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在領會字、詞、句的基礎上,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而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一篇課文,初次與學生見面,優(yōu)生可能對它感興趣,想了解它,中等生、后進生對課文的大部分內容卻是漫不經心,甚至是置之不理。出現(xiàn)這種視而不見的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不高或不懂學習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想課堂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想辦法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引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從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中轉變過來,成為課堂的主人。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 講故事激趣法
小學語文教材每冊都安排了古詩的學習內容。對于六年級的學生,在古詩的教學中,教師若還是按以往的思路進行教學,對學生說“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XXX》,請讀題,下面簡介詩人的生平,我們一起學習”,這勢必會產讓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產生課堂氣氛不活潑等問題。我在教學第十一冊教材5的古詩《暮江吟》時,將作者白居易的生平事跡編成一個小故事,在上課前講給學生們聽。一開始,學生都被這個故事吸引了,進入了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之后,我采用了讓學生介紹學習古詩的方法、解釋重點詞的方法、欣賞畫面與表情朗誦相結合等方法進行教學,整堂課非常活潑,效果也非常好。
二 聽音樂激趣法
音樂是一種藝術。它不僅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陶冶人的性情,給人以力量。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除此之外,還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能力、審美能力等。在語文教材第十二冊第5課《月光曲》的教學中,我根據(jù)課文內容,設計的第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欣賞貝多芬的鋼琴曲《月光曲》。之后,我告訴學生,關于這首美妙的樂曲有一個動人的傳說,以講授此曲有關的傳說引出課題,學生一個個精神振奮,眼睛充滿了好奇。由于學生學習興趣被激發(fā),這堂課上得很輕松,重、難點的突破也非常容易。
三 聯(lián)系舊知激趣法
“溫故而知新”,這是學習知識、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也要遵循這條原則。如在語文教材第十二冊《梅花魂》的教學中,我就采用了聯(lián)系舊知的方法來激趣引題的。上課前,我對學生們說:“同學們,我們在上課前先猜一則謎語,好不好?”話音剛落,學生一個個大聲說:“好!”接著,我要求學生們認真聽謎面:“墻角數(shù)枝花,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打一種植物)學生很快就猜出了謎底(梅花)。我問他們,為什么能這么快回答出來。他們告訴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梅花》,老師只是將第一句詩“墻角數(shù)枝梅”中的梅改成了“花”。接著,我又讓學生介紹梅花的生長特點,之后,我趁勢引出課題。精心的設計讓課堂生動活潑了,學生學得非常愉快、輕松。
四 直接引入,激發(fā)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有些課文屬于寫景抒情之類的文章或說明性文章。這時候,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容,精心組織語言。通過自己聲情并茂的獨白,直接把學生帶入教師預想的情境里。在第十一冊課本《草原》《鳥的天堂》《第一場雪》等的教學中,我就采用了此種方法,效果挺好。
激趣有法,但無定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教材,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能力、興趣愛好等特點,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采用不同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得快樂,學得輕松。
(作者單位:江西省德興市銀城一小)
責任編輯:徐艷蘭