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的胸悶與冠心病
50多歲的老李近年來時常感到胸悶,每次持續5到30分鐘不等。想到同辦公室的老趙患有冠心病,起先也是經常感到胸悶,老李不敢大意,決定到醫院看看。
胸悶的原因往往十分復雜,心臟病固然會引起胸悶,但胸悶并非都是心臟病引起的。有的完全是生理性的,檢查結果可能都顯示正常,沒有心臟結構的改變。當然,像老李這樣胸悶持續5到30分鐘不等,則要考慮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可能。
冠心病的典型表現為“缺血性胸痛或胸悶”,好發于心前區,手掌大小的范圍;多呈壓榨樣,但不是十分銳利,完全不同于針刺或刀割樣疼痛;可持續數分鐘,一般不超過30分鐘;多在活動、勞累、情緒激動等因素下誘發,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之類的藥物能迅速緩解,而且一天內可以多次反復發作。詢問病史發現,老李的癥狀符合冠心病的表現。
根據上述情況,筆者建議老李做一些檢查:⑴基本的血生化檢查,包括血脂、血糖、血尿酸、C反應蛋白、肝腎功能等,主要是評估一下病人目前的主要危險因素;⑵靜息心電圖或發作時的心電圖,必要時可以做活動平板心電圖,以判斷是否存在缺血性胸悶胸痛,也可考慮做24小時動態心動圖,有一定的診斷價值;⑶胸片和超聲心動圖,主要用于判斷心臟的大小和結構改變,并可協助排除局部相關的疾病,如肋骨骨折、氣胸、肺炎、肺栓塞甚至主動脈夾層等疾病;⑷冠狀動脈CT甚或冠狀動脈造影,這兩種檢查都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到冠狀動脈的解剖結構,普遍認為是目前診斷冠心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甚至被稱為是“金標準”。
檢查結果證明,老李確實是患了冠心病。幸好是早期階段,經過治療可以延緩病情發展,保證較好的生活質量。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不要一有胸悶就認為是冠心病,就去做各種檢查。任何檢查都有適應癥,必須把握好檢查的指證,不宜濫用,以免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
沒有胸悶也可能是冠心病
約有20%的心臟病患者在心臟病發作前有一段相對“寧靜”或“休眠”的時期,往往不引人注意,就連臨床醫生有時也會忽視。另外,有的病人心臟病即使發作,臨床上也更多地是主訴一些其他征兆,諸如胃部不適、下頜和前臂疼痛、呼吸急促等,也常常被人忽視,以致貽誤診治時機。
胃部不適胃與心臟相鄰,彼此的不適容易混淆,或把胃病當心臟病,或把心臟病當胃病。不過,心臟病引起的胃部不適很少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絞痛”和“劇痛”,壓痛也不常有,只是有一種憋悶、脹滿的感覺,有時還伴有鈍痛、火辣辣的灼熱感及惡心欲吐感。
下頜、左肩和左前臂疼痛心臟病發作引起的胸悶常常可以因為神經分布而放射到下頜、左肩和左前臂這些部位,引起疼痛。患者可能誤認為是“牙痛”到口腔科就診,或認為是“左肩和左前臂疼痛”而到骨科、傷科或推拿科就診,耽擱病情。
氣促有的心臟病患者心臟病發作前,并不出現典型的胸痛等癥狀,而是主要表現為“急促”“喘不過氣來”“夜間不能平臥”等,活動后氣促尤其明顯,而休息幾分鐘后可以部分緩解。這種“氣促”容易被人忽視,要格外重視。
身心疲憊任何人工作做事后都有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疲憊,這是正常的,但如果這種疲憊難以通過短暫的休息和睡眠來緩解,或感到前所未有的疲勞,則要十分注意,應該立即到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