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暑假,校長們都會遇到教師請求調動的困擾。直接放人,對學校交代不了;不放人,對教師交代不了。不少校長為了鈍化矛盾,往往主動避讓,或者把矛盾上交,很難處理這一“燙手山芋”。
三年前暑假的一天,學校的一名骨干教師給我送來了一份請調報告??吹贸?,她是經過慎重考慮,才做出請求參加城區學校教師招聘考試這一決定的。我說,工作得好好的,為什么要請求調動呢?她說,是一種證明吧,證明自己是不是有這個實力。我說,你即將要申報市級學科帶頭人了,又要任教高三,怎么舍得放下這一切呢?她猶豫了一下,然后還是堅定地說,我想試試,請給我一次機會。我一時拿不定主意,就委婉地說,等校長們研究以后再說吧。她默默地走了,一臉的無奈。
我想,為什么這名教師在事業“如日中天”時要求調走呢?是學校管理出了問題,還是另有情由?換位思考以后,我覺得她的確有她的道理。畢竟,她的愛人在外地工作,小孩已送到城里讀書,她的心中的確有放不下的眷念。如果同意她調動,誰來頂上高三教學這一重要的崗位?如果不同意她調動,那勢必會無情地撕裂她對美好生活的一片憧憬。一張小小的請調報告,讓我陷入了深思。
經過一番思考以后,我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在這份請調報告上,我簽下了“同意報考,不同意調動”九個字。拿到簽好的請調報告,她感到難以理解。我解釋說,同意報考,是讓你能展示自己、證明實力,為調動做好準備;不同意調動,是向上級領導要新人,接替你任教高三;同時也為你萬一落選仍在學校工作搭臺階。后來,這名教師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績被調到城區某學校任教,教育主管部門也為學校充實了新教師。
“一石濺起千層浪”。9個字的批語,在校內外傳為美談,它讓走出去的人存感激,讓留下來的人有希望,還讓沒進來的人很向往??此坪唵蔚暮炞?,其實折射的是對教師生命成長的呵護。長期以來,校長們習慣于在“同意”與“不同意”之間進行選擇,往往忽視對生命個體訴求的理解與尊重,或者忘卻了對集體的使命與責任。以人為本,關注教師的生命成長,不僅是理念,更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對于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個體,學校管理者應主動為他們把握機會,創造條件,呵護他們的成長。校長更要有博大的胸懷愛才、塑才、成才,保護教師的憧憬與追求,變教師“希望生活”為“生活在希望中”,使教師在更寬廣的舞臺上提升生命的質量、豐富生命的內涵。
教育的目的是“一切為了人,為了一切人,為了人的一切”。這“一切”中,更應該包括人的自由、解放、幸福與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追求。對學生如此,對教師也應當如此。所以說,教育工作者要用真誠、真心、真情去呵護每一個生命的成長,絕不能因為求勝心切而揠苗助長,也不能因為愛才惜才而擋才路。校長的管理智慧應當來自于心靈深處的那種對生命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