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結石
膽汁主要由膽汁酸鹽(膽鹽)、膽固醇、卵磷脂等有機物與鈉、鉀、鈣、碳酸氫鹽等無機物及大量水分組成。其中膽鹽與卵磷脂可使膽固醇形成可溶性微團,使之不易析出。如果前兩者減少或后者過多,膽固醇過度飽和而沉淀析出,形成結石。其成分以膽固醇為主,呈白色、灰黃或黃色,形狀不一,小者如砂粒,大者直徑達數厘米。80%以上見于膽囊,常為單個。
膽汁中膽鹽減少與腸道疾病致使膽鹽丟失有關,常見于回腸末端炎癥或手術切除的病人。膽固醇過多常見于長期高脂飲食人群,使用調脂藥物而使體內膽固醇動員者;糖尿病患者合并膽囊結石的發生率為5%~30%;女性尤其是經產婦和服用避孕藥者,雌激素可促進膽囊結石形成。
膽囊結石還見于長期不吃早餐者。因為肝臟分泌的膽汁經膽囊管進入膽囊貯存并濃縮,進餐后將這種濃縮的膽汁排入十二指腸。不吃早餐,本應在早晨排出的濃縮膽汁延至午餐時才排出,使已經濃縮的膽汁在膽囊內滯留時間過長,過度濃縮,膽固醇、膽色素呈過飽和狀態,促進結石形成。
膽色素結石
組成成分以膽色素為主,又分為膽紅素鈣結石(棕色結石)和黑色素性結石(黑色結石)。膽紅素鈣結石呈棕褐或棕黑色,形狀大小不一,可呈粉狀、長條狀,常見泥沙樣或砂粒狀,質松軟易碎,大多發生于膽管。黑色素性結石呈黑色或棕黑色,質硬,圓球狀,由不溶性的黑色膽色素高聚合物與少量磷酸鈣、碳酸鈣、黏液糖蛋白組成,幾乎都發生于膽囊內。
膽紅素鈣結石常與膽道感染,或蛔蟲鉆入膽管膽道并把腸道細菌帶入有關。細菌中的葡萄糖醛酸酶使膽紅素游離出來,與膽汁中的鈣結合,形成不溶性的膽紅素鈣。膽紅素鈣結石還見于胃切除病人,大多在膽總管內。
黑色素性結石常見于肝硬化病人與溶血性貧血病人,幾乎都發生在膽囊內。肝硬化繼發脾功能亢進及溶血,使紅細胞破壞過多,產生大量的膽紅素,超過了肝臟的處理能力,導致膽汁中非結合的游離膽紅素水平升高,形成黑色素性結石。特別是先天性遺傳性溶血,由于病程漫長,更容易形成此種結石。筆者曾遇到一位30歲男性膽囊多發結石病人,住院后檢查確診患了一種很少見的先天性遺傳性溶血性血液病——地中海貧血,膽囊結石實際是繼發于地中海貧血。黑色素性結石還可見于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
混合性結石
由膽固醇、膽紅素、鈣鹽等多種成分組成。多發生于膽囊或較大膽管內。大小數目不等,常為多個。
膽結石的預防與自我保健
預防膽石病與膽結石術后復發,應少吃膽固醇含量多的食品,如骨頭湯、魚子、蛋黃、雞皮、魷魚、沙丁魚、動物內臟等。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控制糖尿病,把血脂控制在正常水平。女性朋友如果必須服雌激素,不可時間過長和過量。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用流動水洗手。生吃水果蔬菜要沖洗干凈,防止腸道和膽道寄生蟲病。堅持按時吃早餐。
已經患膽結石的病人不能吃油膩食物與油炸食品。因為消化油膩油炸食品需要很多的濃縮膽汁,會使膽囊強烈收縮,輕則導致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腹瀉,重則誘發結石嵌頓膽絞痛。
膽囊切除后仍不宜吃油膩食物。這是因為食物消化需要膽囊濃縮的膽汁參與。膽囊切除后,肝臟分泌的膽汁直接流入腸道,為了使膽汁得到濃縮,機體通過代償機制,膽總管輕度擴張,管壁增厚,黏膜腺體肥厚增多。對于一般飲食,通過這種代償,消化應當是良好的。如一旦進食油膩食物,濃縮的膽汁相對就不足了,造成消化不良。因此,膽囊切除后仍應吃既清淡又富于營養的易消化食物。動物食品應以瘦肉為主,油類以植物油為主,配合少量動物油,多吃高纖維素、高維生素的蔬菜與適量水果。不可暴飲暴食、大量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