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素質教育離不開課堂教學,素質教育的實施,必須以課堂教學為主要陣地,正確分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應該采取的措施,是小學數學教師提高教學效果應該考慮的問題。
數學學習和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都離不開計算。計算能力就是一種數學能力。這種數學能力體現在:讀懂需要計算的問題、選擇適當的計算方法、準確的進行計算,精確的得出結果的過程。作為一線小學數學教師,筆者將多年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累的方法和經驗,介紹給大家,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 計算題教學效果差的原因分析
教材方面,蘇教版教材改革后,在計算方面突出強調對計算方法的算理進行理解,強化口算能力的提高,培養估算意識,對計算能力的教學有所忽視。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要讓學生通過知識的遷移、類推、轉化,能合理運用所學知識,獲得自主學習新知的能力。在現行的數學的教材中,計算題從數量上和難度上比起改革前都降低了很多。但是任何能力的培養都是需要在反反復復、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才能有所提高的。
教師方面,教材已經進行了改革,但是執教的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還沒有跟得上,出現了利用陳舊的教學理念使用新的教育資源的不匹配的現象。教師只讓學生單純地面對一些沒有趣味性的計算題,時間長了,學生就沒有興趣了,甚至開始反感數學了導致教學成績下滑,教學的預期目標不能實現。
學生方面,部分小學生不喜歡計算題。經調查顯示,41%的學生認為,做計算題太枯燥,帶不來快感。還有一些學生感覺做題累,怕吃苦不愛動腦筋。
以上幾方面原因綜合在一起,導致了數學計算題教學效果上不去。
二 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幾點措施
筆者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就造成問題的原因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尋找到了相應的提高措施,運用于課堂教學過程中。
(一)語言激勵,消除學生對數學計算的畏難情緒
教育人是一門藝術,教育的藝術需要語言作為依托,數學教學也不例外。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語言的激勵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之一是他們對計算學習的必要性認識不足,多半是應付老師的檢查,敷衍了事,沒有耐心,急于算出結果。針對于此,這種情況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正確地使用激勵語言,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樹立正確的計算認識觀,充分的利用好放智力因素在數學教育中的作用,同時培養學生的耐心和求真務實的精神。教師通過激勵語言的有效的應用,讓學生能夠在計算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美,產生對數學知識探究的欲望。
(二)溫故知新,聯系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
目前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教師基本上還是沿用老的思維定勢和套路,力求模式的規范、統一,這樣的方法使得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顯得十分的被動,不利于學生能動性的充分發揮,更影響學生的個體發展。比如計算題“1.25×(80+4)”學生出錯比較多,1.25×(80+4)=1.25×80+4=100+4=104,原因在于學習乘法分配律時,對1.25×(80+4)的意義理解不到位,沒有意識到就是求84個1.25,可以先求80個1.25,和4個1.25之和,就是84個1.25。教師面對此類問題,如能聯系學生身邊的現實事例,就容易解決了。
(三)教師幫助學生分析計算錯的原因并督促改正
教師要讓學生注意認真審題,看清數字和符號以后再動筆,在脫式計算中,要注意運算順序,尋找簡便的計算方法;要注意力集中,防止丟三落四;要幫助學生在計算教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要讓學生在改正錯誤中錘煉自我,養成善于克服困難的學習品質。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豐利鎮豐利小學)
責任編輯: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