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平直實驗小學這樣詮釋“心平志直”的校訓——心平,就是要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不功利,不浮躁,始終保持平靜的心態,追求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志直,就是在確定辦學目標以后,一步一步地、鍥而不舍地穩步前進。多年來,平直實驗小學自覺以“心平志直”這個校訓來引領學校工作,不追逐功利,不好高騖遠,堅持潛心育人。
1 “日記教育”
10年前,平直實驗小學就在2-6年級各班全面推行“循環日記”。以每班有8個小組來說,每天每組只需要一個學生寫日記,從第一位同學開始依次排序,循環往復。老師當天及時批閱那8個學生上交的日記,寫上自己的讀后感。批閱后的日記發回學生自我閱讀,有時也進行小組或班級內的傳閱。在傳閱時有話要說的同學可以“實話實說”,也可以為其他同學的日記寫評語。
對于學生的日記,老師都認真閱讀,用心批改。學生寫日記好比網絡論壇上的發帖,發帖以后最盼望的就是能有人“跟帖”。教師有質量的“跟帖”是學生堅持寫日記的強大動力。只要學生寫了,哪怕寫得一無是處,老師也照樣“跟帖”。老師在學生的日記本里與他們傾心交流。現在日記已成了老師和學生交流溝通的“留言簿”。
2 重視體育
平直實驗小學地處鬧市區,生均活動面積小。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平直人就“借雞生蛋”,利用附近的市體育場,率先帶領學生晨練。每天清晨,校長帶頭,與老師、學生一起在體育場跑步,以此來增強體質。
后來,學校又與一路之隔的蘇州市兒童業余體校聯手,先是在二年級開設游泳課,將游泳課作為一門校本課程予以實施。后來又由點到面,全校推廣。現在,游泳已經成為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學校還編寫了6個年級共60課時的《游泳文化》校本教材。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從平直實小走出了國際游泳比賽的金、銀牌得主糜彤、沈旦、朱軼,走出了全國體操冠軍宋珂。學校游泳隊共有500多人次獲省游泳比賽前6名,30多人次破省年齡組紀錄。先后向國家、省、市輸送運動員400多名。與此同時,堅持體育鍛煉,增強了全體學生的體質。這對于學生將來面對新時代的競爭和挑戰顯然是十分重要的。
3 重視孩子的個性發展
平直人認為基礎教育應該鼓勵孩子的個性健康發展,而不是通過壓制來磨去他們的棱角。為此,平直實驗小學經常進行“我們的格言我們說”、“我們的圖畫我們貼”、“我們的文字我們寫”、“我們的墻報我們出”、“我們的舞臺我們演”等活動,讓校園的每一處都充滿著學生自己的童真童趣。平直人還提倡學生自己設計班徽、討論班歌、確定班風,營造學生自主的校園精神文化,以此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平直的孩子在寬松的環境中健康成長著,并努力展示著自己的風采。其中五年級學生劉佳平獲得蘇州市“閱讀之星”:學生張博文參加了敏特英語學習能力全國總決賽,以該組全國第二名的好成績獲得了本次大賽的最高獎項;平直實驗小學的鼓號隊在蘇州團市委、蘇州市教育局等聯合舉辦的“紅領巾教育月”啟動儀式暨2010年少先隊鼓樂展示大賽中獲得特等獎。
4 改革評價體系
“此心平靜如流水,潔志直與青云齊。育德育智育五有,學書學畫學弈棋。”這是平直實小針對學生個性發展設計的特殊評價體系。
優質教育不是只追求成績的教育,而是追求學生長足發展的教育。所以,平直實驗小學為學生設計了五張特殊的“合格證”:游泳課程頒發“游泳證”,日記課程頒發“閱讀證”,還有“弈棋證”、“書畫證”、“藝術證”。“五證”的頒發,為孩子的個性發展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
值得高興的是,平直的學生在校訓的熏陶下。正努力實踐著心平志直。他們在取得成績以后顯得很平淡,變得很坦然,不驕傲,也不浮躁。正如三年級學生劉天羽在獲得蘇州市第三屆蒲公英圖文大賽特等獎、并作為代表上臺發言時所說:“雖然這次我得到了‘最佳網絡人氣獎’和‘小作家證’,但是看了其他同學的作文,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這次的頒獎典禮給了我一次鍛煉的機會,這次的榮譽也成為我寫作的新動力!我會不斷努力,向更高、更好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