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所帶的是一個歷史專業班,男女生比例相差懸殊,全班51個女生,而男生只有12個,可謂陰盛陽衰。“娘子兵”多了,糾纏雞毛蒜皮的事就多了,小事鬧大的現象時有發生。
在學校體育周訓練中,女生小蕭和小梁因為一些訓練中的細節問題發生了分歧,繼而由爭論發展為爭吵,最后兩人之間的爭吵又演變成以小蕭為中心的“A兵團”和以小梁為首的“B兵團”之間的“群鬧”,導致體育訓練一度中斷。
相比男生,高中階段的女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她們柔弱、敏感而多疑,心理、情緒變化大;成人感日漸突出,獨立的同時依賴性也很強。這樣的心理特征決定了在日常的相處中,女生很容易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子,而且極易演變成水火不容、相互對立的小勢力。面對這種現象,我該怎么辦?
人際交往的不和諧實際上是一種心理認知的偏差,有的人是對自身認知不清晰,孤芳自賞或自輕自賤;有的人則是對他人的認知存在偏見,不能理解和正確評價他人。要想解決問題就必須分析清楚“癥結”所在。為此,我把收集到的兩大“兵團”的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認為她們之所以出現矛盾是由于雙方都拿自己的優點去和別人比較,并試圖將自己的意識強加于別人身上,當目的無法到達時,雙方就出現了人際關系的危機。那要如何解決她們之間的危機呢?結合高中女生的心理特征,經過深思熟慮后,我決定“以柔克柔”。
我并沒有直接批評那兩位女生,而是召集女生開了個柔和的主題班會。在班會上,我沒有簡單否定“女生小集團”,而是肯定它是女生交往的一種方式,承認它的合理性。但同時著重告訴她們,我們每個人也是社會的人,我們不可能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中,我們還必須學會去面對和適應社會規則。所以無論你屬于哪個“集團”,在整體、全局利益面前,大家必須團結一致;當同學有困難的時候,大家應該共同伸出援助之手。為了不使會議的氣氛過于僵硬,我還通過播放視頻,舉出并不一定恰當的“國共合作”例子,告訴她們不管你是什么黨派,當面臨日本侵略者時必須同仇敵愾。
我邊講邊觀察學生的反應,覺得她們基本上接受我的觀點后,在柔美的背景音樂中,我給她們展示了進班以來大家共同生活、學習、活動的照片,讓大家在回憶中去體會深厚的同學之情。并進一步指出,大家能聚在一個班,是一種緣分,大家應該相互體諒,相互關心,真誠相待,融洽相處。最后,我送給學生們一首歌,歌詞中唱道:“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心兒是年輕的太陽,真誠也活潑……相逢是首歌,歌手是你和我,心兒是永遠的琴弦,堅定也執著……”在歌聲中,我看到許多女生眼中已噙著淚花,我知道我已經觸到了她們內心中最柔軟的部分,相信這次“溫柔”的主題班會課會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在班主任工作中,集體教育只能解決共性問題,對個別案例還需“對癥下藥”,進行有效的個別教育。為了徹底地解決小肖和小梁的問題,會后,我及時地找這兩個女生聊天,了解她們矛盾的由來。其實,她們的矛盾起因于兩人的審美觀不同,小肖嫌小梁太黑,而小梁則批評小肖太高大、不淑女。在一次次的分歧后,兩人的關系日漸緊張,最后發展到經常在教室里指桑罵槐的地步。各自的朋友出于友情的考慮,逐漸也出現了對立,并最終卷入兩人的矛盾之中。
弄清前因后果,我并沒有太多地責怪她們,而是給她們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她們去仔細觀察班級門口的玉蘭樹,找出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其結果大家可想而知——她們沒能完成任務。事實告訴她們:“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看到時機成熟,我分別找她們倆又“溫柔”了一番,讓她們明確:人與人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愛好和欣賞習慣,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不同,我們的世界才更豐富多彩。設想一下,如果大家的審美觀都一樣的話,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世界豈不是都千篇一律呢?所以,每個人不必隨意認同別人,但也不能因為這些不同而去攻擊別人。我們只有以寬容的心態對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才能求同存異,實現和諧。
此后第三天,我驚奇地發現:這兩位女生竟然一起為購買班服而奔波,一起滿頭大汗地將60多件班服拎回學校;賽場上一起大聲地為班級加油,賽場下一起為班級活動出謀劃策……
看到她們的變化,我很是欣慰,對女生的教育問題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高中女生處于生理日漸成熟但心理相對幼稚的階段,表面的溫柔、內在的多疑導致其整體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難免潛在一些心理障礙。班主任面對女生問題,要研究她們的心理,分析她們的動機,然后對癥下藥,采取相應措施。同時,我們還必須重視女生問題,因為女生教育是一個“未來教育”, 我們培養的不僅是社會的公民和勞動者,更是未來的母親,即未來子女的教育者。“女生教育優先”將有利于女生身心健康成長,有利于班級管理的有序開展,有利于構建和諧、團結的班集體。
常言道“以柔克剛”,又說“以剛克柔”,許多時候這確是解決矛盾的有效路徑,而我覺得在女生教育上更主張“以柔克柔”。這個“柔”包括態度的冷靜與耐心,過程的舒緩與細致,情感的敞開與寬容,方式的多樣與適度。“柔”,是一種風度和魅力,育人不可無“柔”。
(作者單位:廣東中山市東升鎮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