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剛開學的第三周,星期二早上第三節數學課。上課前,我在走廊進行課間管理,幾個學生不時從教室門口探出頭來,一副有話要跟我說但又不好意思講的樣子。上課鈴響了,我拿著數學教學用具剛走進教室,學生就迫不及待地懇求著:“老師,今天是佩儀同學生日,我們帶了個生日蛋糕送給她,天熱,怕等會溶了,就這節課給點時間,讓我們一起吃蛋糕行嗎?”
我一聽,有點為難了,心想:“這節是數學課,怎么可以拿來給他們吃蛋糕?但是,如果硬是按安排上課的話,恐怕學生會心不在焉,更何況我是班主任,總不能不顧學生的感受吧。怎樣才可以既上了數學課,又不失意于學生呢?”我的腦筋在快速地轉著。有了,我說:“這是數學課,我們怎么可以拿來開生日會呢,除非你們能把這個蛋糕跟我們的數學知識結合在一起,提出并解決一兩個要解答的數學問題!”學生一聽,有點泄氣了。我一看,說:“別急,先把你們的生日蛋糕送給壽星女吧!”在一片祝福的歌聲中,一個圓柱形的生日蛋糕從淑欣手里送到了佩儀同學手里。
我見機馬上說:“大家看看,這個蛋糕是什么形狀的?”
“圓柱形的。”大家異口同聲地說。
“好,那么誰能以這個生日蛋糕為素材,提出與數學有關的問題呢?”
“我來提。”靖華一邊舉手一邊說。
于是,我就請靖華同學說。
“做這個生日蛋糕蓋需要多少紙皮?”
“提得好!”我肯定地說,“你們能解答嗎?”
“老師,你能告訴我們這個蛋糕蓋有多高,它的底面直徑是多少嗎?”家安心急地說。
“我可不知道啊。”我說。
“我來量一下。”沛昌同學說。
于是我請沛昌同學度量。
“高20厘米,底面直徑30厘米。”沛昌一邊量一邊報數。
大家一聽,馬上動筆解答起來。
不一會兒,大家都舉起手,表示解答完了。我請自強同學投影他的解答過程,并作匯報。只見上面寫著:
圓柱的側面積:3.14x30x20=94.2x20=1884(平方厘米)
圓柱的底面積:3.14x(30÷2)2=3.14x152=3.14x225=706.5(平方厘米)
紙皮的面積:1884+706.5=2590.5(平方厘米)
答:需要紙皮2590.5平方厘米。
對了,大家舉手表示自己的解答正確無誤。
我一看,笑了,對大家表揚了一番。接著說:“誰能提出第二個問題?”
小艷同學馬上站起來說:“老師,能告訴我們那條包裝帶打的結用了多長嗎?”
“對不起,我也不知道。不過誰愿意過去看看,再猜一猜呢?”
“我來!”話音剛落,健梆同學馬上站起來說,“我猜大概有25厘米吧。”
“那我們就暫時定它為25厘米。”
小艷同學又舉起手,有點不好意思地說:“為這個蛋糕打包時,打結用了25厘米,至少需要多長的包裝帶?”
“這問題提得不錯,大家可有辦法解答?試試吧!”
大家聽了,又拿起筆解答起來。不一會兒,舉手表示完成了的人多起來了。于是,我請林浩同學投影匯報。只見上面寫著:
20x4+30*4+25=80+120+25:225(厘米)
答:至少要用225厘米的包裝帶。
大家都舉手認同了。接著,下面傳來聲音:“老師,可以吃蛋糕了吧?”
我微笑著說:“先把蛋糕蓋拿開再說吧。”
于是佩儀同學小心翼翼地揭開蛋糕蓋,大家都高興地向蛋糕望去。我見狀,忙說:“別急,再提一個問題,解答了才開始切蛋糕、慶祝生日。”
婉婷說:“老師,你真‘謀’!”
“那你們到底能不能提出問題呢?”
“提得出!”天天說著,站了起來,“這個蛋糕的體積大概有多大?”
我一聽,正中下懷,忙鼓掌說:
“提得好!誰有辦法解答嗎?”
話音剛落,樂威同學就站起來說:“讓我去量一量蛋糕的大概高度吧!”
“行,你去量吧!”
樂威拿著兩把長尺笑嘻嘻地走過去,小心翼翼地量,生怕粘著了蛋糕。
“大概15厘米高吧!”樂威報數說。
“那就算它高15厘米來計吧。”我認可地說。
學生趕忙動起手來。我請紹榮同學到黑板前板演。只見黑板上寫出:
蛋糕的底面積:3.14x(30÷2)2=3.14x152=3.14x225=706.5(平方厘米)
蛋糕的體積:706.5x15=10597.5泣方厘米)
答:蛋糕的體積大約是10597.5立方厘米。
大家做完了,我請大家說說黑板上的解答是否無誤。大家都認真地看,給予了肯定。
看著大家那個興奮的樣,我不再忍心掃同學們的興了,說:“看來大家對圓柱的表面積、體積的計算學得不錯。好,下面的時間就交給你們為佩儀同學慶祝生日吧!”
這節偶然而生動的數學課給出了一個答案:要多一點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身邊的事物,思考身邊的事物,從學生身邊挖掘數學問題,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身邊酌問題,這樣,學生必然領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就會潛移默化地被調動起來。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