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為何阻不斷我們的回家路?》清晨,一則新聞讓我感慨萬千——
江西余干縣一個名為余依婷的初一女生在日記中寫道:“爸爸媽媽,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見到你們了,你們是不是有了妹妹就不要我了?”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小依婷說,每當下雨下雪的時候,看到同學的爸爸媽媽來接同學,送衣服和雨傘,她就躲在角落里偷偷流淚。“每次我都把自已的感受用日記寫下來,等爸爸媽媽回來就給他們看,每次媽媽看完后都會流淚”。
但懂事的小依婷知道爸爸媽媽的辛苦,她知道爸爸媽媽離開家鄉到福建打工,也是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她知道這樣的孤獨生活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小依婷是中國千百萬留守兒童中的一員。這些本應當在父母的呵護下幸??鞓?、無憂無慮度過童年的孩子,在父母為了改善生活遠走他鄉的時間里,承擔著本不應當承擔的生活壓力,他們或者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構成“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特殊家庭,或者托付給親戚照顧,長時間遠離父母,或者自己照顧自己,長期生活在孤獨、失落甚至絕望之中。
在貴州4年支教期間,我曾經與很多留守兒童有過接觸,在我的支教日記中,有很多篇幅是關于留守兒童的內容。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山村,越來越多的孩子生活在遠離父母關愛和監管的“空巢”之中,他們的父母常年遠赴城市打工謀生,在打工潮背后,我們付出的很可能是一代留守兒童的前途和未來的沉重代價。
我支教的那個地方是很偏遠的山村,在2000年以前,大都是父親外出打工,母親留在家里照顧老人小孩。2000年以后,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種莊稼既辛苦又不劃算,父母同時外出打工的情況越來越多,除了小部分父母能將孩子帶到城里一起生活外,絕大部分都是將子女留在家里,成為“空巢”兒童。在孩子們成長的關鍵時刻,在最需要父母關心監管的時刻,這部分孩子卻生活在非健全的環境中。這群女生中有超過一半的孩子的父母都到外地打工,照顧監管他們的大都是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事實上,這些小孩基本都處于監管的真空地帶,隔代教育造成孩子心理、行為都存在越來越多的問題。
我也曾經和很多外出打工的父母有過接觸,他們的內心世界非常矛盾。他們當中有很大一部分外出打工的目的正是為了給孩子籌集學費,讓孩子今后能讀上大學,接受良好的教育,擺脫貧困的處境。然而讓人心酸的是,正是他們的遠離讓自己的孩子失去了父母的關心和監管,一些孩子正在走向他們期望值的另一端。
想起了這段時間在網絡熱傳的一則新聞:廣東肇慶十萬農民工騎摩托車冒著風雨冰凍返鄉。這是一幕很悲壯的景觀,是可以載入吉尼斯世界大全的景觀。深圳開往重慶的一輛大巴因冰雪受阻,數十位農民工扛著行李踏著冰雪要回家。昨天在電視上看到一則新聞,每到春節,全國各個城市都會出現嚴重的用工荒,尤其是保姆市場,即便是雇主把工資提高2倍,也無法讓保姆留在城里。每年春節,中國人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遷徙,冰雪擋不住回家的腳步,擁擠阻不斷回家的道路,回家,是千百萬人共同的想法。
有些人不理解,這么艱難的回家之路,為什么一定要回家,在城里過年不一樣嗎?
完全不一樣!因為家里還有老人,還有孩子,還有親情,還有溫情,即便是回家之路千辛萬苦,但見到孩子,見到父母,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呵護,讓父母感受到兒女的孝順,親子共聚,親子同樂這就是幸福,是城里生活無法給予的幸福感。
為什么一定要回家?因為家里才有真正的幸福。
祝千百萬留守兒童新年快樂。希望我們的政府我們的學校給予這個特殊群體更多的關注關愛。
(作者單位:深圳市華富中學)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