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劑量應以克為單位傳統中醫處方使用蜈蚣以條為單位。但有人做過測重,一條蜈蚣最小者0.5克,最大者1.73克,相差3.46倍。蜈蚣有毒,入煎劑常用量為1~3克,如按條計,有可能因為用量小而不起治療作用,或因用量過大而發生中毒。故臨床醫生處方時應以克為單位。
人參蘿卜互不禁過量服用人參常產生心悸、胸悶、興奮、失眠等癥狀,如果不甚嚴重,可用大量蘿卜煎湯代茶飲以解除癥狀。故許多人認為人參不能與蘿卜同服,否則降低人參的功效。其實考查歷代本草并無人參反蘿卜的記載,相反,《本草綱目》中卻有人參補氣,蘿卜理氣,二者相輔相成的記載;歷代食療方中又有“人參蘿卜湯”,適用于脾胃吸收功能較差的“虛不受補”者。近代藥理研究證明,蘿卜不但不影響人參的藥理作用,而且通過干擾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可以解除人參的中毒反應,有利于人參中補益成分的吸收。
高血壓病人不一定禁服人參人參能補氣提神,故一般認為高血壓病人服用人參等于火上加油。其實這種看法是失之偏頗的。從藥理學角度看,人參對心血管的影響主要是強心,人參所含的人參皂甙能改善心肌營養代謝,并不會使血壓升高。實驗證明,單味人參每次15克清燉,每5天服一次,對高血壓病人是適宜的。臨床目前尚未見到治療劑量服用人參使高血壓病人血壓升高惡化的報道。
煮食后的鱉甲不能供藥用有些藥材收購部門和部分醫療單位將群眾煮食后的鱉甲、龜板收購來作為藥用,這是不對的。鱉甲、龜板主要成分是動物膠質,一經水煮則大量溶出,失去了原藥材的性味和功能,起不到應有的治療作用。
牛黃解毒片不能包治牙痛很多人認為牙痛就是“上火”了,于是自行服用牛黃解毒片。實際上牙痛原因很多,除了“上火”(牙周炎)之外,還有齲齒、牙髓炎、智齒冠周炎、牙外傷、牙髓結石、畸形中央尖、埋伏牙、上頜竇炎、頜骨骨髓炎、三叉神經痛及頜面部惡性腫瘤等。這些原因導致的牙痛單靠牛黃解毒片不能解決問題,應及早找醫生診斷找出原因,以免延誤病情。
二花用量不宜任意加大二花也叫金銀花,為常用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作用,主治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血毒痢、風熱感冒等癥。但近年處方用量越來越大,有的處方達到50~60克,個別竟達100克。有關學者研究證實,二花用量在40克以下時,隨著用量增加,其有效成分綠原酸的煎出量也增加;但用量增至40克以上時,綠原酸的煎出量并不增加,甚至略有減少。因此,二花入煎劑用量仍應以6~15克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