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孩子的自尊心是最容易被摧毀的。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是教育者的至善。素質教育應該倡導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氛圍中接受教育,絕不能讓學生在教育的過程中產生強烈的自卑感。
如何尊重學生?
一、尊重學生的人格。
學生說:“老師應對我們有禮貌,我們也是人。”這里的人,指的是學生的人格。教師對學生有管理教育的權利,但在人格上與學生是平等的。
我剛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有老師向我反映小齊同學的諸多不是。開學不久,我便領教了他的“厲害”。
那天正在復習,有同學報告說小齊在看漫畫書,為了讓他自覺復習,我收了他的漫畫書,準備課后找他談心。下課后,就傳來他打人的消息。原來,他把剛才“告狀”的小吳同學推倒在地,還用腳踢,幸好沒踢中要害。我把他叫到辦公室,氣憤地問他:“為什么要打人?”他理直氣壯地說:“誰叫他告狀?我剛才沒有看。”我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然后用平靜的口氣對他說:“你既然沒有看,和我說明白不就行了嗎?”“和你說能挽回我的面子嗎?”他反問道。我一驚,原來,他還這么要面子!“那你打人不更丟面子嗎?”他低頭不響。“其實,他也是在幫你呀!既然你沒看,那我把書還給你。”“謝謝老師!老師,你真好!”
“老師尊重你,你可要尊重同學啊,你覺得你剛才的行為對嗎?”
“對不起,老師,我錯了,我這就去向他道歉!”
我的耐心與尊重換來了小齊的信任。從這以后,小齊在課上總是積極舉手發言,作業也完成得越來越快。
愛默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我認為這種尊重首先就在于把學生看成有思想、有個性的”完全平等的人,而不僅僅是被管理的對象。
二、尊重學生的情感。
良好的情感能產生積極的行為。學生只有在健康良好、寬松愉悅的情感狀態下,才能接受教育。因此,引導學生產生積極情感,使學生的情感有利于教育,關鍵是尊重學生的情感。
一天上課,一位老師提出一個問題。突然發現,一個成績最差的學生竟也舉起了手。可是,當那孩子站起來回答問題時,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下課后,老師問他為什么不會回答也要舉手。那位學生竟哭著說:“老師,別人都會,如果我不舉手,大家會笑話我啊!”這位老師聽后深感歉疚。于是,他私下告訴這個學生,下次老師提問時,如果會回答就舉左手,不會回答就高舉右手。從那以后,每當老師看到那位學生舉起左手時,都努力給他機會讓他回答問題,而舉右手時從不讓他回答。一段時間后,這個平時很沉悶的學生,變得開朗了,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師還悄悄地告訴班里其他成績不好的同學:不會回答問題時請高舉你的右手。結果,老師發現他的整個班的學生都變了。
這個故事再次詮釋了一個道理: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
三、尊重學生的獨立意識。
學生需要教師的教誨、關心和愛護,同樣需要教師對他們獨立意識的尊重。
班里有個臺灣學生,人緣好,頗能影響同學。這年快到圣誕節了,由于教學任務緊,我絲毫沒有安排活動的意思。而學生們在這個臺灣學生的影響下,非常希望開一個難忘而有意義的新年晚會,他們有許多構想。一天下課后,幾個班委聯袂而來,做我的思想工作,要我支持并同意他們搞慶祝活動。望著他們渴望的眼神,我實在不忍心拒絕他們,于是我說:“搞吧,嘗試一下。”
他們接著說:“其實我們都安排好了,布置環境的人,整理桌椅的人,表演節目的人,準備小吃的人,您就等著參加吧!”瞬間,我被孩子們感動了。一是因為我的學生已經長大了,他們懂得和成人交流溝通了;二是他們已有了很強的獨立意識,能自己策劃組織這樣的活動了……兩天后,新年聯歡會按計劃舉行,窗玻璃上用彩繪筆繪出了英文單詞、精美圖案,準備的節目精彩紛呈,歌聲笑聲融成一片,那祥和、團結、熱鬧的氣氛令其他班級的同學羨慕不已。
這次活動增強了同學們的獨立意識,提高了他們的組織能力,班級的凝聚力更強了,也使我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尊重學生的重要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獅山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