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血壓患者使用便攜型自動血壓計對血壓波動進行全天候監測,發現凌晨期間血壓最不可控。這種“晨峰現象”在原發或繼發性高血壓患者中很常見,有些血壓正常的老年人也會發生這種現象,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
研究發現,凌晨期間人體血壓不可控的原因有三:首先,此時體內交感神經系統最興奮,心排血量和心血管外周阻力增大,體液量和水鈉潴留增加,使血壓升高;其次,體內使血壓升高的激素如兒茶酚胺、氫化考地松分泌增多,血管緊張性和容量增加,會造成動脈壓升高;第三,凌晨期間人體血液黏滯度最高,血液循環動力異常,常處于高凝或低纖溶狀態,使血壓升高,而且易導致血栓形成。另外,許多中老年人熱衷晨練,劇烈鍛煉引起出汗,或置身于過冷、過熱的環境中,也是清晨血壓升高的原因。
有學者曾對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時間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清晨血壓升高時段與心血管事件發生時間基本吻合,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缺血性腦卒中和不穩定性心絞痛等在這一時段多發。上午7點到11點是非常明顯的發病高峰時段,比夜間發病率高出三成,應引起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高度重視。
處理老年人清晨高血壓,首先強調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減肥、限制鈉鹽攝入并保證充足的睡眠;其次是要按時服降壓藥,選擇療效可靠、效用持久的長效降壓藥長期服用,按血壓波動規律服藥,提高治療依從性,將血壓峰值減小到最低程度。伴有冠心病和作息、運動血壓控制不佳的患者,鍛煉身體的時間最好由清晨調整為下午或晚上,這樣會更安全。
若堅持晨練,應在開始鍛煉前30~60分鐘時服短效降壓藥,以免有血壓升高的危險;同時要飲一杯溫開水,以減低血液黏稠度。此外,早上醒來不宜立刻起床,應在未做任何活動前先自測血壓,觀察一天24小時的血壓變化規律;起床后也不能劇烈活動,應從輕微活動逐漸過渡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來。
相關鏈接
基礎血壓
基礎血壓是在基礎代謝狀態下測得的血壓。所謂基礎代謝就是安靜狀態下,人體產生的能量只維持心跳、呼吸、體溫等基礎生命體征時的代謝狀態。人的任何活動,哪怕是極輕微的活動,都會打破基礎代謝,因此,這幾乎是一種很難達到的條件。目前臨床上把清晨醒來未下床做任何活動時測得的血壓作為基礎血壓。由于人的基礎血壓個體差異性較大,因此,準確測定基礎血壓,對準確評定一個人的血壓高低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