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文化離不開教師個體文化,往往教師個體文化共同作用就形成學校文化。當教師進行流動時,形成學校文化的個體文化就會起變化,教師個體文化的變化會潛在地或明顯地影響學校的文化建設。
流進教師文化對現學校文化的影響。如果流進的教師具有積極的文化特質,就會對現學校的文化建設起推動作用,促進現學校文化的良性發展;如果流進的教師并不具有較突出的積極的文化特質,并且與現學校的文化發展方向并不一致,就會對現學校的文化建設起拉扯作用,影響現學校文化建設前進的步伐;如果流進的教師具有消極的文化特質,就會阻礙現學校文化建設的進程,甚至使得現學校的文化建設停滯不前。但一般而言,畢竟流入的教師與現學校的教師相比,數量還是比較少的,在通常情況下,流入教師的文化特質不能主宰現學校的文化建設。
流出教師文化對原學校文化的影響。當流出的教師數量較多,流進的教師也較多時,流出的教師就會對原學校產生很大的影響,特別是流出的教師主導原學校主流文化時,就更會對原學校的學校文化建設起關鍵性的作用。如果流出的教師具有積極的強化的文化特質,就會削弱原學校的文化建設,減緩原學校文化建設進程;如果流出教師的文化特質對原學校文化具有組織的作用,由于這部分教師的流出,還會引起原學校文化的分化;如果流出教師的文化特質對原學校文化具有引領作用,則會引起原學校文化的停滯甚至斷裂。
顯然,教師流動可以促進學校文化建設,關鍵在于我們怎么做。我們應該怎樣做呢?當各學校都具有積極的文化特質時,無論是教師流出,還是教師流進,由于具有同樣的積極的文化特質,盡管它們可能并不完全相同,但教師的流動對于學校文化建設會形成一定的合力,促進學校文化建設的發展。因此,教育行政部門要采取各種措施,促進學校積極文化的發展,對于學校而言,教師之間少不了教學業績的競爭,如果教學業績的競爭只是學生分數的競爭,只是學生之間分數的無限比拼,就會形成一種片面的、急功近利的學校文化;在學校里,與每個教師密切相關的是職稱評審,如果只是暗箱操作,只是你爭我奪,就會形成市儈的、勢利的、世俗的學校文化。進步的學校,需要公平、公開、公正的、奉獻的學校文化,教育部門要能夠促使學校形成這樣的主流文化。不僅如此,在教師流動的時候,我們還要避免“扎堆”現象,就是具有積極文化特質的教師一下子都流到同一學校,而具有消極文化特質的教師又流到另一同一學校,對于后一種情形,必然會對流進學校的文化起到一定的負面影響,這就需要我們把具有消極文化特質的教師分散流動,從而更好地融進積極的學校文化中。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唐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