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龍祥:喚醒自我
【校長檔案】
朱龍祥,江蘇省無錫市東土夅實驗學校校長。他秉持“創建幸福學校”的辦學理念,要讓學校成為提升師生幸福指數的“教育幸福場”。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他認為管理就是喚醒“自我”,致力于促進師生自我意識的覺醒,引導教師“自主發展”,引發學生“自能學習”。“東土夅”這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成為一所讓師生有幸福感的學校。
從事學校管理十幾載,類似于“我到底能做些什么?該做些什么?”的問題,我不止一次遇到。顯然很多師生不能很好地了解生命賦予自己的全部潛能,這種狀況,不僅影響著師生的人生選擇,更制約著他們將來的人生發展。能夠自覺的個人才能成為真正的自我,所以對于師生來說,喚醒沉睡中的“自我”是最重要的。
但是在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農業經濟、君主制度、禮教,這三者所構成的文化格局限制和壓抑個人的自由發展。人們在自我表現上不習慣積極主動,總是去壓抑自我的表現。至于管理更是一種“他治”模式。很久以來,學校管理也始終沒有跳出這種窠臼。
這種管理思想造就的所謂“人才”已完全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人的要求,面對紛繁復雜而又競爭激烈的社會,現代人首先要有正確的自我意識,有了它,人才能正確認識自我、積極悅納自我、有效控制自我、不斷超越自我,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對于一所學校來說,其事業發展的核心和戰略重點是匯集和造就一支一流的人才隊伍。而人才成長,環境固然重要,但更需要有強大的內生動力。
因此我認為,不管是站在文化傳統的角度,還是站在社會責任的角度,或者站在學校發展的角度,學校管理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喚醒“自我”。喚醒“自我”,就是要讓師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能力、情緒、需求與個性以及影響這些特質的背后因素,養成愛護自我、自省、自律的習慣,積極開發自己的潛能,并樂觀進取,努力表現個人特質。
多元評價,喚醒自我解放的意識。學校管理主要不是約束師生,而是激勵師生。因此,學校管理要正確對待師生的生命存在,尊重生命個體的差異讓師生能自己決定自己的行為,自己為自己決策,自己為自己負責。多元、多維的評價可以幫助學校管理者保護師生的個性發展,實現師生的自我解放。學校應構建新型評價體系,不僅要兼顧師生的道德文化素質、情感態度表現和外顯成績,還要適應不同師生主體的差異性,以此有效地解放師生的思想,打破束縛他們個性成長的樊籬,向著發現人、喚醒人、解放人、激勵人的目標邁進。
自我設計,喚醒自我發展的意識。要自我發展,就先要有較強的自我發展意識,它是促使師生多元化發展的內在驅動力。我以為,喚醒師生自我發展意識就是以尊重師生的主體地位為前提,激發師生生命個體的內在動力,挖掘生命個體的發展潛能并促進生命個體形成創新能力。學校要把培養、提升師生能力、素養放在學校管理的首位,為師生提供自我發展的空間,引導師生研析自我的最近發展區,逐步完善適合師生個性發展的自我設計,喚醒、強化師生自我發展的意識,促使師生掌握自身生命發展的主動權,真正實現“自我”發展。
創設平臺,喚醒自我實現的意識。人最大的快樂,在于干稱職的工作,充分發揮個人的潛力和才能,對社會作出一些自己覺得有意義、有價值的貢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作為校長要真誠地關心師生,高度地尊重師生,緊緊地依靠師生,給師生提供盡情表演的舞臺,以激活“每一個細胞”,喚醒他們自我實現的意識。為滿足自我實現而采取的途徑是因人而異的,學校管理不能僅僅關注師生的外部動機和底層需要,更應重視師生內在的自我價值實現的精神需求,全方位、多方面地為師生創設平臺,讓師生體驗到被人認可、被人關愛、被人尊敬的幸福感和成功心態。
喚醒是一種觀念,是一種策略,更是一種藝術。學校管理歸根結底就是對人的“自我”的喚醒。針對自我缺失的管理現實,喚起生命個體沉睡的自我意識,促使其價值觀、生命感、創造力的覺醒,就成了當下學校管理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