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升學率幾乎成為教育界的GDP時,身在重點中學的王棟生老師提出了“在學校的日常事務及各種評比評獎中,學生的參與度究竟有多高?”這個問題。筆者認為,這個問題提得好,提得及時。在這里,問題的實質是,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到底需要堅持什么樣的教育價值觀?民主的教育是培養現代社會公民的基礎,民主的教育必須在自主參與的班級氛圍中培養。
一、只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學生的參與權才能真正得到尊重
在世界教育史上,教育價值觀基本上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客體教育觀,它強調教育的工具價值,把教育視為社會的客體(教師、學生因而都被客體化),視為社會分層和人力選拔的工具。應試教育就是典型的客體教育觀的體現。另一類是主體教育觀,它體現教育的本體價值,它把教育視為社會的主體(教師、學生皆為主體)。在這里,教育的發展功能被視為終極目的,被本體化。選拔是發展的手段,它服從于發展的需要。所以,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在教育價值觀上可以理解為由客體教育觀向主體教育觀的轉向?!皬膽嚱逃蛩刭|教育轉變”可以看成是我國教育的世紀性的轉型,是教育史上的一次歷史性變革。要實現這種根本的轉變,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要普遍尊重學生的參與權,要推行民主的教育,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堅定不移地轉變教育觀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二、自主參與的班級管理模式,是推進班級管理民主化的有益嘗試
審視傳統的班級管理,基本上未能擺脫以教師為中心的管理模式。長期以來,班級被認為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實行的是與社會相似的控制主義的層級化管理制度。從班主任、班長、班隊委、小組長再到一般學生,形成了穩定的層級化管理結構,人為地造成學生在班級中的地位差異。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只把“權力”給予班級中少數能力較強的班干部,而置大多數學生于“被管理”的被動地位。這樣做的結果是:大多數學生游離于班級管理之外,對班級的事情缺乏主人翁意識和熱情,缺乏集體榮譽感,甚至出現有些學生故意破壞班級秩序,違反班級紀律等現象。這種管理制度的弊端在于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需要、興趣,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不利于學生個性與能力的發展,不利于培養他們對集體的責任感,更不利于養成民主、平等待人處事的行為習慣。
另外,傳統的班級管理僅僅局限于對學校教育制度的貫徹執行,忽視了班主任自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把他們完全放在被動與守候的境地。這樣不僅學生的發展受到限制,造成緊張的師生關系,對教師本身的發展也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機械的、模式化的班級管理制度,影響了班主任的日常生活質量,影響到他對教師這一職業的感受程度,致使他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不能發揮。而沒有了班主任的創造意識,班級生活也就沒有了活力。
根據現代哲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理論,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在理解、尊重、信任、關愛每一個學生的基礎上,發現學生的價值,發掘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而著力點在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此,教育者必須首先轉變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在班級管理中,讓學生從“被動”參與變為“主動”參與,積極開展自主參與型的班級管理模式研究,探索符合新世紀素質教育要求的班級管理新思路、新策略。
三、讓學生在自主參與的班級氛圍中成長
作為筆者主持的 “中小學素質教育操作性策略研究”課題實驗學校,河源市第三小學堅持開展自主參與型的班級管理模式實驗,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參與到班級的各項管理活動中去,充分發揮班級內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營造民主、合作、和諧的班級人際關系,創建人人參與、民主高效的現代班級管理制度。這一制度致力于學生民主意識、責任感的培養,自我教育力的形成。
在實驗中,學校堅持自主性、快樂性、實踐性等三個原則。自主性原則——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給學生機會,把學生當成班級管理的主人,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參與班級的各項班務管理,這是實施這種模式的首要條件。快樂性原則——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和內在動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各種形式的鼓勵和情景的創設,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滿足學生的愛好、情感等心理需求,使之產生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自覺地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前進。自主參與型的班級管理模式特別重視引導孩子自覺地把“興趣”發展成“情趣”進而達到“志趣”的境界。實踐性原則——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把學生自主參與實踐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式,把學生自主實踐能力的提高作為自主發展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學校應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德育實踐,使學生在管理實踐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在主動參與中提高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河源三小的實驗,使學生得到了鍛煉,教師得到了提升,學校得到了發展。地處粵北山區、創辦僅五年的河源市第三小學于2003年順利通過了廣東省一級學校評估。2009年,葉鳳良校長也被評為廣東省名校長。
面對紛繁的教育問題,我們應該好好體味一下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一句名言,“根本的問題,不是新教育與舊教育,也不是進步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問題,而是什么東西配得上稱做教育的問題?!?/p>
(作者系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教育系主任兼教科所所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