甘于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教師奮力拼搏,需要有團結和諧奮進、無私奉獻的教學團隊來有效支撐。所以,在學校無論是教育管理者還是普通教師職工,都有責任把學校營造成利益共同體和發展生命體,把和諧合作互利共贏作為內部博弈對話的法則,努力靜下心來,消除浮躁之氣,循序漸進,不能拔苗助長;要立足長遠,而不是急功近利;要自覺把自己平時的教育管理和教學實踐活動,當做創新教育觀念、拓寬教研思維、提高教學效果的歷程。只有這樣,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才有出路,生存空間才會越走越寬廣。
(作者單位:南京市南京大學附屬中學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