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是落實全國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實現國家教育意志的基本要求。也是江蘇基礎教育發展轉型的時代命題。江蘇基礎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已經進入從“規模擴大”到“內涵發展”、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新的歷史階段。解決“內涵發展”和“上好學”的問題就是教育質量提高問題。將基礎教育發展重點從改善辦學條件轉移到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上來。標志著江蘇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轉型。
各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提升基礎教育質量方面,都注重建立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并形成了豐富的成功經驗。包括以全面質量管理思想為理論基礎、以學校為質量評估對象、以政府導向為主、制定嚴格的質量標準、建立完善的質量檢測體系、提供多方面的專業支持等。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江蘇在基礎教育質量保障方面存在著明顯的不足。面向全體學生的主動發展還沒有得到落實,以升學成績作為質量單一標準的異化現象還普遍存在。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和學校的素質教育實踐缺少有效的評價辦法,教育行政、學校和廣大教師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的能力不足,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的專業支持不到位。我們要從這些問題入手,根據江蘇基礎教育的實際情況,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建立健全具有我省特色的基礎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保障水平。
一是制訂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核心的基礎教育質量指標體系。要從素質教育要求出發,依據國家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盡快研制江蘇省基礎教育質量指標體系?!爸笜梭w系”要充分體現時代要求,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及審美情趣的培養,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奠定基礎。要堅持多樣化、高標準、嚴要求的目標取向,包括學業水平、學生素質、課程與教學、教師質量、學校質量管理等基本模塊的指標?!爸笜梭w系”要對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做出區分,淡化學前教育的學科性、強化義務教育的實踐性、倡導普通高中教育的多樣性。
二是建立以教育質量分析為目的的基礎教育質量監測體系?;A教育質量監測要依據國家法律法規,按照基礎教育質量標準進行。監測范圍要覆蓋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學校管理、教育行政等各個方面。要在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測評經驗基礎上建立自己的教育測評中心。測評中心的主要任務并不是獨立開發自己的測評標準和工具,而是充分運用國內外成熟的、科學的教育測評標準和工具,結合江蘇的實際情況進行本土化改造。同時建立省轄市、縣(市、區)教育質量監測機構。組織一支專門的教育質量數據采集隊伍,以便動態地把握我省基礎教育質量狀況。
三是健全以咨詢服務、科學研究為內容的基礎教育質量專業支持體系。搭建教育質量的研究、分析和指導平臺。加強對教育過程的指導,促進全面質量提升。充分發揮教研系統的研究、指導和服務功能,靈活運用區域教研、聯片教研、網絡教研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師參與教研活動。增強教學研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以鄉鎮、街道中心校、示范校為中心,以集體備課、合作交流為形式,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引領作用。組織地方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研究人員,深入基層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探索課程開發、管理創新和教育教學新模式,在超越學科層面上探索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
四是完善以優化教育過程為宗旨的基礎教育質量督導與評價體系。進行督導與評價制度改革,需要建立對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監督和評價制度,督促和引導各級政府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教育質量觀,遵循教育規律。抓好教育工作,切實擔負起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責任:需要建立健全普通中小學校督導評估制度,研究制定普通中小學校督導評估標準和實施方案,督促和引導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需要改革和完善教育督導與評價工作機制。定期對政府、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和提高教育質量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督導評估,督導報告要向社會公布,充分發揮督導的職能作用。
(作者系江蘇省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